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TrendForce集邦咨詢統計,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商營收季增7.9%,達304.9億美元,臺積電奪冠,中芯國際第五,合肥晶合重返第九。該季晶圓代工業的增長,主要受惠于智能手機零部件拉貨動能延續,包含中低端智能手機SoC與周邊PMIC,以及蘋果新機出貨旺季,帶動A17 Pro主芯片、周邊IC如OLED DDI、CIS、PMIC等零部件。
臺積電獨占晶圓代工行業61.2%營收,季增14%達196.6億美元。其中,7nm(含)以下制程營收比重自第三季的59%,上升至第四季的67%,反映出臺積電高度依賴先進制程;伴隨3nm產能與投片逐季到位,先進制程營收比重有望突破七成大關。
三星營收排名第二,環比減少1.9%至36.2億美元。上季度三星同樣接獲部分智能手機新機零部件訂單,但多半都以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周邊IC為主,而先進制程主芯片與modem(調制解調器)則因客戶已提前拉貨而需求較平緩。
格芯營收排名第三,得益于平均銷售單價提升,營收微增0.1%至18.5億美元。格芯車用領域業務增長,但智能移動設備、通訊基礎設施、家用/物聯網等主要領域,出貨量均下跌。
聯電排名第四,受限于全球經濟疲弱、客戶投片態度保守以及車用客戶進入庫存修正,第四季度晶圓出貨下滑,影響營收季減4.1%。
中芯國際排名第五,2023年第四季度營收季增3.6%至16.8億美元,主要受惠于智能手機、PC等相關急單貢獻,但是網絡通信、一般消費性電子以及車用/工控業務下滑。

機構表示,第六至第十名最大變動有三。第一,力積電(PSMC)受惠于專用DRAM投片復蘇、智能手機零部件急單等貢獻營收,上升至第八名;第二,合肥晶合集成(Nexchip)獲TDDI(顯示觸控集成驅動)急單,以及CIS圖像傳感器新品放量,重返前十大排行榜,位居第九名;第三,世界先進(VIS)受電視相關備貨放緩,車用/工控客戶啟動庫存修正影響,其中又以來自電源管理平臺(Power Management)的營收下滑最多,反映出以歐美日IDM為主的車用/工控需求趨于平緩,故下跌至第十名。
TrendForce表示,2023年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年減約13.6%,降至1115.4億美元。2024年在AI相關需求的帶動下,營收預估有機會年增12%,達1252.4億美元,而臺積電受惠于先進制程訂單穩健,年增率將大幅優于產業平均值。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