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晚,阿里巴巴發布2024財年第一季度(自然年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阿里季度營收2341.56億元,同比增長14%;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343.32億元,非美國公認會計準則下凈利潤為449.2億元,同比增長48%。
這是今年3月阿里啟動“1+6+N”組織變革后的首份財報。此次調整旨在最大限度激發組織活力,釋放生產力。一個季度過去,阿里自我變革初見成效,業績全面超預期,多個業務板塊實現強勁增長。
具體來看,國際數字商業增長最快,大文娛、菜鳥、本地生活的營收增速也均在30%以上,云智能重回正增長。盈利方面,淘天集團依然是阿里最賺錢的板塊,經調整EBITA達493億元,本地生活虧最多,菜鳥、大文娛扭虧為盈。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員工人數持續減少。截至2023年6月30日,阿里員工總數為228675人,截至2023年3月31日為235216人,單季減少6541人,相當于平均每天減少72名員工。據統計,在過去的6個季度,阿里員工數量已減少3萬人。
淘天集團最賺錢 單季盈利493億
本季度起,阿里采用新的組織和治理架構,在該架構下,阿里作為控股公司持有六大業務集團和其他業務公司。六大業務集團分別是: 淘天集團(包括淘寶、天貓、閑魚、1688.com和其他業務)、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包括Lazada、速賣通、Trendyol、Alibaba.com和其他業務)、本地生活集團(主要包括到家業務餓了么和到目的地業務高德)、菜鳥集團、云智能集團(包括阿里云、釘釘和其他業務)、大文娛集團(包括優酷、大麥網和阿里影業)。
其他業務則包括高鑫零售、盒馬、阿里健康、靈犀互娛、銀泰、智能信息(主要包括UC優視和夸克業務)、飛豬和其他業務。
這其中,淘天集團是阿里的核心板塊,也是“現金牛”業務。本季度,淘天集團收入、利潤等核心指標超市場預期。根據財報,淘天集團單季營收1149.53億元,同比增長12%,占總營收的比重為49%;經調整EBITA為493.1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52.19億元增長9%。
淘天集團盈利增長主要由于客戶管理利潤的增加和若干業務虧損的收窄所致。報告期內,淘天集團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10%,達到796.6億元,主要由于商家廣告投資意愿增強以及淘寶和天貓的線上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增加。
“1+6+N”組織變革后,獨立運營的淘天集團明確了“用戶為先、生態繁榮、科技驅動”三大戰略,淘寶app是上述策略的核心。受惠于有效的用戶獲取計劃和本季度淘寶app用戶留存率上升,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單月,淘寶app日均活躍用戶(DAU)同比增長 6.5%,MAU達8.87億。
據晚點LatePost報道,今年5月下旬,馬云召集淘天集團各業務負責人開了一場內部溝通會,他為淘天集團指出了三個方向: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并提到阿里過去那些賴以成功的方法論現在可能已經不適用了,應該迅速改掉。淘寶天貓在組織上應該進一步扁平化。
淘天集團在財報中表示,2024財年將持續專注于優化淘寶app的消費者價值定位,包括通過增加媒體內容,以增強消費者互動;通過有效的定位和推出新的營銷功能,強化價格競爭力;通過近場零售業務,滿足消費者對高頻日常必需品的時效性需求。
國際數字商業增長最快 虧損收窄至4.2億元
本季度,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是六大業務集團中營收增速最快的,營收221.23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國際零售商業收入為171.38億元,同比增長60%;國際批發商業收入為49.85億元,與2022年同期的49.79億元維持平穩。
財報顯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營收增長主要是由于各主要零售平臺的穩健表現帶動下,零售商業整體訂單的強勁增長,以及變現率的提升。本季度,AIDC零售商業整體訂單同比增長約25%。
凈利潤方面,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經調整EBITA為虧損4.2億元,2022年同期為虧損13.8億元。虧損同比大幅收窄主要是由于Trendyol和Lazada盈利水平有所改善,部分被對新業務如Miravia和速賣通的投資的增加所抵銷。Trendyol的電商業務和本地生活服務業務的訂單增長持續強勁,經營業績首次實現正數。Lazada虧損的減少主要是由于變現率的提高。
上個季度財報中,阿里披露,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開始啟動外部融資。阿里于上個月發布的2023財年報告顯示,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蔣凡重回阿里合伙人。可以預見,在國內電商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之下,正在爬升期的國際數字商業板塊將成為阿里接下來的重點發力方向。
本地生活虧最多 單季虧損近20億元
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營收這兩年總體呈現波動增長的態勢。本季度,該板塊收入同比增長30%至144.5億元,主要是由于餓了么GMV的強勁增長,以及高德訂單的快速增長。
其中,餓了么GMV實現同比增長,主要受惠于消費者需求改善、活躍商家數量增加以及配送能力提升所帶來的訂單增長。高德的訂單增長同比快速提升,是由于高德作為綜合性“到目的地”服務平臺的新定位和附加能力,以及出行和旅行需求的強勁復蘇所致。今年勞動節假期期間,高德的日活躍用戶峰值超過2億。
在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阿里本地生活集團的虧損進一步收窄,但仍然是阿里集團虧損最多的板塊。本季度,本地生活集團經調整EBITA為虧損19.82億元,2022年同期為虧損28.34億元,主要是由于餓了么的訂單增長和每筆訂單的單位經濟效益錄得正數,以及市場需求所驅動的高德訂單的快速增長而帶動的虧損持續收窄。
云智能重回正增長 AI被多次提及
本季度,云智能集團收入同比增長4%至251.23億元,而在上個季度,其營收同比下滑2%。經調整EBITA為3.87億元,同比增長106%,依然保持著穩定的盈利能力。
根據財報,云智能集團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長主要受阿里巴巴并表業務及金融服務、教育、電力和汽車行業的客戶所驅動,部分增長被主動管理項目式云服務收入的舉措所抵銷。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財報中,還是隨后的電話會議上,AI被多次提及。云智能集團披露了其在模型社區建設、大語言模型研發,以及支持行業發展等方面取得的進展。
妙鴨相機的火爆,使得一個月內在阿里云上的算力需求暴增數百倍。截至2023年7月,開源平臺魔搭社區集聚了200多萬AI開發者、1000多個優質AI模型,模型累計下載總量超過4500萬。
阿里云通義千問大模型也迎來新進展,聚焦音視頻內容的AI新品“通義聽悟”上線,并推出生成式AI文生圖模型“通義萬相”。
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張勇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模型訓練和推理場景,對AI云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但由于短期內全球供應鏈方面的挑戰,使得這樣的需求只得到了部分滿足,AI相關服務所帶來的增量機會剛剛開始得到釋放。
上個季度,阿里宣布云智能集團將從阿里巴巴集團完全分拆,并尋求獨立上市。阿里的目標是在未來12個月完成上述計劃。
菜鳥、大文娛扭虧為盈 盒馬“隱身”
本季度,菜鳥、大文娛增長迅速,且均實現扭虧為盈。
菜鳥單季營收231.64億元,同比增長34%;經調整EBITA為盈利8.77億元,2022年同期為虧損1.85億元,盈利水平同比轉正主要是由于國際物流履約解決方案服務和國內消費者物流服務的經營業績有所改善。
本季度,菜鳥繼續增強物流能力,國際快遞推出“全球五日達”,海外分撥中心增至18個,國內優選倉配“半日達”極速體驗覆蓋重點8城。
大文娛集團單季收入53.81億元,同比增長36%;經調整EBITA為盈利6300萬元,2022年同期為虧損9.07億元,盈利水平的改善主要是由于阿里影業和大麥網的收入增加。
大麥網作為演出賽事線上票務平臺,受線下娛樂活動的需求增長所帶動,收入強勁復蘇,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迅速。由于推出多部賣座電影以及中國票房需求強勁,阿里影業的電影及線上平臺業務收入同比強勁增長。本季度,優酷總訂閱收入同比增長5%,主要受到每用戶平均收入增長以及優質原創內容的帶動。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季度財報中被重點提及的“N”個業務公司中的盒馬,在本季度財報中著墨甚少,只是提到“經營業績改善”,但未披露具體數據。上個季度,盒馬已經官宣啟動上市計劃。
員工單季減少6541人 平均每天少72人
阿里分拆之后,6大獨立板塊將更加注重效率,云智能集團、淘天集團、本地生活集團、菜鳥集團和大文娛集團均傳出裁員消息。其中,淘天集團被傳裁員25%,云智能集團被傳裁員7%。上述傳聞均未得到阿里方面確認。
不過,從財報來看,阿里員工總數確實在持續減少。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阿里員工總數為228675人,截至2023年3月31日為235216人,單季減少6541人,相當于平均每天減少72名員工。
此外,阿里巴巴在2022年一季度減少4375人、二季度減少9241人、三季度減少1797人、四季度減少4163人。2023年一季度減少4524人。
也就是說,在過去的6個季度,阿里員工數量已經減少了3萬人。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