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絕大部分車企還在計劃今年要怎么干的時候,廣汽集團已經開干了。
1月份才過一半,廣汽集團就干了兩件事:
一是為負債率高達92.94%的合創汽車善后,提供借款,承接售后。沒有像恒大、極越一樣弄得一地雞毛,也算是合創汽車比較圓滿的結局了。
二是廣汽與華為的合作迎來了新進展,《關于GH項目的議案》正式通過,雙方將打造基于全新架構、技術領先的全新汽車品牌。

圖源:廣汽集團
據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透露,廣汽與華為車BU已經聯合辦公,全新品牌將定位為30萬級別的豪華智能新能源車。
根據廣汽集團的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集團實現歸母凈利潤8億元到12億元,同比減少72.91%~81.94%,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虧損33億元~47億元。
其中,埃安作為集團轉型新能源的重點,在去年全年僅售出374884輛,同比下滑21.90%。埃安在逐步撕掉“網約車”的標簽,但負責沖擊高端市場的昊鉑,去年沒有太多動靜,引發市場討論的,只有官方組織司馬南體驗昊鉑新車被網友怒罵、周鴻祎體驗昊鉑HT時被夾手等負面話題。
無需贅言,在新能源領域全靠埃安的廣汽集團,轉型之路并不順利。
合創汽車名存實亡,廣汽要想沖擊高端新能源市場,可能真的就只剩下與華為合作這條路了。
智能化是沖向高端的必經之路
其實,廣汽早就認識到沖擊高端市場的重要性,因而在2018年與蔚來共同打造出合創,首款車型HYCAN 007直接瞄準30萬級別的純電動SUV市場,比特斯拉Model Y的推出還要早幾年。
然而,由于股權被稀釋、市場銷量不佳等多方面原因,蔚來選擇退出合創。缺乏智能化優勢后的合創汽車,銷量直接腰斬,唯有依靠合創Z03這款“換殼版AION Y”來勉強續命。
沒有打造出差異化優勢的合創,在馬太效應逐漸加劇的新能源市場,只會節節敗退。
廣汽與華為早在2017年就開始合作,但從2024年開始,雙方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才稍微明顯一些。
2024年4月,廣汽傳祺宣布了傳祺華為聯合創新計劃;9月,廣汽傳祺和華為的首個合作成果概念車——1Concept正式發布;2024年10月,廣汽傳祺宣布今年將推出3款全新旗艦產品,并且確認搭載新一代鴻蒙座艙和華為乾崑智駕ADS3.0。
更重要的是,廣汽集團在去年11月與華為簽署深化合作協議,雙方的合作方式是全新的HI PLUS模式,全新模式下誕生的產品同樣具備“四界”車型一致的智能化和市場營銷優勢。
雖然全新品牌的車型不能進入鴻蒙智行直營店銷售,但廣汽集團畢竟還是傳統大廠,銷售體系這點完全不用擔心,能夠依靠華為的智能化和市場營銷優勢就足夠了。
面對如今逐步內卷的國內新能源市場,電車通能明顯感受到,同價位下各產品之間的配置水平已經拉不開差距,決定消費者買單的關鍵反而是智能化體驗等一類“軟性需求”。
華為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兩個領域已經做到被同行認可的地步,即便車市出現了“整車智能”的概念,但智能化體驗與智艙智駕的聯系更清晰,消費者的感知也足夠直接。
對于亟須開拓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廣汽集團,與華為合作確實是關鍵一步。
關于“廣華”首款車的兩個猜想
目前,關于華為與廣汽首款合作車型為30萬級別的豪華智能新能源車并沒有太多信息,但電車通有兩個猜想。
首先,這款車更有可能是SUV或者轎車,而不是MPV。
傳祺M6和傳祺M8這兩款MPV在國內市場的知名度并不低,但主要面向的是30萬元以下的家用MPV市場,售價超過30萬元的傳祺E9,其月銷量保持在1000輛左右,與同價位的嵐圖夢想家、騰勢D9 DM-i、別克GL8 PHEV、小鵬X9等產品相比沒有太大競爭力。
畢竟是雙方合作的第一款新能源車,電車通認為廣汽亟需依靠這款新車來打響高端新能源市場的第一槍,而30萬級別的新能源SUV和新能源轎車,市場需求量要遠高于同價位的新能源MPV。
除非廣汽傳祺扎堆發布新車,否則首款車更有可能與一眾中高端新能源轎車或SUV搶市場。
其次,電車通認為首款新車會同步推出混動和純電兩種動力,而不是混動或者純電的其中一種。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30萬元-40萬元的新能源市場,以純電動產品居多,比如Model 3、Model Y、小米SU7、極氪001等,其銷量都要比其他混動車型高。
也就是說,這一價位的受眾群體對主流純電動產品更感興趣,這意味著廣汽必然不會放棄純電動產品的研發。
然而多款純電動車市場證明,在各方面實力都有優勢的情況下,不代表產品能夠暢銷,市場銷量數據在很大情況下與品牌的影響力有關。
對于廣汽與華為合作的新品牌來說,雖然有華為影響力的加持,但畢竟是全新品牌,其市場知名度大概率比不上鴻蒙智行。
因此,混動會成為首款車的走量關鍵,再加上純電動力不可或缺,那么新車自然會推出雙動力形式。
如果首款產品的產品品質過硬,且能夠順利借助華為影響力來造勢的話,新車的月銷量應該可以達到類似智界R7破1.5萬輛的水準。
華為不是救命稻草,打鐵必須自身硬
去年,長安集團、嵐圖等汽車品牌與華為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從銷量數據來看,應用華為相應技術的深藍S07、阿維塔07、全新嵐圖夢想家等車型,確實有較為明顯的銷量增長,全新嵐圖夢想家的月銷量甚至突破萬輛大關。
或許你會問,是不是車企與華為合作就有機會暢銷呢?站在產品的角度,電車通認為這個答案是否定的。
以去年上市的全新嵐圖夢想家為例,只有頂配版才會搭載華為乾崑智駕和鴻蒙座艙,但家庭用戶比較看重的操控、動力、安全、舒適性等方面,在其他版本上就已經拉滿。中低配的智能化體驗雖然不及頂配版那么好,但在標配8295芯片的前提下,嵐圖逍遙座艙的表現完全不輸主流品牌車型,嵐圖鯤鵬智駕也有24個傳感器和26項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的加持。
換而言之,這些車能夠暢銷是因為本身就具備一定實力,與華為合作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之所以造成“與華為合作就成為爆款”的假象,無非是這些產品并沒有被更多消費者看到。
不少反面例子也能佐證這一觀點。市面上也有不少是應用華為技術后也無濟于事的產品,比如搭載華為智駕的極狐阿爾法S HI版,搭載鴻蒙座艙的瑞風RF8、北汽魔方等等。
打鐵必須自身硬。當自身的硬實力難以說服消費者時,合作伙伴再出名也不過如此。
電車通觀察到,雖說廣汽集團的沖高之路沒有那么順利,但從近段時間推出的AION UT、AION RT等產品來看,集團對家用新能源車的品質確實有把握,而且在MPV市場積累了不少制造經驗,打造出一款高品質新能源車應該不難。
只是30萬級別的暢銷產品這么多,如何讓消費者有更深刻的記憶點,可能會是全新品牌需要考慮的最主要問題。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