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部和底部,是幾乎所有手機應用的黃金資源位,和新功能的試驗田。
入口已被常態化置于頂部 " 右側第二位 " 的抖音商城,幾個月前還在頂部、底部之間反復變動,以試驗出最佳的用戶習慣。「電商在線」觀察發現,部分用戶的快手 App 頂部 " 居中 " 位置,如今也出現了一個 " 商城 " 入口——此前,快手商城被埋藏在首頁彈出欄里的二級入口。
抖音、快手,曾先后切斷與淘寶、京東的合作,轉而自建供應鏈。隨著貨品池初具規模,二者都基于搜索、推薦、商品分類、營銷活動等電商平臺慣用的區塊,搭建起了商城貨架,并先后將商城從幕后推到了臺前。如今,在發布 2022 年中期財務報告后,快手管理層表示,還將加強對搜索框、猜你喜歡等泛商城產品的建設。同時,據悉抖音電商的行業運營,未來也將分為內容業務、貨架業務兩條線。
直播電商加碼貨架,意欲何為?其實過去幾年里,短視頻平臺對電商業務做出的所有嘗試,都可以歸結為兩件事:提升 " 貨找人 " 的效率,培養 " 人找貨 " 的心智。
前者增長承壓。后者,或許更接近平臺當下的重心。
淘、抖、快,各自的商城
抖音、快手的商城設計,應該借鑒了久經驗證的淘寶商城的架構。

左快手、中淘寶、右抖音,三者結構趨于一致 頂部菜單,中間品牌、直播等四宮格板塊,下方信息流
布局、結構大同小異。不論是命名為 " 品牌補貼 " 還是 " 品牌館 ",是 " 芭芭農場 " 還是 " 抖抖果園 ",首頁營銷產品,也基本換湯不換藥。但被推薦到首頁的商品,及背后的算法邏輯,有所差異:主做電商直播的抖音、快手,商城的信息流中,直播間的占比較高。淘寶首頁,短視頻、單品出現最多;抖、快根據用戶的內容觀看、商品消費歷史進行推薦。淘寶的推薦,更多參考點擊、收藏、加購等消費行為。
單品、店鋪、商城,這是電商貨架的縱向結構。商城之下,店鋪基于平臺各自的特色,也有差異化的設計:主打 " 信任 " 的快手,品牌旗艦店首屏的上半部分,著重強調 " 回頭客推薦指數 ";抖音的品牌旗艦店,直播間入口占據了首頁半屏的空間,這和淘寶的 " 店鋪二樓 " 版塊比較接近;而淘寶,店鋪主頁設置有直播、商品、會員、動態、分類這五大區塊,業態更均衡、精細。

左淘寶、中抖音、右快手
隨著直播成為店鋪標配,直播間在店鋪的入口也越來越強勢
短視頻平臺,為什么要 " 搭貨架 "
最新中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快手電商 GMV(商品成交總額)為 3662.49 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的 2639.57 億元,增速可觀。但在平臺流量的增長,商業與內容的平衡上,依然有不小的挑戰。
運營參數層面,快手近半年的平均日活躍用戶(DAU,以下簡稱 " 日活 ")來到了 3.464 億,每位日活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 126.6 分鐘,同比 2021 年增幅不小,但環比一季度,趨于停滯。業界普遍將 " 平均日活 × 日均使用時長 " 作為 " 平臺流量 " 的計算公式,可見,快手已面臨一定的增長瓶頸。

快手的運營參數:同比增長,環比失速
這是整個短視頻行業的焦慮,快手的境況,也可作為許久未公布 GMV、日活、用戶時長等數據的抖音境況的參考。" 平臺流量 × 商業化滲透率 ",一般作為商業化流量規模的評估公式。其中," 商業化滲透率 " 主要是電商直播間、帶貨短視頻、信息流廣告等在原生信息流中的出現頻次。業內預估目前抖音商品、廣告的滲透率已超過 15%,刷 7 條視頻,基本就會出現 1 條電商、信息流的廣告。考慮到用戶體驗,商業化或很難進一步滲透。抖、快兩大內容平臺,能輸送給電商業務的流量,接近觸頂。
狂奔多年后,抖音、快手需要思考如何面對 " 失速 "。此時僅針對電商業務,有兩種破局思路:做大既有流量的交易效率;尋找電商流量的新增長。
關于 " 交易效率的提升 ",財報后電話會上,快手 CEO 程一笑稱將用算法著重提升人貨匹配精準度;加強用戶對個性化需求的探索;在商品層面,正在補足商品參數、詳情的刻畫。
而在用戶感知最為明顯的 App 首頁,將商城置于頂部的一級入口,是快手對找尋 " 電商流量新增長點 " 所做出的努力——短視頻電商平臺過去基于流量、算法,主打 " 貨找人 " 模式,但隨著流量、推薦效率見頂。如今開始寄希望于打造一個單獨的場域,培養用戶 " 人找貨 " 的心智,讓電商業務實現流量的自我生產與流轉。
搭建商城,為了 " 私域 "
TMT(電信、媒體和科技)業內人士 " 王新喜 " 曾撰文稱,興趣電商是激發沖動消費,但對于消費者來說,購物只會偶爾沖動,不會長期處于沖動的狀態。因此,理性、剛需性消費才是常態。
剛需、理性消費的背后,是大量的主動搜索行為。淘寶上的搜索,即是最大、最典型的 " 人找貨 " 流量,也是短視頻平臺們所覬覦的。將平臺流量導入商城,大規模推動用戶主動搜索、瀏覽商品,是抖、快培養 " 人找貨 " 心智的第一步。
一級入口能為商城灌注的流量十分可觀。以同樣作為一級入口的招聘業務 " 快招工 " 為例,據快手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日活躍用戶數量為 2.5 億人。
但流量能否真正培養出 " 心智 ",仍有待觀察。
當交易回歸到 " 人找貨 ",尤其涉及購買消費電子、美妝等單價較高的單品時,供應鏈質量、售后、物流、信任體系等,才是平臺們比拼的核心競爭力。而在這些方面,對比淘寶、京東,抖、快電商仍有一定差距。最直觀的案例是,目前抖、快商城力推的 iPhone、飛天茅臺等尖貨,基本源自第三方供應鏈。反觀淘寶、京東,早已實現了品牌旗艦店或官方授權自營。
有數碼商家解釋:" 像蘋果這樣的品牌,目前入駐了淘寶,然后京東有自營,一般就沒有意愿去入駐其它電商平臺了。因為淘寶、京東,加上它自己的線上線下門店,已經能基本完整地覆蓋全體意向消費者。光這幾個平臺,每次上新都已供不應求,何必繼續擴大入駐。"

抖、快商城內的頂級尖貨,仍主要源于第三方經銷商
今年上半年,快手的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包含品牌廣告、效果廣告、直播電商廣告、短視頻電商廣告等)同比增長 20.72%,達到 223.57 億元;其它服務(包含電商業務)同比增長 25.18%,至 39.96 億元;每位日活躍用戶平均線上營銷服務收入為 64.5 元,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這三項數據的增速,都相對落后于同比增幅接近 40% 的電商業務 GMV,以及公域電商直播 GPM(每千人下單總額)。
這背后反映的,是 " 貨找人 " 模式下貨幣化率(電商行業的貨幣化率 = 營業收入 /GMV)偏低,即 GMV 的增長,沒能很好地驅動營收規模的增長。具體來看,這事關退貨率、復購率,以及直播電商中存在的更多的 " 分傭方 "。
以 " 分傭 " 舉例," 貨找人 " 的整條交易鏈路中,額外有電商主播、達人的參與,平臺和品牌能夠分享的利潤,需要先行扣除傭金、坑位費等。比如頭部主播的傭金率普遍在 20%-30% 之間,單個坑位費也在數萬元不等。同時,對比更具確定性的 " 人找貨 "," 貨找人 " 訂單退貨率略高,復購率偏低,也是行業普遍承認的事實。
所以抖音、快手加碼商城,推進 " 人找貨 ",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用更具確定性的消費行為,拉高平臺整體的訂單質量。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一篇 8 月 15 日的公眾號文章中,曾說到:" 在東方甄選熱鬧的背后,也是我們對于農業和生活用品產業鏈以及供應鏈的更長遠布局。畢竟,基于外部的平臺所建立起來的熱鬧的商業模式,是有很強的脆弱性的,要夯實長期發展的基礎,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公域流量缺少安全感的,不止 " 東方甄選 " 一家。此前,包括辛巴在內的一些頭部主播、機構都曾嘗試過用公域為自建私域引流,打造更長期經營的陣地。只是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 交個朋友 " 直播間在 2020 年注冊了一家名為 " 盡微供應鏈 " 的公司,提供品牌代運營、貨品供應鏈、直播培訓和直播基地服務,嘗試成為電商直播掘金中的 " 賣鏟人 ",用多元化的業務,對沖依賴公域流量的電商直播本身的不確定性。
此時再來看抖音、快手推出商城,不難發現,短視頻平臺同樣希望通過商城,為品牌搭建一條與消費者連接的新通路——品牌可以通過積累店鋪粉絲、搭建品牌會員體系、孵化社群等方式,建立起自己的私域。
" 抖、快電商過去是強公域邏輯,品牌帶貨能做的主動動作很少,除了選品,就是投流。現在提供一個商城,應該是‘公轉私’的用意。但培養私域成本也很重,供應鏈,營銷、社群等等,需要比拼的是一整套班底。" 信息流廣告運營何明對記者解釋。
內容和電商,究竟能否協同
短視頻平臺們目前在做的所有嘗試,可以理解為打造一個集長短視頻、社交、電商、求職于一體的超級 APP。超級 APP 的基礎在于業務協同,彼此促進。不過目前看來,抖音、快手最核心的兩項業務,內容、電商之間,似乎沒有很好的化學反應。
以抖、快的商城舉例,搜索 " 短袖 " 匹配到的單品,大多還沒有配套商品短視頻,也沒有進入品牌在播的直播間。短視頻平臺的 " 貨架 " 所提供的,還是偏傳統的詳情頁。這背后反映的,是所謂的內容電商的尷尬:短視頻平臺擁有優質的內容供給,但這方面能力突出的網紅達人,往往不具備供應鏈能力,所以變現多通過品牌廣告、效果廣告,帶貨則偏生硬。此前靠拍攝農村生活走紅的張同學,帶貨農產品的成績并不理想。
而具備供應鏈能力的品牌,大多是選品、找主播、開直播這樣簡單粗暴的帶貨邏輯,缺乏做內容的意愿和動力。所以平臺高漲的 GMV 背后,更多還是內容造流量,電商消耗流量的簡單邏輯,彼此偏割裂。
何明稱," 協同需要業務的底層具備統一性。比如支付寶幾乎所有的業務,都基于支付心智。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的底層都是社交心智,美團就是做關于本地生活服務的一切。統一的心智,才能讓多業務之間彼此聯系、有機統一、相互促進。興趣、信任,是抖、快給內容、電商之間抹上的粘合劑,但目前來看,粘的不算牢。"
可見,業務協同的平臺,好比一顆大樹扎牢根,然后開枝散葉。但如果難以協同,平臺就只好再種一棵樹。當抖音、快手一致地前置商城入口,培養用戶主動購物的習慣,強調對 " 人找貨 " 的投入時,也許是平臺意識到,電商和內容之間的化學反應很難,與其彼此消耗,不如新造一個貨架,然后更獨立地去運作。
同時,換一個角度來看,當短視頻平臺們將存在逾二十年的 " 貨架 ",作為未來重點運作的項目時,這個選擇在當下其實也不令人意外——如今的消費者,對主動營銷行為抱有警惕,而一個安靜地立在那里的貨架,可能更讓人有好感。
來源:鈦媒體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