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立美團之前,王興曾經有過多次創業經歷,從多多友到校內網、校內網(人人網)到飯否網、海內網,這些創業經歷無一例外都是社交類網站。不難看出,王興對于社交的執著與追求。
即便是后來創辦了如今已經躋身中國互聯網ATM的美團,王興也從未放棄在社交方向的探索與可能。2016年美團就開發了偷好友紅包等社交功能,今年又開始內測群聊功能,但效果似乎并不如意。
那么,餐飲平臺做社交或者說外賣平臺做社交還有戲嗎?
答案是肯定的。
在其他外賣平臺聚焦于提升交付環節效率、縮短配送時間、降低配送成本時,Snackpass卻在優化點餐體驗、提升交互趣味性方面下足了功夫,對“消費品最優版本的本質都是社交產品”這個觀點做了極好的詮釋。憑借其優質的社交基因,Snackpass當前已經覆蓋全美13個大學城、擁有50萬用戶、獲得4億美元估值,在3個月內交出了一份業務瘋狂增長7倍的優質答卷。
Snackpass主要用戶群體為大學生,用戶在Snackpass上下單可以獲取積分,積分可用來換取既可以自用也可以送給好友的免費食物兌換券。在部分美國的大學,通過Snackpass與他人分享零食獎勵已經成為了新的增進感情的方式或者表示感激和感謝的方式。這類簡單的交互方式,為Snackpass提供了一種大多數餐飲平臺所缺乏的“拼多多式”的擴散和增長。
自2017年創立以來,Snackpass曾經先后獲得了來自A16Z和Craft Ventures的AB兩輪融資,總融資金額接近1億美元。足以證明具備社交基因的各領域應用程序大有可為。既然Snackpass在Uber Eats這種龐然大物中能夠生存下來并且還活得不錯,那么在美團一家獨大的中國市場中,是否也有孕育此類偏社交屬性的土壤?基于分享美食是人類的天然屬性這一點,我們判斷是有的,因此我們才能從多如牛毛的各種產品中,發現“吃誰家”。
當你打開這款畫風清奇的小程序時,會發現“請朋友喝奶茶”、“請朋友吃大餐”這種美食分享的社交屬性,被體現得淋漓盡致,據了解,這不過是產品規劃中所展現出來的冰山一角。
Snackpass的創始人Kevin Tan表示:“用餐應該是有趣的,其本身也應該是可以交互的。”作為當代年輕人的主力軍,80后至00后是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中成長的,那么將用餐的交互屬性和網絡結合起來,更有助于提升大家的熱情。很顯然 ,社交化或將成為所有領域產品的下一個形態展現。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