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美劇《疑犯追蹤》,你一定記得那句經典臺詞“You’re being watched.”劇中The Machine是個神奇的機器,它能夠調用所有的攝像頭,形成天網。當它鎖定某個人,瞬間即可從網絡調取所有有關此人的信息,跟蹤他的軌跡,預判他的行為。
現實中的人工智能雖還未能達到這種高度的黑科技,但是讓機器“看懂”世界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

日前,36氪研究院發布《計算機視覺行業研究報告》,對計算機視覺技術及其應用場景進行了分析,同時對行業與創業公司進行了梳理,解決了“產業鏈上下游都是誰”、“創業公司有哪些”、“行業競爭狀況如何”、“創業公司的機會在哪里”、“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在哪里”的問題。
讓計算機“看懂”世界的技術——計算機視覺——是指用計算機來模擬人的視覺系統,實現人的視覺功能。作為計算機的眼睛,計算機視覺是機器認識世界、看懂世界的一種方式,它與語音識別、語言識別一并構成了人工智能的感知智能,讓機器完成對外部世界的探測,進而做出判斷,采取行動,讓更復雜層面的智慧決策、自主行動成為可能。可以說,計算機視覺是人工智能產品或方案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基于深度學習算法模型和CPU、GPU等關鍵硬件的支撐,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得以實現,并最終集成于多類產品和應用場景之中(如機器人、無人駕駛等等)。
根據36氪研究院統計,在全球范圍內,全球認知技術領域創業活躍,計算機視覺投資熱度高:Venture Scanner 追蹤了全球957家人工智能公司, 2016年Q1數據顯示,從事計算機視覺的公司數量約在180+左右,約占人工智能總體創業公司的1/5。
在國內,人臉識別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當前競爭熱點,金融、安防領域的人臉識別為重點布局場景。而此類公司多有未來涉足機器人視覺、無人機視覺領域的計劃。此外,智能家電、醫療領域、圖像搜素引擎也有創業公司布局。據36氪研究院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從事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公司有104個,國內創業熱潮在2011年后出現,融資階段A輪和天使輪居多。
目前大量創業公司集中技術提供層,上游銜接芯片制造廠商和以科研機構、谷歌微軟為代表的初級算法提供商,下游對接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參與者們,比如機器人廠商、家電廠商、門禁系統廠商。
其中,不少海歸創業公司因其強大的技術團隊、優異的國際比賽成績博得了大量的關注,比如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和他們一起競爭的一方面有老牌工業公司海康威視、浙江大華等,另一方面還有技術領先、資金雄厚、團隊陣容華麗的互聯網巨頭Google、Microsoft、百度等。
36氪研究院認為。各應用場景的視覺識別技術探索剛剛起步。人臉識別領域競爭激烈,機器人視覺或將成為下一熱點, 各應用場景探索仍待深入。創業公司應與應用場景廠商達成合作,利用算法集成技術優勢爭取一席之地。
對于計算機視覺的發展趨勢,36氪研究院提出以下三點預測:
第一,目前行業的一大趨勢是智能前端化,即前端設備就具有人工智能分析的功能;另一個趨勢是軟硬件一體解決方案更具競爭力,即軟件技術很容易被超越,而集成化、軟硬件一體的解決方案能更好的滿足場景需求,提高技術壁壘。
第二,對計算機視覺創業公司來講,數據是爭奪要點,應用場景是著力關鍵。由于應用場景的數據對算法模型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未來創業公司要么通過自有平臺獲取數據,要么選擇與擁有數據源的大公司進行合作,同時選擇一個商業落地的方向,實現快速的數據循環。
第三,目前計算機視覺在識別物體上已經有一定的成效。然而,盡管對算法的上層邏輯和原理人是清楚的,但具體到某種數據的訓練和學習過程,人們是無法預測無法知曉的。更深入的了解機器認知機理成為下一個重要議題,屆時技術將迎來巨大飛躍。
來源:XXX(非中文科技資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問題,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news@citnews.com.cn。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