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銷售規模斷崖式領先之后,比亞迪開始“猛攻”智駕,試圖將高階智駕帶入更下沉的市場。
2月10日晚間,比亞迪在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上宣布,新推21款高階智駕車型,實現高階智駕全覆蓋,并且大部分加“量”不加價。這也就意味著,6.98萬入門A0級小車海鷗也配備高階智駕功能。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現場表示,未來2-3年智駕將成為必不可少的配置,到時沒有安全智駕的車,將成為少數派。
在智能駕駛領域,比亞迪這次率先將智駕打到7萬元級別,手握哪些籌碼?又會給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一、高階智駕下探到7萬元車型
發布會上,比亞迪公布了首批21款全系車型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的車型。對比這21款智駕版車型和此前版本的銷售價格,大部分加配不加價。有變動的包含漢DM-i,入門款價格上調了3000元,海鷗非智駕版主動價格下調了3000-5000元。
2023年7月,騰勢N7發布,比亞迪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天神之眼”上市。目前,比亞迪天神之眼共包含三套技術方案:天神之眼A-高階智駕三激光版(DiPilot 600)、天神之眼B-高階智駕激光版(DiPilot 300)、天神之眼C-高階智駕三目版(DiPilot 100)。天神之眼A主要應用在仰望,天神之眼B主要應用在騰勢及比亞迪品牌,天神之眼C則搭載在比亞迪品牌。
此前,天神之眼A和天神之眼B已經發布,本次發布會上比亞迪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著重介紹了天神之眼C。
據他介紹,天神之眼C和另外兩套智駕方案,整車架構相同,都是基于整車智能的璇璣架構。
璇璣架構是比亞迪在2024年1月16日發布的技術,該架構將電動化與智能化融合,通過中央計算平臺整合三電系統、底盤、車身與智能駕駛模塊,初步構建了整車智能化基礎。
楊冬生在發布會上還特別表示,璇璣架構全面接入了DeepSeek。對于DeepSeek會帶來哪些變化,他進一步表示,主要從兩個部分:首先是在智艙部分加強語言模糊識別的能力,其次是在智駕部分增強對極少見場景的覆蓋,幫助比亞迪自身模型迭代。
不過,在硬件配置上,天神之眼C和另外兩套智駕方案相比,沒有采用激光雷達方案,而是使用5R12V(5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純視覺路線。
在智駕領域,一般把實現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等功能作為低階智駕,具備城市NOA功能的方案是高階智駕。雖然天神之眼C沒有搭載激光雷達,目前只支持高速領航(也叫高速NOA)和代客泊車功能,但勝在性價比和實用性。此外,楊冬生還透露,天神之眼C未來還將支持城市記憶領航功能,該功能計劃在年底前OTA推送。
發布會上楊冬生還透露,截至目前,比亞迪搭載L2及以上車輛已超440萬輛,智駕行駛里程超37億公里,AEB觸發次數超277萬次。
二、關鍵一役
2024年比亞迪年銷量超過427萬輛,連續三年奪得中國新能源市場銷冠,在全球車企銷量排行榜中排名第五。
盡管銷量亮眼,但從增速來看,2024年銷量同比增長41.26%,比照2022年、2023年的同比增速來看,分別為149.88%、62.30%,明顯可以看到,增速在放緩。
另外,從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上看,雖然比亞迪的毛利率也已經高過特斯拉,但價格戰也導致其汽車業務毛利率從第一季度的28.1%下滑至25.6%。
因此,比亞迪也需要通過智能化配置提升產品附加值來緩解“以價換量”的壓力,此前,在小鵬、小米等加速布局下,智駕方案已經下探到15萬元以內的車型,及早推動更低價車型的智駕普及,將有望為比亞迪帶來新的細分市場,吸引對科技配置敏感的年輕消費者。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布的《汽車智能化發展報告(2024)智駕篇》中顯示,有90%的消費者愿意為高階智能駕駛服務額外付費,其中30%甚至愿意支付1萬元以上。而對于部分年輕消費者來說,智能化體驗甚至已經超越傳統汽車性能指標。
比亞迪早期以電動化技術(如刀片電池、DM插混系統)為核心,迅速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但在智能化技術的創新和普及上,起步相對較晚。比如,2023年被視為“城市NOA落地元年”,從華為、蔚小理到長安、長城,各車企紛紛提升在城市NOA賽道的布局速度。但直到當年年底,比亞迪才在騰勢N7上推送高速NOA,城市NOA推送地更晚。
對比之下,一些新勢力車企已通過高階智駕技術建立差異化優勢。比亞迪必須補齊智駕短板以維持領先地位,避免被新勢力“彎道超車”。
2024年,比亞迪的智能化相關部門已有多項調整,包括將智能駕駛研發中心、智能座艙軟硬件研發中心等部門打包成立 “智能技術研究院”,將內部負責自研智駕的天璇與天狼研發部合并等。
王傳福也在去年11月更是宣布,比亞迪將投入1000億元,用于發展人工智能和汽車相結合的智能化技術,實現整車全面智能化進階。
2022年,比亞迪智駕團隊只有100多人,截至今年1月24日,比亞迪智駕團隊人數已超5000人,短短兩年多時間,團隊規模擴大了近50倍。比亞迪猛攻智能化的決心可見一斑。
如今,新能源汽車行業淘汰賽已經走到下半場,即使比亞迪,也需要不斷自我突破。
三、2025年高階智駕滲透率或將翻倍
就在比亞迪這次發布會之前,長安汽車旗下深藍汽車于2月9日與華為在重慶簽署全面深化業務合作協議,重點亦落在了“智駕平權”。更早之前,吉利汽車、鴻蒙智行、廣汽埃安、嵐圖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在內的十余個汽車品牌提出了智駕平權相關計劃。
一般來講,30萬元級別的車型是配備L2級別及以上的高階智駕的入門車型,但近兩年來,喊出“科技平權”的主機廠,正試圖將高階智駕帶入更下沉的市場。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25有望迎來智駕平權全面落地的元年。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也在《汽車智能化發展報告(2024)智駕篇》中指出,高階智駕已經邁過“嘗鮮期”,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萬-20萬元的主流價格區間普及,預計到2025年年底乘用車NOA滲透率將達到20%,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提升近一倍。
中信證券研報同樣表示,2025年國內中高階智駕滲透率有望翻倍,帶動國內350億增量市場。
比亞迪的入局就像是一條“鯰魚”,顛覆傳統配置分級,重塑了市場規則。面對比亞迪的規模化和產業鏈優勢,其他車企也要及早準備,才能打好這場淘汰戰。
而對于比亞迪來說,也并非一路坦途。在筆者看來,其成功與否取決于三點:第一,技術能否真正達到可用性門檻,而非營銷噱頭;第二,成本控制能否支撐價格下探;第三,能否讓消費者感知到比亞迪在智能化上的進步。
若上述挑戰能有效解決,比亞迪有望復制其在電動化領域的成功路徑,成為智能駕駛普及的關鍵推動者。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