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格力電器可能“有點煩”。不僅要忙著研發創新,還要考慮“排名”問題,而“后浪”們也在騷動、前行——樁樁件件都不是小事。

作為空調行業的強者,格力曾連續領跑家用空調市場。但在2020年,空調市場排名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尤其是在疫情嚴重時期,空調行業出貨主要靠外銷,內銷受制于安裝、線下門店關停等因素,表現出斷崖式下滑,疫情可控后,內銷市場才開始逐月好轉。

2020年,有公開數據顯示,美的集團總市值4759億,格力電器總市值3473億,中間相差1286億。這拉開了多大的距離?用當時海爾加海信的市值都湊不夠,得再加十幾億才能達到中間差。美的超越格力的背后,在業內人士看來,是綜合因素導致的結果,是兩大企業戰略、管理、品牌、產品和渠道發生變化的結果。
空調老大緣何下落——變革已來?
多年空調老大格力,這兩年沒有坐穩位子,被美的空調超越。必然要問曾經的空調老大緣何敗落?
自2015年國內空調市場大打價格戰后,確立了格力、美的、海爾三巨頭格局。其中,格力積極推進品牌建設,塑造“中國制造”新形象;美的則專注智能化和發力線上領域;海爾持續發力高端產品,做強用戶資源。此時的格力空調在技術和銷量上遠超對手,就算在行業人士不看好的2017冷年,也表現搶眼。2018年,格力總營收超過2000億元。
1、疫情下失守第一寶座
作為國內排行老大、老二的空調巨頭,近年來,格力和美的之前的較量一直沒有消停過。直到2019年至2020年期間,突發的疫情攪亂了空調市場格局。
從渠道上來看,疫情期間我國線下空調銷售店幾乎全面失守,包括空調在內的家電企業變得非常依賴線上銷售。美的通過與各大電商平臺開展供應鏈深度合作,來提升運營轉化的效率;格力則是基于微信電商自建的線上渠道銷售空調,比如“董明珠的店”可以面向消費者進行產品銷售,經銷商也可以依靠小程序二維碼進行產品銷售,但配送物流等部分,格力尚未解決。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線上銷售模式,2020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空調品類營收為413.33億元,美的集團暖通空調的營收為640.3億元,格力電器首次掉落空調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
在筆者看來,導致格力空調業績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從大環境問題、企業自身,再到消費者年輕化等方面都在影響著空調行業。
2、疫情之后行業競爭加劇
隨著全球經濟的穩步修復,空調市場開始復蘇。疫情期間空調行業雖然受到沖擊,但并未改變空調產業格局。在筆者看來,“突發狀況”下產生的此消彼長很正常,空調企業之間綜合整體競爭力并沒有拉開絕對差距,只是行業競爭變的更加激烈。
從空調產業規模和利潤方面,格力領先于美的,但從發展方向來看,格力似乎進入了“瓶頸”期,為了改善狀況,格力開始多元化發展,產品涉及手機、汽車、冰箱、洗衣機、地產等領域。
格力在線上布局方面雖然與美的還有一些差距,但并不表示格力沒有機會趕超。據了解,美的在17年開始發力推動電商平臺直營,線上銷售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美的空調的業績。格力現在追趕,還是很有可能創造出色的成績。
在筆者看來,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對于空調品牌來說,想要在行業中進行健康穩定的發展,除了提高現有產品的質量與性能外,也需要擁有更為靈活的銷售渠道和營銷方式。
逆勢下的突圍,美的能否持續逆襲?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格力受到了沖擊,美的也在想辦法應對,為何最終美的空調營收超過格力?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美的空調能否持續領跑行業?
1、線上銷售業績強勁
有公開數據顯示,2019-2021年,美的空調線上銷量保持增長穩定,每年增長約10萬臺。其中,2020年由于其他廠商線上渠道疲軟,美的市占率高達45.65%。美的強勁的線上占有率,將成為美的實現產量爆發的動能因素。
格力空調在線下渠道布局廣泛,線上布局薄弱。其空調業務在疫情期間受到了重創,多元化布局未見成效,雖有線上銷售空調,但是很難彌補線下空缺;美的采取線上線下的全渠道覆蓋,多元化布局已見成效,在疫情期間經受住了考驗,公司渠道庫存、經營活動現金流等各項關鍵指標持續向好,產品品質與口碑持續改善,美的全品類及全球協同的市場競爭優勢得到進一步穩固。
2、抓住年輕消費者需求
伴隨著年輕人逐步成為空調消費的追新主力軍,消費者從最初的“價格”導向轉變為“價值”導向。用戶的消費理念逐步轉變為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模式,購買空調等家電成為消費者彰顯個性與品位的載體。像美的這樣融合科技創新理念的空調產品,漸漸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同時,家電整體智能化的大趨勢也讓越來越多的傳統家電企業變身“科技公司”,從而推動家電消費新升級大潮。以空調產品為例,美的空調在融入科技元素后,不僅空調產品性能得到提升,還能為用戶解決室內環境下的微氣候,提供居室品質生活中有關室內環境的微氣候的解決方案。
在美的集團的部署協調下,美的空調在全球布局5大研發基地。日本大阪重點研究變頻、節能;美國硅谷負責智能、芯片;意大利米蘭負責工藝設計;印度重點負責應用研究;順德負責整體開發研究。在筆者看來,這些機構發揮各自的優勢,將助力美的形成自己獨特的產業鏈,成為美的空調的核心競爭力,讓美的在第一的位置多待些時日。
新舊品牌廝殺,空調產業的出路在哪?
在中國空調市場,格力與美的一直在較量,二者也拿下了該領域大部分市場份額。我國龐大的市場需求之下,空調行業獲取利潤的能力是十分可觀的。因此,不少品牌都希望能夠在空調市場中分一杯羹。
近幾年來,中國空調行業經歷了“過山車式”發展過程。新冠疫情,無疑給虛弱的空調行業再次暴擊。包括上游原材料企業、空調品牌以及空調電機產業都面臨著巨大壓力。
1、行業呈三足鼎立格局
從空調行業現狀來看,格力、美的和海爾三大品牌空調銷量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為了避開與頭部品牌的競爭,有不少空調品牌另辟蹊徑。比如卡薩帝選擇發力高端空調市場;海信空調關注消費者健康需求,力推新風空調;TCL根據人們的睡眠健康需求,推出臥室新風空調。
為了找到下一個風口,空調行業轉型與變革明顯加速。部分擁有技術優勢、較高盈利空間的空調企業獲得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在筆者看來,技術優勢不僅有助于企業降低成本,更可以提升用戶體驗,也將會成為品牌的競爭優勢。空調企業想要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可以從滿足用戶需求著手,研究好用戶需求后再創造需求,通過技術壁壘和差異化保持競爭優勢。
2、傳統品牌格局的攪局者也來了
隨著空調產業政策的越來越規范,空調領域中品牌格局、商業流通格局和產品格局等,出現大幅變動的可能性較小。中小品牌想要獲得可持續發展空間,在產品、渠道、品牌等方面的精耕細作。在空調行業,可以形成寡頭企業,但不會產生壟斷品牌。市面上除了格力、美的、海爾、TCL、海信、松下、奧克斯、志高等品牌以外,以小米系、蘇寧小biu為代表的生態品牌,也會在行業中得到進一步滲透。
筆者覺得,互聯網品牌進軍空調領域,將推動產品向智能化、AI語音、IoT互聯等方面升級。讓產業發展方向,除了技術優化,還能在智能化方面展開想象。企業在研發產品時除了要把關好品質,還需要對細微之處的競爭力進行塑造,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寫在最后
從目前來看,空調市場依然處于在風吹雨打中。房地產不景氣,后疫情時代又給空調市場帶來了更多考驗,2021年已過半,空調市場現存的品牌,未來有多少能活下來,站穩市場的品牌如何領航市場?都值得企業思考。
筆者覺得,現在對于空調廠商來說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是,先活下來。然后將重加強內功修煉做好產品,推進產品結構升級。從而推動整體產業升級,健康發展。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