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譜AI近日宣布,公司今年已累計獲得超25億人民幣融資,參與方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君聯資本為基金管理人)、美團、螞蟻、阿里、騰訊、小米、金山、順為、Boss直聘、好未來、紅杉、高瓴等多家機構及包括君聯資本在內的部分老股東跟投。
智譜AI表示,上述融資將用于基座大模型的進一步研發,更好地支撐行業生態,與合作伙伴一同高速發展。
公司官網顯示,智譜AI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技術成果轉化而來,致力于打造新一代認知智能通用模型。公司合作研發了雙語千億級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GLM-130B,并構建了高精度通用知識圖譜,形成數據與知識雙輪驅動的認知引擎,基于此模型打造了ChatGLM(chatglm.cn)。
此外,智譜AI還推出了認知大模型平臺Bigmodel.ai,包括CodeGeeX和CogView等產品,提供智能API服務,鏈接物理世界的億級用戶、賦能元宇宙數字人、成為具身機器人的基座,賦予機器像人一樣“思考”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另一家大模型技術提供商也完成融資。百川智能近日宣布,公司完成天使及A1輪投資,融資金額3億美元。本輪融資一共有騰訊、阿里巴巴、小米、金山、慕華科創、卓源資本、好未來、渶策資本、深創投、紅點中國、基石資本、眾為資本、愉悅資本、順為資本、心資本等十余家投資機構聯合投資。
產品方面,成立僅半年,百川智能便接連發布Baichuan-7B/13B,Baichuan2-7B/13B四款開源可免費商用大模型及Baichuan-53B、Baichuan2-53B兩款閉源大模型,平均每28天就會發布一款新的大模型。
此外,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都在開發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并發布基于這項技術的產品。
圍繞生成式AI的投資無疑是今年的市場焦點。但一家分析公司預測,熱門的生成式人工智領域明年將迎來某種程度的現實檢驗。該公司指出,圍繞這項技術的炒作正在消退,運行該技術所需的成本不斷上升,要求監管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些跡象表明,這項技術即將面臨放緩。
在其對2024年及以后科技行業未來的年度預測匯總中,CCS Insight對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出了幾項預測,這項技術的前景和缺陷都引發了無數的關注。
CCS Insight對2024年的主要預測是,隨著成本、風險和復雜性的現實“取代”圍繞該技術的“炒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2024年遇冷”。
CCS Insight首席分析師本•伍德在預測報告發布前表示:“我們是人工智能的大力倡導者,它將對經濟和整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我們認為它對生產力有很大幫助。但關于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炒作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們認為它被夸大了,要把它推向市場,還需要克服很多障礙。”
OpenAI的ChatGPT、Google Bard、Anthropic的Claude和Synthesi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依賴于巨大的計算能力來運行復雜的數學模型,使它們能夠計算出應對用戶提示的響應。
企業必須購買高性能芯片來運行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就生成式人工智能而言,它通常是由美國半導體巨頭英偉達(Nvidia)設計的高級圖形處理單元(gpu)運行,F在,越來越多的公司,包括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Meta,都在設計自己的特定人工智能芯片來運行這些人工智能程序。
伍德表示:“光是部署和維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成本就是巨大的。對這些大公司來說,這樣做是很好的。但對于許多組織和開發者來說,這將變得過于昂貴。”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