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阿里巴巴發布公告稱,為更好加強與阿里電商業務協同,以及繼續支持菜鳥擴大全球物流網絡投入,決定撤回菜鳥上市申請,并以現金要約收購菜鳥少數股東的所有股權和員工已歸屬的股權。
當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臨時電話會上表示,撤回上市申請和收購股權的決定是基于集團戰略和菜鳥IPO進展所處階段的雙重考量。
這也意味著,菜鳥這次的分拆上市之旅,暫告一段落。
作為長期位居互聯網龍頭地位的巨頭,阿里旗下下轄的業務眾多,一舉一動自然也牽扯著市場諸多投資者們的神經。那么,從阿里集團的角度來看,為何要撤回菜鳥的IPO?從菜鳥的角度來看,暫時擱置獨立上市計劃,重新回歸集團懷抱是否有助于更好地實現戰略目標呢?
01
菜鳥歸巢,急流勇退的勇氣與合理
其實,菜鳥撤回IPO申請,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稀奇的事情。
除了考慮在當前市場條件下難以獲得理想的估值之外,菜鳥回歸集團懷抱亦有其長遠發展戰略的考量。
作為多年以來同電商業務完美適配的物流業務,菜鳥一直都是阿里的核心組成部分,與集團旗下眾多電商分支密切合作,共同成長至今。
如今,菜鳥已深深植根于電商業務,猶如物流基石一般,實現了與各業務線在多元物流場景下的高效協同,比如對接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的巨大流量入口,優化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關系,從而提高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進一步鞏固自身在智慧物流領域的領導地位。
本次回歸集團后,阿里也將進一步加注菜鳥,這將助力菜鳥在商業模式上不斷創新探索,這些新模式既能反饋助力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也為菜鳥自身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而在同國內的電商業務高度協同外,菜鳥在國際化進程上同樣離不開阿里集團的強大后盾。
近年來,借助阿里巴巴豐富的電商生態系統,菜鳥成功構建了覆蓋全球的智慧物流網絡系統,不僅深度服務于阿里內部各電商平臺,更在助力全球中小企業跨境出口方面發揮重大作用,承載了速賣通平臺上超過90%的包裹運送量。
不過,盡管目前菜鳥在賦能全球中小企業跨境出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其全球化版圖的進一步拓展仍然亟待阿里集團的全力扶持與持續資本投入。
正如在電話會中蔡崇信所透露的,菜鳥全球化的宏大愿景需要集中、大額且富有持續性的投資,而這,就更需要阿里集團在戰略規劃、資金投入、資源協調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以鞏固既有的成果,加速拓展國際市場,方能打造更強大的全球智慧物流網絡。
站在菜鳥的角度來看,撤回IPO申請更像是基于理性判斷與全局考量的戰略抉擇。這一決策有利于菜鳥充分利用集團資源,降低市場風險,堅定實施長期戰略,最終實現企業價值的穩步提升,為集團和自身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價值回報。
02
阿里戰略更聚焦
對于阿里來說,收購菜鳥股權、菜鳥撤回IPO,其實也是從整體戰略性考量的結果。其內在邏輯與過去一年間的變化完全吻合:敢于求變,更加務實,一切只為一個目的:戰略聚焦,積蓄力量。
尤其自去年9月開始的半年時間里,阿里全面梳理了旗下業務的戰略優先級,確定電商(國內+國際)和云為核心業務,并逐漸減少非核心業務的資源投入。
對于確定性的戰略級業務,阿里明確表示將集中投入資源,向內外部清晰釋放了面向未來的增長信號與決心。
阿里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此后,餓了么、高德等本地板塊相繼展開調整。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蔡崇信在財報會議上回應“阿里退出實體零售”傳聞時大方承認,“目前阿里的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他們不是核心的聚焦業務,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
此外,阿里相繼減持小鵬、清倉B站,也顯然均是為了與集團戰略聚焦保持統一步調。據悉,在2024 財年的前9個月,阿里共完成了17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退出。
在云業務上,2023年AI大模型爆發,阿里在過去半年時間,聚焦AI大模型賽道投出了五個“獨角獸”。
電商戰場如今更是處于天王山之戰,國內電商持續內卷,跨境電商成為主要發力點,這種資源的整合能夠幫助優化電商與物流之間的協同效應,提升整個集團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使得阿里巴巴集團能夠更好地應對電商和新零售帶來的交易端需求變化。
阿里的戰略聚焦,在過去半年已經有目共睹,并取得階段成效。接下來,期待阿里進入建設周期,回到高增長軌道。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