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跨越式進步,都伴隨著顛覆性的科技創新。這種創新往往不單純源于產業需求,而是科研領域長期耕耘的結果。一般認為,顛覆性科技創新會經歷20年左右的快速迭代,并為產業發展帶來長達30年的深遠影響。
縱觀各個科技領域,顛覆性創新每隔數年便會出現一次。過去十多年間,電動汽車的突破正在改變傳統汽車行業,推動可持續能源轉型;可重復利用的火箭正在引發航天技術的變革,大幅降低人類探索太空的成本。
“鋼鐵俠”Elon Musk創立的特斯拉和SpaceX,都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顛覆性創新的引領者。
引領者該如何定義?或許沒有標準答案,但回顧特斯拉、SpaceX的發展歷程,我們依稀可以看到這樣的影子:重視原創,堅持做長期的技術創新;勇于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讓顛覆性技術更高效、更低成本普惠社會;擁有不斷突破邊界、改變未來的情懷。
今天,人工智能、5G等正在成為新一輪的科技創新潮流,其中又將會誕生怎樣的引領者?
重視原創,顛覆性技術創新需要長期主義
人類在1969年首次登上月球,但是在此后的52年卻再也沒有踏出過地球軌道。
“人們誤以為技術會自動提升,但事實上,技術本身是會退化的,只有當很多人投入大量精力努力去改善技術時,才有可能提升技術。”在2017年的一次訪談中,Elon Musk表達了對科技創新的看法。
顛覆性技術產生后,必須進行不斷迭代夯實基礎,通過持續的驗證和改良,才能夠從局部的突破走向大規模的產業應用,持續創造價值。
2020年初,《日本經濟新聞》的一篇報道認為:特斯拉的電子技術已經領先豐田和大眾6年。
其中的核心就在于一個被稱為Hardware 3的小東西——包含兩塊專用AI芯片的汽車集成中央控制單元。
Hardware 3是特斯拉自主設計的智能駕駛神經網絡計算機,使其產品徹底擺脫了對英偉達硬件算力的依賴,成本更低的同時處理速度卻提高10倍。
借助Hardware 3,特斯拉成為全球首個可以研發芯片的整車企業,不僅大大減少了汽車中電子控制單元ECU的數量,也對汽車產業鏈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今年的“AI DAY”上,特斯拉更進一步展示三項黑科技:用于自動駕駛神經網絡訓練的超級計算機Dojo、FSD全自動駕駛芯片D1和特斯拉機器人Tesla Bot。
這三項科技中,前兩項都是底層原創技術,無疑正是一種長線戰略思維的體現。
結果是特斯拉不僅在電子技術上領先,也成功地將動力電池組的價格由早期的588美元/千瓦時,降至80美元/千瓦時;讓主流車型Model 3的電機成為行業中重量最輕、成本最低,但輸出功率卻是最大的……
通過不斷夯實底層技術布局,特斯拉早已不是一家單純的“電動車企”,而是進化成同時掌握數據、算法、算力,整合軟硬件產業閉環的高科技公司。
有所成就的企業都積淀于長期的原創技術布局和創新,這正是引領者具備的第一個特質。
憑借對原創的長期堅持,特斯拉做出了很多第一,不斷定義行業,始終位居電動汽車行業領跑者位置。
憑借在火箭發動機、回收等領域的長期高密度創新,SpaceX使得單次火箭發射成本降低50%,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估值超過千億美元大關的私營航天公司。
中國人從不缺少創新精神,當世界還慣性地沉浸在美國企業引領的科技創新浪潮時,中國公司也開始更多站到了堅持原創、推動顛覆性技術變革的舞臺上。
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汪滔創辦大疆創新,致力于直升機航模和多旋翼飛行器飛控系統的研發。經過6年積累,2012年第一代大疆“精靈”面世,這款“開箱即飛”的四旋翼無人機通過遙控器或智能手機即可讓普通人靈活控制,讓大眾用一種全新的視角觀看周圍的世界。
可以說大疆創新以原創技術開辟了民用無人機市場,是從0到1的創新。截至2020年5月,大疆創新累計申請專利12900余件,其中PCT國際申請4260件,連續四年PCT專利申請量國內前十。
十年磨一劍,大疆創新站在了行業之巔,發展成為空間智能時代的技術、影像和教育方案引領者。
再看人工智能領域,有家企業也有著鮮明的“堅持原創”標簽。在其一個多月前遞交的招股書中,簡單用“第一”搜索就能找出大量硬核科技成果:
2014年,商湯科技創始團隊憑借原創的AI算法在人臉識別方面首次超越人眼,成為人工智能產業化應用的重要里程碑。
2016年,憑借原創的AI+AR技術,商湯科技成為第一家幫助移動應用程序實現交互式增強現實及混合現實效果的AI公司,并由此開啟了一個美顏拍照、特效視頻直播的互娛大時代。
2019年,商湯憑借創造多個行業第一的原創深度學習算法,全球第一個將刷臉支付技術集成到超過1000萬人口特大城市地鐵售票系統中,以支持非接觸式快速進出站。
深厚的科研能力積累、大量的頂尖人才,都是AI這個行業實現長期發展,構建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商湯科技在成立之初就招募了大量AI領域頂尖人才,截止目前,商湯已擁有40名教授、3593名技術研發人員,其中包括250多名博士和博士候選人,是亞洲最大、最高水平的研究團隊之一。此外,商湯科技也是中國很早就投入自建超算中心和自研深度學習框架的AI企業。
目前,商湯科技成立7年,累計獲得70多項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競賽冠軍,發表600多篇頂級學術論文,并擁有8000多項人工智能專利及專利申請。
正是這種厚積薄發、持之以恒的長期主義精神,推動了大疆、商湯這些中國公司能夠不斷解鎖新的行業和場景,推動技術在多領域的持續創新和落地。
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技術的通用性和經濟性問題
技術是驅動力,但基礎設施才是通往目標的關鍵手段,這一過程要解決的兩大重要問題就是通用性和經濟性。
一項技術的含金量,決定了它能夠帶來多大程度的創新與顛覆,而一項技術的通用性和經濟性,則決定了它能否做到規;占,讓人們能夠用更低的成本享受技術帶來的價值。前者取決于技術的“破壞性”程度,而后者則仰賴于發展技術的基礎設施。
只有實現技術的規模效應,才能帶來經濟效益的提高。能夠預見這一點并敢于實踐,是引領者的第二項特質。
上個世紀,Wintel聯盟通過對PC產業模式底層的優化,提高了PC推陳出新的效率,并降低單位價格,使PC真正進入千家萬戶。今天,智能手機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ndroid與ARM在底層的緊密協同,讓普通老百姓都能夠享受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智能的紅利。
在汽車領域和航天領域,特斯拉和SpaceX的發展,我們也能看到基礎設施對提升效率和經濟性的積極意義。
盡管電動車非常有利于節約能源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并能更好承載智能化需求,但真正推動電動車普及的關鍵,還在于電池續航能力以及充電樁的數量。
所以,除了持續改善電池技術外,特斯拉一直在不遺余力地鋪設充電樁這項基礎設施。
2012年以來,在不到10年時間里,特斯拉在全球鋪設了25000個充電樁,極大改觀了大眾對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問題,甚至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習慣。
而對于Elon Musk移民火星的設想,大幅降低進入太空飛行的費用是必經之路,為此,SpaceX一直在不遺余力地降低火箭發射成本,并成功研究出可回收復用的發射系統。
在這個方面,華為的做法也一直為業界所稱道。華為30多年專注于通信市場,而且是“對準一個城墻口持續沖鋒”。華為持續的高額研發投入非常引人關注,2020年華為研發投入1418.93億元,研發費率15.9%,同比增長7.8%。其中很多費用投在了解決前沿性、通用性問題的基礎研發上。
以5G商用為例,2019年全球5G首波市場迎來規模商用,5G建網的經濟性成為全球運營商共同關注的熱點。由于華為5G MIMO技術能實現與LTE 1:1共站建設,極大降低5G網絡建設的每比特成本和部署成本,能很好地幫助運營商高效實現用戶的極致體驗。國際知名運營商的訂單紛至沓來。
5G時代萬物互聯,遠程控制、遠程醫療、智慧工廠等各種各樣的5G應用都需上行低時延、大帶寬、高可靠覆蓋能力來支撐。華為的5G超級上行解決方案,解決了“擴充上行帶寬,提升邊緣覆蓋,縮短網絡時延”的難題,是無線通信又一個重大的產業創新。
華為還提前布局了5G MEC(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技術,這是5G在移動網絡邊緣更好使能各行各業的關鍵,包含業界領先的聯接能力,計算增強能力,跨通信、工業、信息綜合應用,商業前景廣泛。包括鴻蒙系統和海思芯片,都是華為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努力。
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則更加復雜。作為引領顛覆性創新的基礎技術,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需要滿足各行各業對AI的各類需求,將海量數據原料的價值進行充分提取和吸收,反哺給各個行業帶來新的效能和生產力的提升。
然而,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和需求越來越碎片化、長尾化,傳統定制化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開發路線正在面臨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等問題。通用性和經濟性不足,阻礙人工智能的發展。
與此同時,過往10年最好的AI算法對于算力的需求也幾乎增長了100萬倍,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逐漸成為行業共識,對算力更提出了無止境的需求。
因此,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是一個體系化的基礎設施,它不僅需要以強大的算力為根基,還要在此基礎上,實現高效的數據管理,做好存取、加密、脫敏等工作,并打通算法模型從數據標注、訓練、部署、測試的全鏈路自動化流程,最終做到算力、算法、數據的有機整合,最大化降低單個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生產成本。
經過7年原創技術研發,商湯作為國內人工智能企業的領頭羊,打造出一套名為SenseCore AI大裝置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能夠低成本、大規模生產人工智能模型。
在算力層,AI大裝置以3740 Petaflops計算能力的商湯智算中心AIDC為中心,整合商湯自研STPU等計算訓練芯片和各種底層傳感器為基礎,為算法模型的分析、低成本訓練、大規模數據管理提供支撐。

位于上海臨港的商湯智算中心(AIDC)
在平臺層,則借助商湯自主原創的深度學習訓練框架SenseParrots和高性能計算引擎SensePPL等,實現從數據存儲、標注到模型訓練、生產、部署、測試的全鏈路、批量化過程。
最后在算法層,通過已批量生產出的超過22000個算法模型,提供解決各行各業大量長尾問題的算法模塊。
SenseCore并非一個孤立平臺,而是和行業形成相互促進技術迭代和升級的閉環。每一次SenseCore的升級,商湯針對不同領域垂直行業的軟件平臺都會同步升級。同時,垂直行業的場景和反饋也會加速SenseCore的進化。
此外,SenseCore也為構建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支撐,只需依靠小樣本,就可以針對不同行業領域的細分場景,快速迭代出優質的模型算法,實現對長尾應用需求的滿足。
受益于SenseCore的發展,2019年至2021上半年,商湯科技研發人員每人年均生產AI商用模型數量從0.44個提高到5.24個,效率提高了11倍。
AI大裝置的出現,將打造一條從根本上提升AI研發效率和經濟性、降低各種要素成本的創新路徑,使得AI企業能夠提供通用化、規;慕鉀Q方案,為AI規;l展打下堅實基礎,讓AI變得像“水、電、網絡”一樣更普惠。
打破邊界,多一分改變未來的情懷
Elon Musk所追求的最大夢想就是移民火星。
為此,他早年賣掉PayPal套現1.8億美元后,就成立了火箭公司SpaceX,因為把人類送到火星一定先要造出高性價比的星際運輸工具;而移民火星,又必須要掌握關鍵能源技術,為此Musk又投資了特斯拉,還鼓勵自己的兄弟成立專門研發太陽能供電系統的SolarCity。
此外,為了在新星球上建立更高效的運輸及通訊系統,馬斯克又先后成立了創新運輸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在真空隧道中,建造高速列車)和***(依靠大量衛星實現通信)。
為了偉大目標多領域布局、多維度創新,往往會收獲大量交叉創新成果,降低邊際成本。比如,特斯拉的超級電動超跑Roadster 2就借助SpaceX的航天科技,實現了比超級跑車布加迪更低的風阻系數,成為新的性能頂峰。
面對激動人心的未來,不斷打破邊界,正是引領者的第三個特質。
當前的人工智能發展正在從單一領域、單一應用,逐漸向通用化方向演進。跨行業邊界,往往能夠帶來更大的技術創新。
例如,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大量長尾場景。如城市防火、垃圾拋灑、共享單車亂停放、違規養犬、;沸孤兜鹊龋@些各式各樣、低頻的小微問題,往往數據量小,卻需要種類繁多的專門的算法去解決,費時費力費錢卻時常效果不佳。
然而,智慧城市中涉及的大量人、車、物、場之間各種復雜的感知和決策問題,也有很多存在于智能汽車的應用場景中,這些問題借助自動駕駛在城市場景中的真實路測,就能夠積累充足的數據和樣本為智慧城市中的各類極端場景挑戰提供解決路徑。
智慧城市和自動駕駛雖然場景不同,但把兩者連接起來就能夠相互突破各自的算法能力邊界,也有利于推動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的構建,從而以更高的維度,讓城市管理的高度智能化和L4級自動駕駛的最終實現成為可能。
在中國,海量的數據和多樣化的應用場景,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天然優勢,怎樣把這樣的優勢用好,讓AI的發展跳出單一賽道,讓創新邊界更多地打開,是中國AI企業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商湯科技提交的招股書中,詳細介紹了在大量行業的實踐。商湯科技的業務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板塊,細分來看涉及多達10余個細分領域。例如:
在智慧城市領域,商湯用AI技術賦能119個城市,包括支持了11個人口超過1000萬的特大城市的城市管理。
在智能汽車領域,商湯已經與30余家汽車公司合作,并獲選為50多個車型的供貨商在未來數年內向其2000多萬輛汽車供應AI產品。
在智慧醫療領域,商湯面向智慧醫療推出的SenseCare平臺,支持涵蓋13個身體部位及器官的診斷,與中國的16家三甲醫院達成合作。
這些應用子領域的成果,實際上能夠把很多不同的行業線在橫向上拉通起來,打破行業邊界,讓諸多創新之流匯聚成海,為AI的整體進步貢獻力量。AI最顯著的特點,或者說最終的落點,是賦能百業。因為,AI的未來是通用化。
后記
重視原創和長期主義、以解決技術通用性和經濟性為前提投入基礎建設、不斷打破邊界。過去十多年來,得益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浪潮,中國科技產業催生出一批堅持顛覆性創新,富有遠見的企業,造就了大量的新興服務模式,以中國速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如華為扎根通信領域,堅持原創技術研發,持續投入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突破,積極參與世界范圍的產業技術規范制定,在5G通信技術階段已成為全球通信市場發展的引領者。
再如大疆創新,十年磨一劍,硬生生地開辟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通過原創“黑科技”引領著民用無人機市場的發展,給人們觀察世界增添了新的視角,讓大眾生活更加美好。
面向未來,業界普遍認為,芯片、人工智能等更硬核的科技創新將主導我國科技產業發展的下一個十年,近期國家也相繼推出多重政策激勵硬核科技創新。以商湯科技為代表的新一批高新科技企業,也正在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一面旗幟,它們未來的發展值得關注。
千錘百煉始成鋼,大浪淘沙始出金。伴隨大量硬科技企業的不斷涌現,我國科技創新新十年的序幕也正在拉開。(來源| 豹變 作者| 李鑫 編輯 | 劉楊)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