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董明珠以格力電器董事長的身份收購了珠海銀隆,壯志滿懷地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比雷軍還早了六年。十年后,雷軍的小米SU7已經銷售了32萬輛,而董明珠的“格力鈦”卻銷聲匿跡。
在3月12日媒體采訪中,董明珠表示不做小轎車,而是專注于環衛車、重卡、公交車等工程類車輛的研發與生產,并且這些領域的業務“已經全面展開”。
當被問到為什么放棄家用轎車的時候,董明珠又補充道:“這并不是放棄,而是一種戰略上的抉擇,你需要電動車,格力隨時可以給。”
不少網友拋出了疑問:十年過去了,車的影子呢?同樣是踏入造車領域,雷軍僅用三年就實現了量產,受到了廣泛關注。董明珠經歷了十年征途后,似乎越來越低調。
或許會有人產生疑問,像董明珠這樣精明的女企業家,難道不會復刻別人成功的模式嗎?其實,別人的模式不一定適合格力。格力與小米的企業本質決定了這兩位企業家的選擇會不一樣。
格力是一家具有深厚底蘊的傳統制造巨頭,董明珠一直秉持著“掌握核心科技”的堅定信念。她愿意為了研發一項空調壓縮機技術而投入長達十年的時間,所以在造車這塊,她認為進度慢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
小米則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成立的,雷軍的核心理念是“把握時代機遇,順勢而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智能手機、智能家居以及汽車等領域,他本人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力非常高,響應速度也非?。
原本一個賣空調,一個賣手機,兩者各自為營,互不相干。然而命運似乎開了個玩笑,讓他們都邁進了造車這一領域,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跨界”對決。
最后小雷想說,對于他們兩位,我們普通人無需糾結于誰贏誰輸。無論是董明珠還是雷軍,他們都是當今中國商界的杰出領袖,在自己的領域內為中國制造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至于他們造車成功還是失敗,小雷認為這都不會動搖到他們在行業內的地位。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