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千轉百回后形成“三電一獸”格局,他們不斷漲價,紛紛宣布盈利、沖上市。他們真的活的很好嗎?王思聰真的要被打臉嗎?
作者 | 包校千 編輯 | 羅麗娟
從不被看好到“悶聲發大財”,眼下,共享充電寶玩家們還在加速沖擊資本市場,以新姿態重回公眾視野。
近日,怪獸充電被傳出或于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正在與花旗、中金、華興資本及高盛等投行洽商,計劃募資3億美元。
無獨有偶,早在2020年7月,同為賽道第一梯隊的小電科技計劃在創業板上市,并于次月完成了第一期輔導工作。公開信息顯示,小電目前覆蓋全國超1600座城市,用戶量約2億。
共享充電寶第一股花落誰家,尚未見分曉。盡管在資本市場上,共享充電寶再次獲得關注,但在消費端呈現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在社交媒體和投訴平臺上,不乏用戶關于共享充電寶的投訴和質疑,主要問題包括虛假網點多導致無法還機、未退還押金、亂扣費等;也有商家投訴,共享充電寶企業承諾的分成費用未兌現。雖然投訴不斷,但是并不妨礙共享充電寶的租借費用一路高漲。去年底,9關于#共享充電寶為什么越來越貴#的話題還沖上了熱搜。
短短數年間,共享充電寶行業先后經歷了爆發期、沉淀階段。從百花齊放到“三電一獸”(小電、街電、怪獸、來電)格局的形成,再到2020年疫情下受困、美團強勢殺入,如今,頭部玩家計劃沖刺IPO。
整個行業在經歷了多輪洗牌和起伏后,再次熱鬧起來。
曾經,王思聰對共享充電寶行業評論稱“要是能成我吃翔”,那么實際上,共享充電寶行業是真的成了嗎?
1
花式收割用戶
最近一次租借共享充電寶的經歷讓張嫣感到氣憤。
起初,她在深圳歡樂海岸的一家商鋪租借了來電共享充電寶,隨后帶離了店鋪,“因為想著充電寶網點很多,哪里都可以還,不會擔心在別的地方還不了。”
直到張嫣充電完畢準備歸還時,問題出現了。按照官方小程序顯示的附近網點,張嫣先去了最近的一家,到達后,發現根本沒有相應的充電寶機柜。她再次搜索下一個網點,依然無果。
“我按照地圖顯示的位置跑了五家,要么沒有機柜,就是店鋪沒開門。”隨后,張嫣嘗試與該品牌的客服溝通,但電話始終無法撥通。情急之下,她點擊了買斷選項,“可剛打開那個界面,還沒有確認就直接買斷了。”
她氣憤地發了條微博并@來電科技,訴求是退還100元的買斷費。
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北京的曹軍在談及自己租借共享充電寶經歷時抱怨道:“現在充電寶收費太貴了,正常使用充電寶8塊錢,加上找網點歸還浪費時間計費到了12塊錢,最后充電寶沒電了,還照常計費。”
僵尸網點不僅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而且無形中延長了用戶的使用時間,尤其是共享充電寶的單位價格成倍提高后,包括曹軍在內的消費者對于共享充電寶的收費標準,也頗為不滿。
從2019年開始,充電寶不止一次因漲價登上熱搜。如今,很多熱門商圈的價格從原來每小時1元錢,普遍漲到每小時2到5元錢,部分繁華地段甚至高達每小時10元。
來電COO任牧曾談到,漲價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利益驅動,由于商家在產品上可選擇性增多,因而有更大的議價權;二是成本驅動,一些場景需要高昂的入場費,為保證不虧本,運營商只能通過漲價將部分成本轉移到用戶身上。
事實上,“為了收回前期投資,維持企業的持續經營和進一步發展,頭部玩家的集體漲價其實是一場共謀。”廣東金融學院教授管同偉表示。
在用戶吐槽漲價背后,或是共享充電寶已經成功“收割”市場的現狀。
有行業人士算過一筆賬,以目前“三電一獸”的8口機柜為例,假設每小時收費2元,每天每個充電寶使用2次,每次1小時來計算,單月流水達960元。刨除商家50%的分成和地推10%的抽成,凈利潤大概為384元。即使扣掉單個充電寶40元和機柜500元的成本,以及扣掉人力與折舊成本,三個月即可回本。如果充電寶使用頻率、單價再增加,企業年利潤率可超過 60%。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在直營模式下,2019年共享充電寶TOP4毛利率均值近25%。企業收入主要來自于租賃、廣告和其他,其中租賃收入占比97.2%,廣告收入占比0.5%,其他收入占比2.3%。
顯而易見,提振收入最簡單可行的路徑就是在租賃環節“漲價”。
在共享充電寶初入市場之時,多個品牌紛紛打出24小時免費、每天只收一元錢、免費一小時等收費策略。
隨著共享充電寶的使用場景越來越豐富,多家企業網點從核心地段的大型商場、KTV、酒吧等娛樂場所,鋪設到街邊小店、旅游景點、車站、機場等多種場所。在規模效應之下,利好消息不斷。
2018年,街電率先宣布其已實現盈利。次年,小店、來電、怪獸充電都表示已盈利。
與此同時,用戶量也開始激增。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7年到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從1.02億人快速增長到3.07億人。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沖擊,但用戶規模仍有望達到2.29億人。
在線下擴張方面,小電和怪獸均宣稱已覆蓋超過1600座城市,街電則對外公布其城市覆蓋率達95%,來電也達到了90%。進攻之勢從一二線城市迅速向低線城市蔓延。
當共享充電寶做足了市場教育,開始悄悄漲價后,人們猛的發現,充電寶的“1元時代”早已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日益高漲的收費策略。
2019年,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單位從“每小時”變為了“每半小時”,收費標準以每半小時1.5元到2元居多,比初始階段邁上了一大臺階。
改頭換面后的共享充電寶,從“偽需求”轉變為“悶聲發財”的行業代表。同時隨著行業發展逐漸成熟,共享充電寶行業再度被看好。特別是隨著5G手機的普及,與眾多沉浸式體驗軟件發展,手機耗電量也會增大,共享充電寶的使用也或將迎來新的增長爆發期。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分析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租賃交易規模達到79.1億元,呈現141.3%的高速增長。其中,用戶用電焦慮的加重,有益于共享充電寶市場的增長。
2
頭部玩家的線下廝殺
2013年,在電池行業擁有豐富經驗的袁炳松提出了“共享充電”的概念,其也被認為是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第一人。
次年,袁炳松成立了來電科技,作為首家共享充電企業,提出了B2B2C的商業模式,并研發出國內第一臺共享充電機柜及共享充電寶;此后,來電科技開始了專利申請之路,包括充電方法、設備、裝置系統的基礎核心專利。
在來電科技忙著布局專利的時候,2015年,另一個業界重磅玩家街電科技成立,現法人原源曾在阿里巴巴負責支付寶錢包運營推廣與O2O業務;2016年,北京伊電園網絡科技旗下的共享充電服務平臺小電科技也推出市場。
當時,市面上的共享充電寶主要有三種模式——以街電為代表的可移動小機柜,一般為6-12個卡槽;以來電為代表的可移動大機柜,擁有較多卡槽;還有以小電為代表的不可移動桌面充電模式。
市場上也以此形成相較穩定的三足鼎立局面,只是整個行業還不溫不火,未能打出更多的水花。
直到2017年,共享充電寶行業迎來了第一波熱潮。
彼時,隨著共享經濟風口降臨,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紛紛獲得資本追捧,而共享充電寶行業也開始受到資本關注,迎來密集融資。
2017年最瘋狂的時候,共享充電寶行業創下10天融資金額近3億元、40天達12億的成績。彼時,資本市場上超20家明星機構入局。
來電、街電、小電均宣布大額融資,進入“億元俱樂部”;Hi電及其他品牌緊隨其后宣布融資進入市場,整個市場迅速進入“多電混戰”的局面。
火爆的共享充電寶行業還引來了口水戰,2017年5月初,聚美優品宣布斥資3億元投資的街電項目后不久,王思聰就怒批共享充電寶說:“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就吃翔,立帖為證”。
在此期間,后來者怪獸充電才在上海成立,但成立之初便獲得資本青睞。2017年,怪獸充電先后獲得3輪融資,吸引了高瓴資本、小米集團、順為資本、藍馳創投等投資機構入局。
根據天眼查截止到2020年11月的數據顯示,我國超過75%的共享充電寶相關企業成立于2017年及之后。其中,2017年新增超過120家相關企業,環比增長195%。
而在共享充電寶的投資方中,不乏IDG、紅杉中國、騰訊投資、順為資本和元璟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身影。
但有意思的是,同樣在2017年,共享充電寶行業也經歷了瘋狂的“倒閉潮”。當年10月,僅存活了10個月的樂電成為首選宣布倒閉的共享充電寶企業。對于退出市場,其創始人樓瑩瑩總結為幾大因素:使用頻率、投放場景、產品安全等。
此后,泡泡充電、小寶充電、河馬充電等玩家因資金鏈斷裂,先后退出賽道;Hi電風波不斷,裁員消息頻出。就連美團點評試運營的共享充電寶項目,僅僅兩個月就宣布停運。
一邊是吊尾項目進入清算階段,一邊是實力玩家開始跑馬圈地。到2019年,共享充電寶形成四分天下的格局——根據TrustData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的統計,街電、小電、怪獸充電、來電在2019年的市場份額占比分別為28.6%、27%、25.1%和15.6%。
頭部梯隊中,元老來電已經明顯落后于其他家。這或是因為來電錯將精力投入到了“專利營銷”上。作為賽道中專利數量最多的擁有者,一直以來,來電都試圖以專利戰鉗制對手。街電、怪獸充電等無一幸免。袁炳松曾自信地表示:“后進的廠商只要做吸納式掃碼借電,就不可能繞開我們的專利。”
僅從2016年7月到2017年年初,來電就發起或參與了40多件訴訟,金額高達7000萬。而曠日持久的專利拉鋸戰也耗費了公司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導致其在后來的各類市場爭奪戰中失去了優勢。且來電科技標榜的多項專利,最終被權威機構認定無效。
除了明面上的對戰,共享充電寶的線下“背地里”的廝斗也同樣激烈。“競對之間為了搶點位,偷設備、拔電源、粘貼假二維碼,甚至會蓄意破壞設備都是家常便飯。”2018就加入到共享充電寶行業至今的林峰表示,剛入行不久,他就聽說小電的機器在西安同一商場一個月之內出現了兩次爆炸,這樣的事件在業界看來并不是偶然,人為的可能性很大。
2018年5月,社交平臺上流出一則監控視頻,拍攝到的內容是來電創始人袁炳松在長沙某餐吧就餐時,偷走了公共區域的街電共享充電寶機柜。
此事經媒體曝光后,引起公眾嘩然。袁炳松發布內部信稱,視頻中被拍到的確實是其本人,但和商家商量過,只是搬回去研究一下,兩天再還回去。同時,他稱,視頻經過剪輯,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視頻流出背后原因系街電投資人陳歐曾用視頻威脅其做專利權交易,但被拒絕。
袁炳松喊話陳歐:“我來電哥不是被嚇大的,更沒什么面子可給。陳歐愿意放出視頻,我就認,法院一審判決你敢認嗎?”在信中,袁炳松還直言:“破壞設備、偷設備,在共享充電行業不是什么秘密。遇到這種情況,就要用市場的方式狠狠打回去。”
而爭奪商戶點位,或是共享充電寶線下最主要的市場之戰。
為了拉攏商戶,特別是在核心人流區域,最初免費進場的共享充電寶企業,開始不斷給商戶開出更高的入場費及分成。
來電一位KA(KeyAccount,重點客戶)表示,普通類型的商家目前都可以拿到50%左右的分成,商場、醫院、酒吧、KTV、水會、交通樞紐等場所的分成比例可達七八成。而搶手商戶還能拿到數額更可觀的進場費,運營商們甚至可以按照季度、半年度和年度預支付。
在脈脈職言區,有行業知情人士曝出怪獸充電2019年的入場費數據。其中,武漢威尼斯水世界的一次性進城費就高達140萬元。其他場地的入場費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其中一些場地除了進場費還可得到五至七成的分成。
怪獸充電在全國部分城市的進場費(分成)
對此,全天候科技向怪獸充電方面求證,后者并未否認數據的真實性,只表示該數據屬于2019年早期的統計。
林峰透露,怪獸充電在2019年5月拿到3000萬美元融資后,前三個月給到商家的分成直接達100%,此后也保持了最高70%的高分成模式。同年12月,怪獸充電再次拿到5億人民幣的融資后,繼續加大了對商家的補貼力度。
而在抖音爆紅的西安大唐不夜城,不甘示弱的小電也“砸了100多萬進場費”,林峰表示,為此小電還需要配合景區做定制機。
在瘋狂的“燒錢”大戰下,商家的話事權也越來越大。2020年,美團再次高調入局,初期,美團試圖以原市場占有率撼動頭部企業,結果不盡如人意。某充電寶代理商直言:“別看美團手里掌握了那么多的餐飲資源,他跟商家談60%的分成,很多商戶根本就看不上,所以美團的直營團隊后來也不得不用錢砸。”
激烈的博弈讓整個行業的毛利率越來越低。來電KA直言,“只要有錢燒得起,任何玩家都可以入局。但這天然決定了這個行業的凈利潤天花板一定不會高。”但對于還在賽道上的玩家們來說,如今或已騎虎難下。
3
共享充電寶還能靠什么賺錢?
2020年以來,疫情突襲全行業。作為一個高度依賴客流量的行業,共享充電寶的投放場景主要集中在商圈、旅游、社區、餐飲、酒店、影院等場景,受疫情期間線下關店影響,共享充電寶使用率大幅下跌,租賃收入也一度跌至冰點。
2020年2到4月共享充電寶活躍用戶驟減
還未能從燒錢大戰中緩過來的共享充電寶玩家們,再次受到了重挫,這一過程或許會導致中小企業加速出清。這也凸顯了多少共享充電寶企業盈利模式單一的弊病。
眼下,為了破局,第一梯隊玩家也不得不尋找新的增長點。
去年以來,怪獸充電在零售便利領域動作頻頻,先是與鄭州本土最大的便利連鎖品牌悅來悅喜簽約合作,再獨家進駐福州萬嘉便利旗下九百余家門店。
除了便利店,怪獸充電還與深圳市著名的生鮮類超市樸樸超市、廣州市堅果零售龍頭粒上皇、網紅茶飲零售品牌茶理宜世等本地知名零售品牌建立合作關系。借助密集布局便利店、生活超市等零售消費場景,把充電設施融入本地生活網絡,提升所謂的“全場景布局”效率。怪獸充電的共享充電網絡又得到了擴張。
2019年,怪獸充電寶在融資計劃書中同樣透露,“基于海量用戶和商戶建立強大網絡渠道,致力于成為一家科技+零售的公司”。
這份計劃書數次提到,新零售才是怪獸充電面臨的千億級市場。通過快速搭建以共享充電寶為核心的下沉渠道,廠商可實現其他品類渠道復用,比如禮品機、智能零售柜、電子煙、IP玩具柜等。
除此之外,共享充電寶企業們還在快馬加鞭邁入新戰場,以搶奪先發優勢。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寶的使用用戶多集中于二線城市,其市場占比高達40%;其次為三線城市,共享充電寶的使用用戶占比28%;易觀也指出,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共享充電寶點位投放已經日趨飽和,廠商的布局競爭開始向三四線城市拓展,目前下沉市場還處于早期有大量用戶紅利可以挖掘的階段。
有機遇,也有挑戰。
2020年12月,關于“共享充電寶可能會利用數據線對用戶實時監聽”的消息沖上微博熱搜。
相關消息稱,共享充電寶可以通過數據線來竊取用戶設備里的個人信息。若消費者使用一條不帶數據傳輸功能的充電線連接充電寶,并不會有泄露隱私的風險,但如果換上一條能傳輸手機數據的充電線,充電寶就能將其內部的惡意程序上傳至手機,暴露用戶個人信息。
隨后,怪獸充電、來電、小電均對外回應稱,向市場投放的充電寶不具備任何與被充電設備傳輸信息的功能。
雖然遭到企業方的否認,但前瞻產業研究院對此分析稱,便攜充電寶使用的人和地點都在流動,很難保證充電寶的信息安全,如果被黑客借走后進行技術設置,那么后面使用的顧客信息很可能就被輕易竊取,目前的共享充電寶企業還不能完全解決這一難題。

除此之外,快充和電池技術的進步對于共享充電企業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戰。
街電CEO萬里也曾表示:“在移動端,快充對于共享充電寶來講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未來5-10年可能真的有充電1分鐘就能充到50%電量的技術出現。”若是如此,共享充電寶的需求將被大大削弱。
當前,包括小米、OPPO在內的多家手機廠商都推出了新一代快充技術,甚至有手機廠商推出125W快充;并且各大手機廠商在電池容量上也下足了功夫,4000mA成行業標配。
對于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尋找出一條穿越行業周期的出路。“如果還是停滯不前,維持無序競爭的階段,那么早晚都會被時代淘汰。”林峰表示。
(張嫣、曹軍、林峰均為化名)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