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正式從“草莽江湖”邁向“精耕時代”。
5月29日,抖音集團完成了一項關鍵性組織調整——正式成立短劇版權中心。
官方稱,抖音集團短劇版權中心,將原本抖音短劇、紅果短劇相關BD團隊整合,以“抖音集團短劇版權中心”這個更具中臺性質的業務,統一向紅果短劇、抖音等平臺產品提供短劇產品。此外,短劇版權中心還統一負責與短劇創作者的合作。該業務整體向張超匯報。
這一調整意味著抖音集團的短劇業務進入更為體系化的管理階段。今后,所有涉及抖音集團短劇的合作都將由版權中心統一決策,該中心同時承擔著為各平臺輸送優質短劇內容的重任。
行業在擴張,成功的標準也隨之變化。微短劇正在從“流量收割”的短期博弈,逐步走向“內容價值”的長期主義賽道。在這樣的關鍵轉折點上,頭部平臺的這一動作的影響或許遠不止于集團內部。
01 抖音集團變陣短劇業務
抖音集團此次短劇業務變陣的核心在于成立集團層面的短劇版權中心,這一舉措絕非簡單的部門重組,而是基于對行業發展趨勢和自身業務痛點的深刻洞察所做出的戰略性調整。
更深層次的變化發生在業務流程上。此前,紅果短劇和抖音端原生短劇是同屬抖音集團旗下的兩個短劇板塊,雖是同根生,但這兩個板塊始終獨立。
此次架構調整后,所有涉及抖音集團短劇的合作必須經由版權中心統一決策。這個具有中臺性質的機構將全面接管紅果、抖音等平臺的短劇內容供給與版權管理,同時肩負內容合規審核重任,構建起“版權決策-內容供給”的集中管理模式。
而各前端平臺則能夠更加專注于產品運營與用戶服務,微短劇創作者和抖音集團的合作也將有統一的出口。這或許能真正實現“中臺統籌,前端觸達”的高效協同。
對創作者而言,變革則更具實際意義。
《2024微短劇行業生態洞察報告》顯示,去年長短視頻平臺共上線微短劇1427部,小程序(微信、抖音、快手)和APP平臺(紅果、河馬等)上線35527部。紅果官方在去年11月表示,站內上線短劇已超1.5萬部,并保持著每月上千部新劇的增長速度。
顯而易見,微短劇這個行業是建在跑步機上的,只用區區幾年,就走過了長劇多年的摸索。但風口、爆發和井噴無可避免的另一面,卻并非是規模化的生產能力,而是網生內容無可避免的同質化和亂象。
微短劇想要撬動優質資源,變成一個真正的內容產業,唯有走出現有的局面,開疆拓土,成立正規門派,才能獲得更大范圍的認可。
微短劇已經走到了命運的分叉口。普通從業者或許只能被動適應,但抖音集團作為行業領軍者,以版權中心為支點,率先推動一場深刻的范式轉移:唯有通過體系化、規范化的管理重構,才能根治行業亂象,引領微短劇從野蠻生長的“草莽江湖”,邁向真正可持續繁榮的“精耕時代”。
02 從源頭開始建設
對于抖音集團本身而言,此次架構調整的精妙之處,在于充分釋放了旗下兩大平臺紅果與抖音的差異化勢能,通過資源整合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在內容定位上,兩者的差異化一直很明顯。
紅果短劇背靠番茄小說,擁有海量IP資源庫。在內容創作上,女頻IP的穿越、總裁、復仇,男頻IP的修仙、逆襲等題材占據了主導地位,這類內容制作的優點是,成本可控、用戶接受度高、回報周期短,是快速擴張市場的最佳選擇。
自2023年紅果短劇作為獨立APP上線之后,憑借其免費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三、四線城市用戶。今年QuestMobile發布《2025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報告》,報告顯示紅果短劇3月月活用戶數達到1.73億,同比增長220.3%。
而抖音端原生短劇則選擇了不同路線,版權方可以背靠抖音的巨大流量池,在抖音經營原生賬號和劇場,在劇場內直接發行微短劇。相比于獨立短劇APP,其核心優勢在于無縫嵌入抖音生態,天然享有平臺流量扶持,用戶無需跳出即可完成內容消費,極大縮短了從曝光到變現的轉化鏈路。
因此,在題材方面,抖音端則表現得更為大膽與先鋒。去年抖音和周星馳合作打造“九五二七”劇場,推出《大話·大話西游》、《金豬玉葉》等系列短劇。今年以來又陸續推出現實題材短劇《但行好事》、科幻AI短劇《太陽墜落之時》、AI懸疑短劇《興安嶺詭事》等。
當這兩條生態位迥異、勢能互補的賽道進行戰略整合,其價值遠不止于物理相加。
在上游,資源協同后,紅果的“規模效應”與抖音的“精品化能力”有望深度碰撞。這將推動各類型、更多元的優質內容在集團統一的短劇版權中心內,進入更深層、更全面的孵化與開發周期,驅動內容品質持續躍升。
就像紅果短劇的制片負責人沈志遠表示的,創作精良度與用戶收看意愿呈正相關,所以品類泛化和品質升級是今年微短劇創作的關鍵。
在下游,版權中心統一調配資源,則釋放了紅果與抖音等終端的運營效能,使其能更專注于打磨產品體驗、提升內容供給的精準度。這不僅意味著能更高效地匹配不同平臺用戶的差異化需求,也為內容創作者開啟了一扇全新的高效協同窗口。
任職于短劇制作公司的曾蘭表示,在過去,作為版權方,有時會遇到的一個典型問題是,想同步在這兩個平臺上線同一個項目,依舊需要分別提交項目書,接受獨立審核。
“我們和兩個團隊分別對接的過程中,有時候也把握不好一些項目該放哪個平臺,導致項目被拒。”但隨著抖音集團版權中心的成立,評審通道合攏、上線調度統一、合約流程簡化,這些歷史痛點有望迎刃而解,“這些問題未來版權中心或許能夠解決。”
03 微短劇走向體系
從產業演進的角度看,中國微短劇行業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2018-2021年的萌芽期。那時的微短劇以小程序、簡易小劇場為載體,內容形態原始,商業模式單一,處于市場啟蒙階段。
那是一個門檻低、機會多、人人都能參與的黃金時代,只要敢想敢做,就有可能創造商業奇跡。這種自由奔放的氛圍催生了許多意料之外的成績,但也導致了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版權糾紛頻發、市場秩序混亂等問題。《紐約時報》當年對港片的評價——“盡皆過火,盡是癲狂”——同樣適用于描述早期微短劇的行業生態。
2021-2024年整個行業進入高速爆發期,資本洪流裹挾著創作者蜂擁而至,內容產量呈指數級噴涌。平臺巨頭躬身入局,長視頻亦步亦趨,甚至連曾經自視清高的傳統制作團隊,也不得不正視這片昔日夾縫中野蠻生長的熱土。野心在此匯聚,繁榮的帷幕高高拉起。
從無序到有序,從分散到集中,從量變到質變,在試錯和肉搏中去粗取精,幾乎是每個行業發展初期的必經之路。現在又到了重新洗牌的節點。
作為擁有龐大用戶基底的先行者,抖音集團在微短劇領域的每一步棋,都牽動著行業的神經,無形中定義著標準,塑造著規則。
一定程度上來說,此次版權中心的落子,其信號意義甚至遠大于組織變動本身——它清晰地昭示:一個體系化、規范化,追求長效價值的微短劇發展新階段,正由頭部力量親手開啟。
強中臺的崛起,首先在內容端掀起變革。它意味著更嚴苛的篩選機制、更統一的質量門檻與更清晰的品控標準的確立。從這一階段開始,平臺間的競爭或許也將不再局限于流量爭奪,而是轉向產業鏈整合能力、內容創新水平和運營效率的全方位比拼。而對于中小平臺而言,隨著這套標準化范式的逐步成型,加速合規化進程只是時間問題。
其次,在版權端,它為內容創作和IP開發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內容質量持續提升,涌現更多精品微短劇。對于想要長遠發展的內容行業而言,成熟的版權管理不僅能保護創作者權益,更能延長優質內容的生命周期,甚至拓展商業變現空間。例如,一部成功的短劇IP可以衍生出系列作品、周邊商品甚至長劇改編,這些都需要完善的版權管理作為基礎。
而抖音集團版權中心的成立或許不是終點,而是微短劇全球化的起點。中國短劇在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已經顯示出強大的市場潛力,而體系化、工業化的內容生產能力是國際競爭的關鍵。
顯然,游戲才剛剛開始。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