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天璣
1月是汽車消費的淡季,在新能源市場,一些品牌1月的銷量環比走低,有幾家頭部的降幅甚至超過30%。即便如此,今年1月的新能源市場還是不缺看點。
問界奪冠
從誕生第一天,AITO問界就被市場給予了非常大的期待。在今年1月,AITO問界終于不負眾望,以32973輛的成績奪下了新勢力的銷量第一名,并創下了品牌的銷量紀錄。
其中貢獻最大的,當屬去年9月發布的新款AITO問界M7,它在AITO問界1月銷量中的占比高達95%。這份好成績讓華為車BU董事長余承東格外興奮。他專門在微博上發文,表示對智選車受歡迎程度的預估保守了,“余大嘴”變“余小嘴”。余承東還提到,AITO問界接下來的重中之重是保證高質量交付,將更多新車交到消費者手中。
的確,AITO問界現在不缺訂單。據官方透露的最新數據顯示,自2023年9月上市以來,新款AITO問界M7累計大定已超14萬輛,過去5個月交付了約8萬輛,現在還有6萬輛訂單未交付。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2月和3月,AITO問界的保底月銷量是3萬輛。
另外,AITO問界M9已經在去年12月開始預售,成績也非常好,上市七天就拿到了3萬輛訂單,這款車將在2月底開始交付。屆時,這兩款車有可能把AITO問界的月銷量推到4萬輛,甚至是5萬輛的高度,理想的壓力會更大。
實際上,在1月,理想就已經感受到了AITO問界帶來的壓力。
在1月的第一周,AITO問界的銷量以0.16萬輛的優勢領先第二名,而第二名正是理想,它在第一周的銷量是0.43萬輛。在第二周,理想采取了優惠措施,全系優惠2.6萬起。降價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理想第二周的銷量為0.68萬輛,與AITO問界并列新勢力銷量榜首。
在隨后的第三周和第四周,理想的銷量都超過了AITO問界,但月銷量還是輸給了AITO問界。拆開來看,理想在第三周的銷量比AITO問界多了300輛,第四周的銷量比后者多了300輛,而第一周的銷量比后者少了1600輛。
在2024年,理想會有多款新產品上市。純電方面,理想會發布 MPV車型MEGA ,另外還有三款純電車型。增程方面,理想L6 已經上了工信部申報目錄,這款車的尺寸比理想L7略小,價格預計會下探到30萬元,與在售的三個L系列形成高低搭配,三個L系列在2024年都有新款。
對于2024年,AITO問界和理想都制定了遠超2023年的銷量目標,其中前者的目標是60萬輛,與2023年特斯拉在華銷量規模持平,后者的目標則是80萬輛。
其他新勢力方面,表現較好的還有極氪,其1月的銷量為12537輛,同比大增302%。隨著極氪007開始交付,極氪接下來有望在月銷量上沖刺20000輛。在新車型上,極氪今年除了會交付極氪007外,還會在三季度推出極氪001的改款,同時還會推出一款全新的SUV車型。對于2024年,極氪的目標是年銷量達到23萬輛。
傳統勢力吹響反攻號角
2023年,在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最多的是比亞迪,比亞迪的銷量結構特點是純電和混動的占比十分接近。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前十名中,只有三個選擇純電路線,其余是只做混動或者做混動+純電。
現實給新勢力們展示了汽車行業的真實面貌,那就是盡管電動汽車的增長勢頭很猛,但混動的市場需求也不應該被忽視。這是我們觀察新能源汽車市場時,必須考慮到的基礎。
數據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在2023年,純電動車的銷量495萬輛,在新能源市場的占比是67.6%,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插電混動+增程混動的規模雖然比純電動少285萬輛,但兩者在新能源市場中的占比都提高了約4個百分點。
除了比亞迪和理想外,這個現象背后的推手還有其他傳統車企,有多家傳統車企的子品牌都選擇了混動路線,并取得了好成績。
以深藍為例,它在今年1月的銷量為17042輛,同比增長177%。如果不算同門兄弟阿維塔,深藍的同比增長就是所有傳統車企新能源子品牌中增長最快的。在長安內部,深藍是最有希望幫助公司完成新能源轉型的品牌。
一方面,深藍從成立起就選擇了增程路線,在售的所有產品都有增程版,官方曾表示將“致力于打造行業第一增程技術,成為行業第一增程品牌”。
另一方面,深藍主打15萬-20萬元市場,而這20萬元以下市場是新能源汽車的主銷市場。增程路線讓深藍給用戶提供了沒有續航焦慮的選擇,定價策略則錨定了更大的市場空間,這兩點是深藍取得成功的基礎。
除了深藍,長安旗下的啟源、吉利旗下的銀河和幾何、極氪,都在今年1月取得了高增長。這幾個品牌中同比增長最快的是嵐圖,它的銷量同比增長了355%,這個好成績也得益于去年同期的銷量基數不高,僅有1548輛。
如果不算主要做B端市場的埃安,那傳統車企新能源子品牌中的第一名就是幾何,第二到第五是銀河、深藍、極氪和長安啟源。這五個品牌中除了長安啟源由于上市時間較短外,其他品牌都在去年表現出了崛起之勢。隨著它們的持續發力,今年將會是這些二代們的反攻之年。
市場還有什么新看點?
除了銷量變化,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兩個看點。
第一個看點是,有能力的車企都在“卷”智駕。第一個智駕受益者是新款AITO問界M7,賽力斯總裁何利揚曾透露,這款車的智駕版占比達到60%。在今年1月和2月,AITO問界還在繼續加速智駕開城。
AITO問界在最近一次的OTA升級中新增了12項內容,其中就包括全國都能開的城區智駕領航輔助(City NCA)不依賴高精度地圖,全國高速、高架、快速路、大小城市,乃至鄉鎮的城區道路都能用,還支持城市所有道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國道、縣道、鄉道、縣鄉等公開道路,可用路段高達99%。
一直以智能化為標簽的小鵬也有動作,它在1月宣布XNGP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城市智駕能力,總覆蓋城市數量達到243城。小鵬的計劃是在2024年內,實現XNGP全國主要城市路網全覆蓋,面向全球開始研發高速NGP,2025年面向全球開始研發XNGP。在智駕城市覆蓋范圍上,小鵬雖然稍遜于AITO問界,但仍處于第一梯隊。
理想也在加速智駕落地。去年12月,理想推送了OTA 5.0,這被李想稱為理想L系列車型的一次大迭代。OTA 5.0的重點就是智駕,升級后,理想L系列將覆蓋全國所有高速公路和城市環路,以及110個城市的城區道路。
如果以智駕開城數量為尺度劃分,AITO問界在華為的加持下無疑遙遙領先,小鵬與理想緊隨其后,這會是市場的長期競爭焦點。
第二個看點是留給新選手的時間還有多少,這里指的新選手主要是小米、極越和極石。
小米是直接造車的代表,百度曾經也采取了這種方式,但百度后來的路線出現了本質的變化,只為極越提供技術支持。極石則是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再創業的項目。這三家是市場中關注度較高的新選手。
三家的策略和優勢都有區別。其中,小米和極越都選擇了市場中的熱門賽道,小米SU7是C級轎車,極越01是一款SUV,而極石01則是越野車。目前,極越01和極石01都在去年12月交付了,不過月銷量都不多,都不到1000輛。
小米汽車的優勢是小米的品牌、營銷以及IoT能力。自從小米宣布造車后,就沒缺過流量,這表明市場對小米汽車高度關注。在電動車的核心領域三電系統上,小米都有較大的進展。
小米超級電機V6轉速高達21000rpm,性能指標超過保時捷Taycan Turbo和特斯拉Model S Plaid,V6和性能更高的V6s都已量產。小米汽車采用了CTB電池,體積效率可達77.8%,該平臺最高可搭載150kWh電池包,CLTC續航超過1200公里。電控方面,小米全棧自研了電池管理軟件,小米車云協同安全預警系統支持24小時云端守護。
在車機和手機互聯功能方面,只要用戶拿著搭載澎湃OS系統的小米手機,并開啟藍牙功能,小米SU7的車機就可以顯示手機畫面,并且車機上的畫面和手機畫面是互不干擾、相互獨立,用戶可以分別在車機和手機上使用不同的應用。
極越的優勢在于擁有百度賦能的智能化能力。座艙方面,極越01首發高通驍龍8295芯片,融入了百度文心一言。智駕方面,極越01搭載了百度的智駕解決方案,極越將其命名為“ROBO Drive”,這是極越01全系標配的。
ROBO Drive采用了雙NVIDIA DRIVE Orin芯片方案,總算力達到508TOPS。傳感器上沒有使用激光雷達,而是11個高清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和5個毫米波雷達。算法上采用了BEV+Transformer純視覺感知算法和OCC占用網絡(Occupancy Network)技術。
ROBO Drive能實現LCC+級別輔助駕駛,ROBO Drive MAX能夠啟用PPA功能(高速NOA+城市NOA)。目前PPA能夠覆蓋高速、城市、泊車等多個場景,明年會落地200個城市的輕圖城市PPA方案。
相比之下,極石的優勢略顯單薄,越野車市場的競爭遠沒有SUV和轎車市場激烈,這或許可以為它提供生存空間。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