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間,科大訊飛發布2022年年報,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毛利雙增長,營收188.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83.14億元增長2.77%。毛利76.84億元,同比增長2%,實現歸母凈利潤5.61億元。同時根據地業務表現亮眼,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23%。
其中公司智慧教育業務營收61.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6%;智慧醫療業務營收4.6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36%;運營商業務營收20.9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53%。
談及營收和毛利小幅增長的原因,科大訊飛表示,一方面由于社會經濟的特殊環境,公司相關項目進度受到影響。尤其是第四季度以來,公司有超過20個項目、超過30億元的合同延期(但相關項目并未取消);
另一方面,公司在2019年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后,2022年10月7日被再次極限施壓,從供應鏈到相關的合同簽署面臨調整。這也影響了當期訂單簽訂的節奏。
此外,面對認知智能技術階躍帶來的重大機遇,公司依托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長期積累 ,于2022年12月15日啟動了“1+N認知智能大模型專項攻關”,將于2023年5月6日正式發布訊飛星火大模型,同時發布的還有訊飛AI學習機、訊飛聽見、訊飛智能辦公本、訊飛智慧駕艙、訊飛開放平臺等5項應用成果。

上述攻關項目的新增投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季度的利潤,但是會顯著提升公司已有產品的競爭力,同時還給公司帶來了深度參與互聯網產業格局重塑的新機遇,為訊飛實現“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的產業夢想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2022年,對任何企業來說都不容易。為應對全球經濟下行帶來的業績壓力,多家公司等紛紛大幅度裁員。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科大訊飛在2022年能穩住局面,且實現營收、毛利正向增長,已屬難能可貴。
科大訊飛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今年1月18日,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公司年會演講時給出了答案:核心技術突破和系統性創新。
以應對美國實體清單為例。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科大訊飛過去三年一直堅持源頭技術自主創新,確保不被卡脖子,同時做了很多儲備。如今,面對施壓,科大訊飛已有一系列應對方案。
“要實現核心技術底座的自主可控。越是極限施壓,越倒逼我們成為更偉大的公司,更穩健地在自主創新的平臺上前進。“劉慶峰指出。
同時在源頭技術持續創新之外,穩步推動國產化進程也是科大訊飛能夠無視打壓、在2022年疫情反復沖擊的艱難情況下根據地業務穩健發展的原因。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