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圈已經沉寂了太久。

華為受困于芯片而大面積缺貨,魅族、一加接連發布新機也沒有吸引足夠的關注,曾經的“安卓機皇”三星早在中國市場“名存實亡”。
每當“皇位”虛席以待,總有人搶先稱王。
沖擊高端市場才一年的時間,雷軍迫不及待地為新機小米11 Pro冠上了“安卓機皇”的名號。
而這款手機,卻并非3月29日晚小米發布會上最強的那一款。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我發布的大杯已經是機皇,超大杯那就是太上皇。”
輩份亂不亂的問題先不管,至于中杯大杯怎么區分,你去問羅永浩老師。
三款新機
3月29日晚,小米召開了“生生不息”主題春季新品發布會。發布了手機、無線充電板、智能手環、路由器等多款新產品。
在正式召開發布會之前,小米官方和雷軍分別在微博上多次預告,熱度極高。雷軍曾透露這次發布會總時長將達四個小時,但在29日的發布會進行兩個多小時后,雷軍解釋稱感冒了嗓子不舒服,于是發布會被拆成了兩晚。
也就是說,29日的發布會只是上半場。而在上半場發布會期間,雷軍多次表達“時間不夠用”的意思,一直在趕進度,趕到最后卻告知重磅新品推遲一天,頗有“褲脫就這”的意味。
言歸正傳。
上半場發布會,重頭戲無疑是三款小米11系列手機:小米11 Pro、小米11Ultra、小米11青春版。
注意,小米11早在2020年12月28日就已經發布,并在2021年1月1日上市。
至此,小米11系列一共有了4款產品,帶后綴的都是新機。
同一系列多款機型,一般是為了覆蓋多個人群。而機型多達四款,至少從數量上向蘋果、華為、三星看齊。這并不是單純的1+1+1+1,機海戰術非常考驗對供應鏈的掌控力。
首先登場的是小米11 Pro,搭載高通驍龍888芯片,賣點是電池和影像系統。
盡管時間緊張,雷軍還是用了很長的篇幅介紹小米11 Pro的電池與充電技術:配備5000mAh的硅氧負極電池,支持67W有線快充和最高67W無線充電。
雷軍稱,這一新型充電材料已經在新能源汽車上有所使用,相比傳統電池材料,優點是充電速度更快、電池密度更高,也將會是未來手機電池的方向之一。
電池技術進化的意義很大,續航延長、充電更快的基礎上兼顧機身輕薄與散熱,散熱功能又會直接影響手機性能。
影像系統方面,小米11 Pro和Ultra都采用了“長焦+廣角+大感光”的三攝組合,主攝都采用三星5000萬像素的GN2影像傳感器。GN2影像傳感器擁有1/1.12英寸的大感光面積,在拍攝夜景場景時的進光量更充足。
雷軍表示,小米斥資上億,與三星聯合研發了這款傳感器,耗時18個月。
同樣是在影像系統方面,Ultra版本展現了Ultra的一面:總共有三顆主攝,除了GN2,另外兩顆分別是120倍潛望式長焦鏡頭和支持128°的超廣角鏡頭。
小米11 Pro被定義為“安卓機皇”,更高端的Ultra則被定義為“安卓之光”。
對于Ultra的命名,雷軍解釋稱這個單詞代表極致。但從三星在2020年2月為S20系列超大杯命名為Ultra之后,很多人就猜到國產手機會跟進這個名稱,同年7月份果然就有了Redmi K30 Ultra。
雖然紅米已經獨立,但畢竟與小米本是同根生,雷總實在不需要欲蓋彌彰,何況本來就時間緊、任務重,命名的事可以一帶而過,手機圈的事,能算抄么?
再次言歸正傳。
電池和影像是小米11Pro的核心賣點,Ultra版本的賣點是更強的影像。
除了肉眼可見的超大鏡頭組,其中三顆都是主攝的攝像頭。小米還在Ultra上搭載了自研的“夜梟”算法,并且還支持多個手機互動的“多機聯錄”功能。
此外,Ultra超大鏡頭組的右側是一塊小副屏,可以顯示信息,或用后攝自拍。但手機副屏是已經被市場認證過的失敗功能,可以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但小米為副屏添加了極限模式下10%電量待機55小時的功能,偏偏要讓它雪中送炭。
雷軍直接將Ultra的出現定義為“手機和相機的拐點之戰”,并在發布會上,用小米11 Ultra與索尼的黑卡M7相機現場PK。
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以來,手機取代相機一直是頗具爭議的話題,手機攝影和相機攝影一直都保留著不公開“撕破臉”的默契,手機智能化和相機專業化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市場之間不存在太強的競爭關系。
智能手機攝影功能的進化,將“拍照”這件事以手機為載體送入千家萬戶,但并不代表任何人拿起拍照設備就是攝影師,拍照的是人而不是手機。
“攝影窮三代”,攝像師們手中的長槍短炮往往都是以萬為計價單位,其售價5999元(最高配6999元)的Ultra非要對標相機,不知道是真的不懂,還是別有用心。
除Pro和Ultra之外,小米還發布了小米11青春版,主打“輕薄”,重量只有159克,起售價只有2299元。
價格調低,意味著處理器不再是前兩款一樣的驍龍888,而是搭載了高通驍龍780。
其他內容
發布會開始后、新品亮相之前,雷軍首先介紹了小米集團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業績報告。
雷軍表示,雖然受到全球疫情和經濟環境沖擊,小米集團仍舊取得了全年業績穩定增長的成績。2020年,小米集團總收入達到人民幣2459億元,同比增長19.4%。同時,小米集團“手機+AIoT”核心戰略更是取得了顯著效果。
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7.5%,達到1.464億臺。根據Canalys的統計,2020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超過2400萬臺,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凈增最多的智能手機廠商。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穩居第3名,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同比增速最快,市占率為12.1%;在中國大陸,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1.9%,在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增長最快,市占率由2019年第四季度的9.2%上升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14.6%。
一份以“增長快”為關鍵詞的財報,在雷軍看來,既代表著小米沖擊高端的成果,也體現了小米沖擊高端的決心。
雷軍總結稱:“小米已經初步站穩了智能手機高端市場”。
發布三款新手機的同時,“百貨公司”同樣帶來了多款其他產品,預熱中透露新品共計16款產品,但受限于發布會時長,部分產品將在微博發布。
29日發布會上的新品主要有以下幾款:
一,小米手環6。配備1.56英寸的全面屏,內置全功能NFC和小愛同學,支持30種運動模式,支持全天候心率監控和血氧監測功能,其中血氧監測不但可以在白天監測,還能在夜間睡眠的時候對呼吸質量進行監測。
小米手環6支持14天超長續航,50米深度防水,標準版定價為229元;支持多功能NFC進階版定價為279元。
二,80W無線充電座。外形設計為兩個三角形,采用雙線圈設計,可以臥立兩用,附帶一鍵開啟疾速模式,可提速15%,套裝定價為499元。
三,多線圈無線快充板。可以制動導航手機無線充電,最多可以同時充三臺智能手機設備;內置19個無線線圈,隨意放置手機即可充電,定價為599元。
四,小米路由器AX9000。采用高通六核旗艦處理器,獨立頻段、互不干擾,擁有2500兆電競網口、12路獨立信號放大器,可提供三頻9000兆速率的Wi-Fi6體驗,售價999元。
但幾款AIoT產品依然無法承擔“重頭戲”的名號。
未完待續
“沖擊高端”是小米一直以來的夢想。
2020年2月13日,雷軍在小米10發布會上說,“高端手機一直是小米的夢想,小米10是小米第一部沖擊高端的手機。”
時間再往前一年的小米9發布會上,雷軍說那是小米最后一款3000元以內的旗艦手機。
銷量無法代表高端,單純調高售價也不能沖破性價比的桎梏。
迫不及待將新機定義為“機皇”,既是整個手機市場售價攀升的潮流使然,也是放眼下一個十年的長遠利益考量。
2020年8月11日,小米十周年主題演講時,雷軍提到,“下一個十年,小米將成為一條蜿蜒奔涌的長河,流過全球每個人的美好生活,奔向所有人向往的星辰大海。”
那次發布會上,雷軍憶苦思甜,在啼笑之間自由切換,像個老人一樣追憶往昔,又像個年輕人一樣意氣風發,也沒落下中年人的世故圓滑。
他用稍帶口音的普通話維持著手機行業單口相聲的最后尊嚴,又在昨晚的發布會上將這抹余暉親手埋葬。
整場發布會,雷軍顯得急迫,多次強調為趕時間所刪掉的PPT和省略的環節,但在新機環節又反復延長相機和電池技術講解的時長。
擺正高端定位,意味著成本層面突破限制,高端機通常是堆料堆出來的。但聽到觀眾屢次因為“世界首發”的技術而歡呼鼓掌,又陌生得不像小米的發布會。
曾
而下一個十年,全部都未完待續,臨時調整到第二晚的下半場。
沖擊高端的很多問題都還沒有解答。
產品戰略層面的重要調整因為最重磅產品的缺席而未透露,闊別兩年重裝歸來的真旗艦MIX系列完全沒有露面,AIoT戰略不能只有一款路由器支撐,一則傳聞就帶動市值漲超500億港元的“造車謠言”也沒有正式回復。
一切都在雷軍“因病累倒”之后戛然而止。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