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第25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在深圳開幕,在同期舉辦的“智算中心光技術創新發展論壇”上,杭州阿里云飛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光網絡架構師翟芷群應邀作了題為《智能運維在網絡中的應用及挑戰》的主題演講,分享了阿里云網絡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方案。
翟芷群表示,隨著AI的迅速發展,大規模的數據中心、網絡、計算,使網絡的規模越來越大。如此巨大并且復雜的網絡,倘若純使用人工方案,會耗費巨大的人力,尤其是現階段AI系統開始在業界使用起來。由于SRC的影響,這些配置會變得更加復雜,這時使用人工來調試,會耗費巨大精力。
開放解耦是實現網絡智能化的基石
翟芷群介紹到,對于OTN網絡,整個生命周期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從最開始接收到業務方的需求;然后進行設計與規劃,包括確定架構和規劃拓撲;在規劃結束后,進入建設交付階段。在建設交付階段主要進行配置調測以及網絡驗收;當網絡驗收結束后,就標志著業務正式上線;此時項目進入運營維護階段。
運營維護階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網絡監控、風險評估以及故障維修、替換、升級等。最后當整個網絡生命周期結束后,設備將進入下線退役階段。
在整個網絡生命周期中,設計與規劃、建設交付和運營維護三個階段,都可以通過智能化手段來提升效率。但如果想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翟芷群認為,首先需要獲取大量信息,包括:資源信息、拓撲信息、光纜信息,以及當下的網絡狀態,包括設備狀態、光纜狀態。其次,要有風險感知能力,例如設備告警、網絡告警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需要設備配置能力,這樣才可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
翟芷群介紹到,傳統OTN網絡的弊端在于其是“黑盒”,一張傳輸網絡的所有設備必須由一家廠商提供,設備無開放接口,網絡管控只能在廠商網管上進行。如此,對于使用方而言,沒有很多空間做智能化管控。為此,近些年阿里云一直在做開放解耦的OTN網絡,DCI OTN是白盒網絡,傳輸組網支持跨廠商異構,設備支持YANG模型和NETCONF接口,阿里云的自研網管可以管控所有廠商設備。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