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政策紅利退潮與需求透支的雙重壓力
中國市場的顯著下滑,直接源于2024年“以舊換新”政策刺激后的需求空窗期。政策推動的集中換機潮提前釋放了消費潛力,導致2025年新增需求乏力。更值得關注的是,此前高速增長的大尺寸電視市場明顯失速:80英寸及以上產品增速從去年同期的超40%驟降至23.1%,70-79英寸品類增速更是銳減至1.1%。這一變化不僅反映消費信心的在下降,同時也透露了大屏電視作為非剛性消費品的市場脆弱性。

中國大尺寸電視增長的“剎車”,是消費行為變遷與技術替代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消費者從追求“尺寸升級”轉向注重畫質、系統體驗等核心價值,75英寸以上產品的溢價空間收窄;另一方面,萬元級高端激光投影儀在百寸級市場形成分流了部分大屏需求。此外,房地產市場低迷進一步削弱了“新房配大屏”的傳統消費場景。
區域突圍:北美穩中有進,亞太成出海新支點
北美市場2.3%的增長得益于“黑五”備貨周期提前及中端機型降價促銷。TCL、海信等品牌通過強化與沃爾瑪、Costco等渠道合作,以高性價比策略穩固市場份額。亞洲及大洋洲市場7.7%的高增長則成為中國品牌出海的重要支撐——海信在東南亞推出防潮防高溫定制機型,TCL在澳大利亞整合本地流媒體內容,這些本土化策略成功激活了增量市場,部分抵消了國內下滑壓力。
后記點評:短期來看,全球電視市場將延續“總量平穩、結構分化”的態勢。中國品牌需通過高端技術(如MiniLED/RGB-MiniLED、巨幕電視)提升均價,并加速開拓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國際品牌則需在北美、歐洲應對更激烈的價格競爭,以此獲得自己的行業認同感。
長期而言,電視行業的競爭焦點將從硬件參數轉向場景化體驗——能否在游戲、社交、健康管理、教育、會議等領域構建差異化價值,將決定品牌在存量市場的突圍能力。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