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等互聯網企業進軍造車之際,老牌車企吉利傳出了造手機的消息。據說,吉利手機項目進展迅速,已經開始在業內尋覓人才,公司將在湖北武漢、上海等多地,乃至海外設置辦公地點。
吉利回應稱,“目前我們還沒有可以對外披露的消息。”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跨界做手機,還不得不提格力。前不久,格力進軍手機行業的第六款產品入網,當紅的驍龍870芯片,整體配置不算差。盡管格力前幾代手機反響平平,甚至被指翻車,但格力堅持做手機也已經有6年時間。
手機是萬物互聯的鑰匙
家電、汽車企業盯上了手機,看上的是手機面向未來生態的戰略意義。
作為日常使用的終端設備,手機已經跟車聯網、物聯網等場景深度綁定,把手機比喻成車聯網、物聯網的鑰匙并不夸張。
目前人機交互、人車交互的方向,是把用戶手機上的生態映射到車機中。由于用戶的日常數據在手機上沉淀,車聯網、物聯網的智能化,可以說就是如何應用這些數據。而一個賬號鏈接手機、汽車、家電等,可能是一個普遍的解決方案。
手機企業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汽車業務,要么自己造車,要么幫企業造車,要么研發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當這些企業在造車上的進展越深,對手機上的數據的掌控也會趨于封閉化。未來,智能汽車企業們形成攻防態勢,用戶數據很有可能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壁壘。
另一方面,手機在跨端場景中的作用正在得到延伸。
前不久,微軟推出了無密碼服務,用戶在任何設備登入賬號,都可以遠程調用手機的人臉識別或者指紋識別,從而保證賬號安全。
手機作為車鑰匙的功能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未來,物聯網、車聯網當中的交互和安全保障,可能還要依賴手機這塊屏幕。可以說,所有的家電、傳統汽車企業都需要開始做手機。
跨界造手機不難也不簡單
汽車的產銷模式跟手機高度相似,蘋果造車就想復制iPhone采購組裝的生產模式。而特斯拉則把蘋果的Apple Store模式借鑒過來取代4S店。傳統車企作為制造業老品牌,造手機可以說是降維進攻。
不過,手機市場高度成熟,主流廠商占去了8成左右的份額,近年來只有老玩家退出,沒有新玩家進來。
憑借精準的“刀法”和密集的產品發布,手機廠商牢牢占據各個價位段。新玩家不僅沒有空間可以利用,而且可能會因為在供應鏈上拿不到議價權,導致產品定價過高。
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傳統車企跨界造手機,可能會將手機作為一種配件產品,采用買汽車送手機的方式推廣。不過,像吉利這樣在全國多地及海外都有布局,也有可能是專門做技術研發,選擇手機品牌作為合作伙伴,雙方共同發布產品。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