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批OFO小黃車在北大校園里做了投放,掃碼、無樁、電子鎖,顛覆了用戶對共享自行車的概念。隨后兩年間,共享經濟愈演愈烈,迅速風靡全國。2016年,摩拜單車在上海投放運營,實心胎、軸傳動、鋁合金車身、智能鎖,讓記者出身的胡瑋煒搖身一變,成為明星創業者。

接下來的兩年間,市場經歷了瘋狂融資燒錢、運營成本過高、企業持續虧損、城市管理難度加大等問題,共享單車的概念在人們心中逐漸由新鮮變為疲憊,2018年泡沫破滅,行業被按下暫停鍵。
共享行業雖然沉寂了三年,但這三年一直是表面平靜,實則暗流涌動。2021年,“共享出行第一股”的競爭又變得頗為激烈,其中哈啰出行緊鑼密鼓,要搶先成為“共享單車第一股”!
4月24日,靴子終于落地,哈啰出行向美國SEC提交了招股書,計劃于納斯達克上市,通過IPO籌集至多1億美元資金。
幾乎同時,出行巨頭滴滴將于年內進行IPO的消息傳出。據了解,滴滴在新一輪Pre-IPO融資中獲得16億美元加持。在哈啰所布局的重要業務范疇內,滴滴都是它繞不開的強敵。
哈啰的挑戰在出行領域
哈啰出行于2016年9月在上海成立。招股書顯示,哈啰出行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21.14億元、48.23億元、60.44億元,三年凈虧損分別為22.08億元、15億元、11.33億元,三年合計虧損48.47億元。總體而言,哈啰出行的營收持續擴大,凈虧損在持續縮小。
共享兩輪和四輪服務(順風車和快車)是哈啰出行的兩大支柱業務,2020年,哈啰出行交易總額突破130億元,其中約58億元來自共享兩輪業務,69.7億元來自于順風車業務。在兩輪車市場,哈啰出行已先后推出單車、助力車和電動車。
從盈利情況看,2018-2020年,哈啰共享兩輪業務營收分別為21億元、45億元和55億元,營收占比超過90%。2019-2020年,哈啰出行的共享兩輪車業務毛利分別為2.9億元和3.7億元,毛利率分別為6.4%和6.7%。
不難看出,這家公司仍然要靠兩輪業務掙錢。哈啰出行CEO楊磊此前放出豪言稱“共享單車業務在哈啰業務里最好只占一成”,到如今兩輪業務收入仍占公司總收入九成,這與當時的豪言壯語南轅北轍。
在這個過程中,毛利率的提升很好解釋,漲價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當共享單車很難通過精細化運營來實現盈利時,企業只能依靠提高客單價來彌補虧損。哈啰出行漲價被認為是企業及時止虧的表現。
據央視新聞報道,哈啰單車的收費標準從之前的30分鐘1.5元,變為前15分鐘收費為1.5元,之后每15分鐘收費1元。數據顯示,哈啰出行用戶在平臺上的消費金額不斷提升,2017年用戶群組的平均年度交易用戶交易額為13.1元,到2020年,該數據大幅增加至70.6元。
除了兩輪車,四輪車業務正在成為哈啰出行的新引擎,四輪車主要指順風車和打車(快車)。2020年,哈啰順風車服務營收4.6億元,同比增長131.2%,毛利為3.8億元,同比增長167%。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順風車服務市場規模已從2016年的55億元增至2020年的18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4.9%。預計到2025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114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可達到44.7%,仍具有強勁的市場潛力。
哈啰出行表示,按照2020年的總交易額計算,哈啰順風車已是中國第二大順風車交易平臺,累積了2610萬交易用戶和近千萬注冊司機,市占率為38%。
不管是兩輪車,還是四輪車,對于哈啰來說,最強勁的對手仍然在出行領域。在哈啰所布局的重要業務范疇內,滴滴都是它繞不開的強敵。特別是順風車業務,哈啰之所以能有機會,也在于滴滴因為安全問題,暫時下線了順風車業務,給了哈啰出行彎道超車的機會。
為什么投身普惠生活?
經過接近5年時間的發展,哈啰已經從單一的共享單車業務線衍生至共享助力車、小哈換電、順風車、打車等領域,搭建起一張完整的出行基礎設施網絡。但與滴滴不同,出行并不能束縛住哈啰的腳步,普惠生活服務才是。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到2025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19.5萬億元增長到35.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2.6%。而本地生活服務的線上滲透率也將由2020年的24.3%增至2025年的30.8%。
此前,接近哈啰出行知情人士透露,2020年哈啰出行將戰略調整成為基于出行的普惠生活平臺。這意味著,依托于這一張出行基礎設施網絡,哈啰為其接下來講好“普惠生活平臺”故事尋找可能性。招股書顯示,哈啰出行的企業愿景是,應用數字技術紅利,為人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以及更好的普惠生活服務。
從2020年開始,哈啰已在“到店團購”、“酒店”等領域進行探索。
去年12月,哈啰關聯企業——上海鈞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申請注冊了“哈啰酒店”、“哈啰輕酒店”“哈啰公寓”“哈啰客棧”以及“哈啰小旅館”等相關商標。 隨后,有信息顯示,哈啰已經在成都、合肥等城市推出自有品牌住宿業務“哈啰小旅館”和“哈啰酒店”。
此外,哈啰還在廣州、沈陽等幾個城市上線了到店團購業務,并開始招募團長。這里的‘團長’并不是社區團購的團長,而是通過類似拼多多的裂變方式,讓‘團長’吸引用戶參與,然后到店消費。據悉,到店團購業務還處于小規模探索階段。
美團CEO王興是普惠生活服務領域的大佬,從外賣延伸到本地服務再將觸手伸向打車、生鮮等業務,美團的邊界在不斷擴大。而過去一年哈啰出行的跑馬圈地,被外界視為在復制美團的路徑。
不過目前其在生活服務領域的布局,尚不能與美團正面競爭,而且未來,避開直接鋒芒,走差異化路線可能是哈啰的路子。
現在來看,切入本地生活服務,對于哈啰出行而言,是一次賭博式的嘗試。因為在出行業務上,需要面對滴滴等強者的競爭;在本地生活領域,又面臨著美團的天花板。在這兩個方向上,哈啰都是小一個數量級的競爭者。而且,哈啰四處出擊,將精力分的很散,這會是好的經營策略嗎?
對此,哈啰出行的招股書這樣表述,哈啰出行是在一個快速發展的市場中運作,如果這種市場不繼續增長,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和運營結果將受到重大和不利影響。此外,哈啰出行的本地服務,特別是共享的兩輪車服務和拼車市場受到高度監管,如果監管部門對現有法規進行修訂或采取新的法規,公司也會受到影響。
或許對于哈啰來說,共享單車和電動車已經具備流量入口的的價值,承載著更多的生態戰略意義,而本地生活領域的空間很大,哈啰一定要試一試。
這也許是哈啰在出行領域根基還不扎實的情況下,兩線作戰進軍普惠生活的意義。
(本文首發于《紫金商業評論》,紫金財經同步首發,轉載請注明來源)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