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香港科技大學創設的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已經走過了十年。
十年來,大賽始終堅持“求新、求進、創未來”的氣質和香港科大作為大學服務社會的責任感。
十年來,大賽始終秉承著香港科技大學的科研基因,聚焦硬科技創業,聚焦于培養科創企業家。
十年來,大賽始終專注于搭建一個能幫助創業者持續成長的平臺,期間,大賽走出了大疆無人機,云洲無人船等項目。
人工智能,今年再一次成為了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的主題。作為香港科技大學一直以來聚焦的重點,本屆大賽的組織方——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更是從人工智能興起,便始終在關注相關賽道的優質項目。
組織方總負責人袁冶主任表示:硬科技創業者是挑了一個最硬最難的骨頭去啃,我們做的事情就是在前期幫助他們,幫助他們從最難的階段走出來。
本屆大賽的冠名方——黑瞳科技,是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EMBA校友企業,也是智能反欺詐領域的領頭人。他們從初選到決賽全程參與到了其中,為發掘與扶持有潛力的創業項目不斷助力。
始于校園走向社會的創業大賽
面向校園,面向香港科大學子,鼓勵香港科大學子創業,這是2011年,香港科技大學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誕生的初衷。
大賽從創立之初便始終聚焦于硬科技領域,希望通過對硬科技創業的聚焦來發掘科創項目,培養科創企業家。除人工智能外,往屆主題還涉及了智能機器人、信息科技、可再生能源等硬科技領域。
大賽希望通過發掘更多更好的科創項目,幫助這些優秀的項目成長,來培育更多的科創企業家。而更多成功科創企業家的出現,又能鼓勵全社會對硬科技創業的熱情和信心,進而產生更多對社會有價值有意義的科技創新創業項目出現。
香港科技大學始終堅持的科研基因與社會責任感,正是創業大賽對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硬科技領域的持續聚焦的最根本原因。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教授曾說:“ 做研究尤其是搞工程科學,對錯可以驗證,挑戰的對手是看不到的,這是自然定律,但最后的成敗可以判斷。但無論辦學還是做科研,亦或是做其他事情,最重要就是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并不是誰對誰錯,也不是誰贏誰敗的問題,而是真正能找到一個進步的方法。”

史維教授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聚焦硬科技,幫助科技創業者成長,推動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更好的融入到各行各業之中,以助力創新技術和科創企業的進步和成長。
香港科大人無論在學在商,都扎實、務實、重實的作風,同樣也是大賽始終聚焦硬科技的原因之一。
圍繞“硬科技”主題,從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中走出的成功項目越來越多,賽事的影響力也在逐年增加,同時香港科大出于“大學服務于社會”的責任感,自2016年開始,賽事開始走出校園,打破邊界,走向社會。在更廣的范圍內挖掘新項目,培養未來企業家。
自此,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也不再僅靠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創業者成長。它還以香港科技大學為核心匯聚了一股力量,共同為這個致力于幫助創業者持續成長的平臺添磚加瓦。
其中有一股力量,來自眾多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EMBA校友。他們在自己事業有成之后,秉承回報香港科大回報社會的初心,也深知創業之難,創新之艱。希望能通過能夠大賽幫助年輕創業者成長。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譚嘉因教授提到:每年我們都會邀請50位香港科大人工智能領域的教授,以及10位香港科大EMBA校友成為參賽項目的智囊團,從學術角度和商業角度全面為大賽賦能,也希望借助這一平臺,真正幫助參賽企業找準定位,對接資源,拓寬視野,實現突破。每年的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也是EMBA校友們回饋學校的時刻,我們非常感謝校友公司的支持。

譚嘉因教授
還有一些從大賽之中走出去的成功創業者,在通過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的幫助取得成功之后,又回過頭來參與到大賽之中,繼續去幫助新的年輕創業者。

每屆大賽最后的火炬傳遞儀式,不僅代表著香港科技大學的創新精神永遠傳承,更代表著新老創業者之間的薪火相傳
著眼未來,聚焦硬科技
今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國外環境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持久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
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以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模式,以期帶動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以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創新技術正在共同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轉型。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徐巖教授在講話中提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講AI,而是講IA,即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 也就是智能賦能。其實,人工智能不是一個很炫的科技,它其實是讓行行業業,方方面面都給予賦能。在這個過程中,為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學習,為我們的事業帶來很大的變化。

徐巖教授
基于以上背景,人工智能作為香港科技大學一直以來聚焦的重點,今年再一次成為了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的主題。
本屆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的300支參賽隊伍,他們來自AI運用的不同領域。
通過“專家評委團”、“學術評委團”以及“百萬獎金投委團”的層層選拔,20強脫穎而出。20強選手分別聚焦于AI智能在農業、醫療、交通、視覺識別、深度學習、工業制造等領域的應用。
在9月22日舉行的半決賽上,第9強至第20強項目進行了路演,重新選出第9強、第10強。最終北京小龍潛行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愛謹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鈦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北京星云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慧遠視覺技術(洛陽)有限公司、杭州實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大勢智慧科技有限公司、BRIGHTLASER LIMITED、深圳無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魔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0個項目進入決賽。

9月24日,決賽圓滿收官,經過10位香港科大EMBA校友組成“百萬獎金投委團”的評審投票。最終,鈦深科技、中科慧遠、小龍潛行分獲冠亞季軍。
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組織方總負責人袁冶主任表示:說到做硬科技的創業者,首先我就要給他們點個贊。因為我們覺得,大家都在說創業難,其實硬科技創業更難,硬科技創業者是挑了一個最硬最難的骨頭去啃。一個創業者真的去做硬科技的話,第一他要有決心,第二還要有耐心,但是硬科技的創業一旦到了一定階段,他的競爭壁壘也是非常高的。
所以我們做的事情就是在前期幫助他們,幫助他們從最難的階段走出來。另外也是體現科大扎實的風格,做任何事,不論是做學術,還是支持學生創新創業,我們都還是很扎實的往前走,而不是去跟社會的熱點。

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商學院組織方/總負責人:袁冶
本屆大賽的冠名方——黑瞳科技,作為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EMBA校友企業,在它的身上自然也有著深深的香港科大痕跡。
黑瞳科技十年來,專注金融領域反欺詐。旗下擁有身份驗證、人臉識別等多家子公司,與公安、司法、通訊、社保、銀聯、鐵路、航空等權威機構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正在為包括銀行、保險、信托、消費金融等多家持牌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在資本上,受到天圖資本、前海母基金等眾多資本青睞。
作為在智能反欺詐領域深耕多年的行業先驅,黑瞳科技深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發展的的第一動力。
黑瞳科技認為,硬科技之中人工智能是決勝未來的要素之一,正在不斷的嵌入到各行各業,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動能,注定將給人類帶來一場前所未見的科技與產業革命。當前,我們對人工智能的開發運用還很淺薄,未來會發展成怎樣,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努力去實現。
只有擁有科學技術,才能抓到社會痛點和空白點;只有充分發揮才能、時間和精力去投入,才會有很好的回報。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從“危機”中看到“機會”,學會用創新的眼光,運用好人工智能。
而黑瞳科技作為本屆大賽的冠名方,從初選到決賽全程參與到了其中,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了很多優秀的創業項目,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蓬勃生機和創業創新活力,相信在未來,這些項目能夠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添磚加瓦。
同時黑瞳科技作為智能反欺詐領域的領頭人,將一如既往的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僅要突破智能反欺詐的技術難題,也會不斷發掘與扶持有潛力的創業項目。

黑瞳科技創始人:周凱先生
砥礪十年,初心依然
2020年9月24日,隨著本屆大賽的圓滿落幕,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走過了它的第一個十年。
在這十年中,大賽以“大學服務社會”,“大學回報社會”為宗旨,始終堅持發掘科創新項目,培養科創企業家,助力全社會范圍內將科技創業應用于商業事實踐的進程。
在這十年中,大賽匯聚了廣泛的力量,去搭建完善這樣一個旨在能幫助創業者持續成長的平臺。在這十年中,大賽中涌現了許多優秀的科創企業家和硬科技創業項目,時至今日,他們已經成為了創新創業中堅力量,并獲得了資本和市場的青睞。
在未來,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將在繼續堅持幫助科技創業者成長,培育科創企業家的基礎上,去做全面的自我升級,貫徹香港科技大學和無數香港科大人“求新、求進、創未來”的精神,貫徹推動科技創新創業“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責任感。
對于一項創業賽事來說,十年是一段漫長的時光。在下一個十年開始之前,袁冶主任希望能夠對過去做一個系統的梳理和階段性的總結,對以往的參賽項目做一個全面的追蹤:關注有多少項目,有多少創業者是從大賽中走出去的;關注他們的現狀,成長到了什么階段,取得了怎樣的成就;也關注大賽給他們帶來了什么,他們的成長歷程又能給大賽今后提供怎樣的幫助與啟發。
在新的十年里,大賽不僅希望匯聚更廣泛的力量來一道幫助年輕創業者成長,同樣也想創造一股力量,一股榜樣的力量,是那些從創業大賽走出去的科創企業家所帶來的,鼓勵更多年輕創業者投身于科技創業之中的一股力量。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