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I助手幫你搜索、答疑,“襄小智”+大模型助力醫療數智化,敦煌“政務通”用DeepSeek解鎖政務服務新速度……工信部此前表示,2025年將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研發布局和重點場景應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從政策到產業,“人工智能+”發展按下提速鍵。
本土大模型“突圍” ,巨頭與新秀共舞
自 OpenAI 發布 ChatGPT 以來,大模型產業便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關注熱潮。在國內,大模型領域呈現一片繁榮且激烈競爭的景象,互聯網大廠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資源,率先布局。
運營商也不甘示弱,積極投身大模型賽道。以中國電信為例,其全力打造了星辰系列大模型,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
而初創公司則以創新為驅動,在細分領域尋求突破。一些專注于醫療、金融等垂直行業的初創企業,通過對行業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專業算法的優化,打造出更貼合特定行業需求的大模型。
巨頭與新秀的共同參與,使得國內大模型產業充滿活力。
人工智能發展面臨機遇與挑戰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大模型的能力邊界持續拓展,能夠處理更加復雜和多樣化的任務。這為各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有望催生更多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促進產業新發展。
然而,大模型行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一個突出問題是行業滲透率較低,與產業應用存在脫節現象。此外,數據質量和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大模型的訓練依賴于海量的數據,而在數據收集、存儲和使用過程中,存在數據泄露、數據偏差等風險,并且隨著大模型的廣泛應用,還存在算法偏見、隱私保護等問題。
深化供需對接,促進人工智能廣泛應用
面對這些挑戰,加快人工智能應用成為當務之急。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釋放更多高價值場景。在無人駕駛等 AI 典型領域開展試點,便是一個重要舉措。通過在實際場景中進行試點應用,可以不斷優化模型算法,提高無人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也為相關產業的發展積累經驗。
提高算力供給也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保障。大模型的訓練和運行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支持,算力的不足會限制大模型的性能提升和應用拓展。因此,加大對算力基礎設施的投入,發展云計算、邊緣計算等新型算力模式,能夠為大模型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此外,還需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形成 “以用促需、以需擴用” 的良性循環。企業在實際應用中發現問題、提出需求,研制單位根據這些需求不斷優化大模型產品和服務。政府也應發揮引導作用,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企業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技術成果轉化。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