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個人存儲需求的激增和變化,以及個體對數據隱私和安全性的日益重視,外加AI的技術加持,一種大家也許并不熟知的存儲解決方案——NAS迎來了發展機遇。
NAS是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簡稱,直譯為網絡附屬存儲。它有一個更好理解的稱呼“私有云”。這個曾經被視為技術愛好者的“專屬玩具”,如今開始走進普通消費者的家庭和工作室,成為人們數字生活中的“新寵”。
這篇文章將向您介紹:
NAS到底是什么,這個行業現在長什么樣?
當下,驅動NAS行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AI技術如何賦予NAS以新的羽翼,使其滿足我們對數據存儲、管理和共享的期待?
![]()
![]()
/ 01 /
消費電子行業的分化
縱觀整個消費電子的發展史,由于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復雜,同時單個產品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消費電子產品的“分化”一直在發生。
比如,Insta360運動相機針對運動場景將相機從手機中分化出來;Apple Watch將重要的身體指標監測等功能獨立出來;Vision Pro則把游戲、視頻等追求沉浸感的內容消費從PC、手機等設備中分化出來,等等。無一例外,這些設備都是將特定場景下的專業分工做到*,并作為獨立的設備存在。
![]()
具體到“信息承載工具”這個賽道,隨著網絡傳輸技術的發展和信息量的爆發,信息的生產、存儲、消費也在不斷分化。
最初,對個體而言,信息的生產、存儲、消費的重要載體是個人計算機。后來,手機滿足了人們在移動過程中獲取信息的需求,信息的消費與生產從個人計算機剝離出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及其帶來的全球數據量的爆發,人們期待更大的存儲空間,于是,信息的存儲也被分化出來,進而催生了存儲專用設備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絡附屬存儲),簡稱“私有云”。
相信很多人因為都苦惱于手機存儲空間不足,而1TB的iPhone15 Pro與 128G的同款手機的價格差高達5,000元。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將巨大的存儲空間集成在一個小型設備上需要非常高的成本,那么也就有了“分化”的需求——將存儲功能與手機分離,這就是類似iCloud的公有云服務和私有云產品NAS的機會。
/ 02/
NAS行業現在長什么樣?
從技術角度說,NAS是以存儲為主,能夠聯網,且具有一定計算能力的設備。如果你有一臺NAS產品,它到底能做什么,我們來舉一些更具體的例子:
在家庭場景:家庭成員間共享照片、備份家用監控視頻、控制智能家居、創建孩子的成長記錄庫,以及無限速觀看4K影片等等
在遠程辦公與教育場景:高效進行文件共享并協同處理;即使不在工位或在家里,也可以遠程訪問一切本地文件
創意工作者:不管你是攝影師,還是設計師,可以利用NAS進行大規模文件管理和備份,同時針對同一個作品進行協同編輯、高速傳輸
如果從算和存兩個維度,把所有的相關設備放到相應的位置,它們的分布大概如下圖。與硬盤比,NAS有更強的計算和傳輸能力;相較于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計算能力之外,它有更強的存儲能力和傳輸能力。
![]()
目前市面上能夠代替NAS的產品包括:硬盤、公有云、PC。整體而言,NAS的優勢在于:超大存儲空間、直接訪問調取、超高傳輸速度,以及多人協作等等,具體對比請看下圖:
![]()
近年來,NAS品類在全球呈增長趨勢。依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報告,2023年,全球NAS市場規模約363億美元,2021-2028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9.6%。
![]()
目前,企業級用戶的需求占到NAS整個市場規模的約60%。在這個領域,中國臺灣地區的生產廠商的市場地位比較穩固。以群暉、威聯通QNAP、NETGEAR為代表的頭部品牌,占領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他們為企業提供豐富的企業級解決方案——往往涉及異常復雜的產品參數和配置選項。換個角度看,這背后是挑戰與機遇并存。
另外40%的市場主要由C端消費者和中小型工作室貢獻。這部分市場相對分散,群暉等企業級玩家占有一定份額,一些硬盤廠商如西部數據也有一定市場占有率。這部分用戶的典型畫像是極客、家庭影院&高品質音樂的愛好者、工程師、內容創作者,他們有頻繁調取大尺寸文件的需求,且對傳輸速度有較高的要求。然而,這些需求并不能被當下的NAS產品所滿足,驅動著NAS市場誕生新的機會。
![]()
/ 03/
短期驅動力:
內容創作者的發展壯大
近年來,隨著抖音、TikTok、B站、YouTube的高速發展,全球內容創作者激增。Adobe的一份創作者經濟報告顯示,自2020年以來,包含英美德日等全球九大國家的內容創作者已增長1.65億人,截止2022年,其數量已達到3.3億人(*這份報告沒有對中國內容創作者進行統計。)
![]()
克勞銳的報告則介紹了中國內容創作者的現狀。2022年六大內容平臺中(包括抖音、快手、B站等),粉絲量過萬的創作者超過1300萬,粉絲量達到十萬以上的創作者三年增長率達到327%。
其中,每周創作20h以上、關注者超過1w的職業創作者占比約為15%,人數在5,000-6,000萬左右。這部分用戶將NAS作為生產力工具,有較強的付費意愿。根據我們的用戶訪談,他們愿意為單個產品花費2,000美金以上。
![]()
然而,傳統的NAS產品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供給是限制C端市場發展的關鍵原因。當前內容創作者主要存儲解決方案是硬盤、公有云,以及傳統的企業級NAS產品。
硬盤與公有云存在明顯的短板。我們在前面有講到,使用硬盤必須將內容轉到PC才能編輯,無法多機協同;公有云的傳輸速度太慢。它們都不能滿足當前內容創作者的共性需要:傳輸速度快、超大存儲空間、多端訪問協同辦公,以及對于存儲設備內的文件,可以直接編輯無需導出等等;此外,C端消費者還有隱私方面的考慮。
具體請參考我們對部分用戶的訪談:
“通常,*的挑戰是弄清楚如何設置文件系統、存儲和文件共享。對我來說,*的問題往往是CPU,需要足夠強大的CPU支持多個視頻流。”——來自美國的一位Youtuber
“每個伙伴的職能、背景和技能都不同。我們需要一個高效的文件管理系統來存儲分散在10個伙伴手中的所有文件,并且實現協同。” ——瑞典一個10人工作室
“我們都是拍4K文件,一個視頻就100G,硬盤根本就沒法用——存儲空間不夠,沒法協作,傳輸速度也不夠。比如,我的剪輯師想實現某個想法,我不可能總是去他的工位跟他討論,大家需要實時看到彼此對同一個材料做了哪些處理。” ——一位在B站擁有1萬粉絲的UP主
“有了小孩之后,照片一下子變得超級多,手機的存儲空間肯定是不夠了。多終端訪問是個比較剛性的需求,需要讓親屬都能看見。我比較注重隱私,不希望孩子的照片從小就拿給公有云。還有就是用公有云看電影比較卡,想升級體驗也要花很多錢,而且是持續花錢,那還不如買個NAS。” ——一位C端用戶
“我們目前有1,000多塊硬盤,累計存儲量在2,000T左右,痛點:1.找素材效率特別低,因為我們一個項目要跟5-6年,隨著項目的進展,我們會持續不斷的增加新內容,我們為了管理這1000塊硬盤專門弄了一個像倉庫的編碼;2.怕員工離職,新的人不知道什么素材存在哪個硬盤里;3.公有云傳輸速度太慢了,我們開了好幾個百度網盤的SVIP,還是特別慢,有一次外出拍攝光搞回傳就搞了20多個小時;4.我們是拍政府項目的,很多東西是不可能進公有云的,都是高度機密的。” ——某廣告公司CEO
而企業級NAS由于其繁瑣的配置流程,用戶僅限于少數有搭建能力的極客創作者。換句話說,它攔住了大規模擴張的C端用戶和中小型工作室。這個痛點帶來了消費級NAS產品的機會。
我們來看看搭建一套傳統NAS需要的全流程:
NAS產品及硬盤的選擇
操作系統和軟件選配及部署(*技術門檻高,需要用戶對Linux類操作系統有一定的了解,通常需要工程師級別的技術能力)
存儲技術選型與配置
局域網IP地址DDNS等網絡配置
網絡防火墻的配置和SeLinux的配置
安裝應用
相信許多人并不會把這幾行讀完,那么,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么繁瑣的部署流程會把絕大多數C端用戶勸退了,因為大多數內容創作者并不具備這樣的技術能力,即使具備技術能力的極客型消費者,也要花1-2天才能完成部署。
我們聯合一家相關企業調研了2,881位來自全球的用戶,得到了如下統計,其中,一個友好易上手的操作系統是共性需求。
![]()
/ 04/
中長期驅動力:
AI端側部署
今年4月底,Meta發布了開源模型Llama3,即使這是個8B的模型,仍然展現出極強的能力。此前,我們曾在《》一文中提到,開源模型的能力的提升,將極大地促進AI的本地化部署。
AI的本地化部署,與從云上訪問AI是相對的。具體而言,當我們訪問ChatGPT這類參數量較大的模型時,它們通常部署在云端,這類模型可以處理一些非常復雜的工作;相反,參數量較小的模型可實現本地化部署,在離用戶最近的終端側處理一些相對簡單、更個性化、更私密的任務。這是AI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對于AI的本地化部署,最重要的事情是AI和私有化的數據進行擬合,從而發揮更個性化的價值,這也是個人agent(agent指智能體,可以簡單理解為智能助理)和家庭agent想實現的目標。
所以,NAS作為消費者的私人數據匯集地,同時擁有一定的計算和網絡能力,是搭載本地化AI Agent非常好的陣地之一。設想一下,有了NAS的助力,以后你的agent可以:
對你的照片進行自動分類、去重、檢索,告別找不到照片的煩惱
對你的一切文件進行分析、總結、歸檔,幫你把會議紀要和數據表格都整理好
對你的一切圖文視頻素材進行AI剪輯,你只需要訓練出風格化的Lora和固定的剪輯工作流
幫你定期跟進你關注的明星、博主、餐廳、商品、行業與公司,甚至股票的一切信息,你再也不用在618費盡心思計算優惠券
這一切雖然目前看還很遙遠,但是其最終的實現依賴于,你的本地化Agent對你個人數據的訪問和分析。“更了解你”才是本地大語言模型的差異化價值所在。
/ 05/
中長期驅動力:
從智能家居到家庭機器人
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智能家居的生態正在逐漸打通,越來越多的品牌愿意開放底層協議,通過API接口接入到統一的上層操作系統。
NAS作為一個兼具“路由器”功能的產品,可以承載全屋智能終端的控制、數據存儲分析(如智能攝像頭,將存儲和計算機視覺的能力搭載在NAS上售賣),以及遠程與手機互聯的功能。
![]()
現在,部分家庭已經有超過一臺掃地機器人,部分北美家庭存在2個分樓層的掃地機器人、1臺割草機器人,外加1個泳池機器人。
以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尺度來看,假設未來大量家庭都部署2個及以上的機器人,算力成本將被極大地拉高,尤其是未來當機器人具備泛化能力后,對于算力的要求將是指數級的上升。到時,給每套機器人內置一套單獨的算力將帶來極大的算力浪費。
未來的一個可能發展方向是,通過統一的算力調取,以及機器人終端的感知與行動,來實現家庭場景任務的協同管理。
具體來講,家庭agent對終端設備可能有如下主要要求:
訓練私有化數據,并管理、分析、處理新的私有化數據,這意味著一個強大的存儲產品是前提
具備一定的算力,但是區別于當前PC,家庭agent需要有7*24小時的工作能力與多模態的數據輸入,所以要解決功耗、網絡、其他傳感器接入、控制等問題
對全屋智能、家庭機器人進行協同控制,甚至實現算力調度,所以還要有全屋路由器的能力
NAS作為一個存、算、網一體的設備,對于家庭agent的部署是非常合適的。
![]()
/ 06/
新趨勢下,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NAS?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NAS才能滿足當前消費者的需求,實現從極客人群向C端用戶群的擴圈,同時又能適應未來AI的本地化部署呢?
當前,我覺得以下幾個能力比較重要:
對用戶極其友好的操作系統:相比于傳統NAS復雜的配置流程,一鍵開箱即用和圖形化的UI界面可能是基礎標準。歷史上所有操作系統的競爭都在于對細節的把控,是否能深入地感知不同客群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的細微差異,并進行快速的產品迭代響應,是重中之重。
豐富的應用生態:基本功能之上,將大量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交給開發者,并且通過有效的激勵方式讓開發者不僅僅是“為愛發電”。
*于傳統廠商的硬件配置:對于集成產品,硬件往往難以建立起長期的核心壁壘,但是依托中國大陸強大的供應鏈能力,仍然可以創造比較優勢。
較好的設計審美:由于NAS可以作為家中裝飾的一部分,那么考慮其與家庭整體設計的融合是很有必要的,不突兀,且能夠彰顯主人的品味是加分項。
社群運營能力:以上所說的能力,都源自于對用戶近距離的觀察和持續的溝通。社群運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分為對開發者的社群運營和對用戶的社群運營。前者為產品的前沿性和應用生態的豐富性提供保障;后者則有助于對產品細節的把控和*的用戶體驗的打造。
往長期看,運用AI的能力將成為NAS發展的重點,具體包括:
本地化AI Agent應用的開發能力:產品的迭代不能太超前,所謂“只能跨一步,不能跨兩步”,關鍵在于是否能準確的捕捉到消費者對AI的需求與AI可實現的能力的臨界點,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
與AI硬件的適配能力:這里的適配包括對芯片的集成、與芯片廠商之間的適配驗證,以及集成后對包括發熱等整體硬件問題的解決
在這個方向,峰瑞投資了消費級私有云廠商冰鯨科技。成立于2020年8月,冰鯨科技已經開始從聚焦音視頻內容創作者、極客用戶,正逐步向家庭用戶拓展。
冰鯨科技的創始人及團隊有豐富的開發者和創作者運營經驗,已建立了超過2萬活躍用戶的Discord社區,社區用戶對軟硬件的快速反饋為產品開發迭代提供了重要條件。在此基礎上,冰鯨科技2022年初在Github上發布了開源私有云系統CasaOS。目前,CasaOS在GitHub上有兩萬多個關注,下載量超50萬次。
在AI方面,冰鯨科技的NAS產品內置了GPU和Llama大模型,結合RAG和Stable Diffusion等技術,為創作者提供了便捷的腳本文件管理、高級檢索、文件總結,圖庫素材處理和圖像生成功能。此外,冰鯨科技已經與包括Intel在內的多家*AI芯片廠商展開開發者生態與邊緣計算相關合作。
![]()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