堅持“不造車”的滴滴或將與比亞迪聯手打造定制電動汽車。
9月21日,根據路透社報道稱,滴滴出行將與比亞迪合作共同打造定制電動汽車。兩者的合作在8月就已初見端倪。在8月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35批)公告中,比亞迪和滴滴合作打造的內部代號為D1的純電動車型已在工信部完成申報。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D1是兩家公司合作打造的專門用于網約車經營的車型,該車型今年內就將交付。
對于兩者的合作,滴滴方面表示:暫不回應。而比亞迪相關人士也向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回應稱:比亞迪現階段暫無披露信息,以日后公告為準。
雖然雙方均未進行正面回復,但是滴滴想要進軍汽車領域的野心早就有跡可循。公開信息顯示,滴滴官方在2018年5月成立的北京小桔智能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與車和家、北汽新能源、比亞迪三家主機廠成立了合資公司。其中,滴滴明確表示,其和車和家、北汽新能源的合資公司,都有打造定制網約車的計劃。
此外,2018年4月,滴滴還曾與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吉利、比亞迪、大眾、豐田、寧德時代、博世等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發起成立“洪流聯盟”,聯合開發專門用于網約車的汽車。

當時,滴滴掌門人程維宣稱“滴滴不造車”,“作為年運送乘客超過100億次的共享出行企業,滴滴積累了海量的出行數據、用戶洞察和AI技術,希望聯合車企合作伙伴,在整車、車聯網、智能化等方面提供支持,共同打造下一代共享出行交通工具。”如今,滴滴正在開發一系列與汽車相關的技術,并與大眾、北汽和比亞迪等老牌汽車制造商成立了多家合資企業,以在智能汽車開發和車隊管理上進行合作。
對于滴滴與傳統車企的合作邏輯來看,滴滴將向車企提供客戶和運營技能,而車企則希望能開發自己的網約車服務,從而達成雙贏。
目前,滴滴也正在擴大業務版圖,其首席執行官程維制定了每天完成1億個訂單,到2022年全球月活躍用戶達到8億的目標。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