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摩拜單車又進行了2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繼其C+輪之后的又一次兇猛擴張。但融資并不意味著一定就是好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其出現劣勢,摩拜單車這一路的野蠻擴張之后,其隱患開始出現。
單車經濟的本質依然在于共享經濟
單車經濟的本質其實依然屬于共享經濟,無論當前如何兇猛融資,講出各種故事,其最終的價值還在于將每一輛單車資源進行最多的重復利用,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最終再從這一價值上賺取差價,尋求盈利。而無論摩拜單車還是ofo最終要想達到盈利,都必須做到這一點。
而此前階段,ofo就采取了輕單車、低成本、低維修的擴張路線,其一開始就從共享經濟出發,因此對于進軍單車出行領域時,同樣采取了低成本擴張的路線,因此更能夠做到資源的最大利用。
摩拜單車則恰恰相反,由一開始就采取重模式,將每輛車的成本抬高到了3000,這也意味著在獲取相同用戶的同時,摩拜單車需要花費更高的價格,一輛車看不出太大的區別,但是一旦達到某個規模,那么同樣的融資情況下,摩拜單車燒錢的劣勢就出現了,而此次急于融資,除了一方面需要繼續占領市場外,另一方面同樣反映了摩拜單車在資金上想必ofo有著巨大的壓力。
高維修成本之下,摩拜的劣勢正在出現
早期的點滴優勢或者劣勢,會在后期形成更強的馬太效應,此前說過摩拜單車最大的問題在于獲客成本遠高于ofo,這是其一,但是更重要的是,隨著規模的逐漸形成,摩拜單車的后期維護成本也在劇烈上升。
摩拜單車造價過高,其中涉及諸多硬件包括GPS、車鎖、車座、太陽能板等等均成本不菲,根據此前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思維”的爆料,平均維修一輛摩拜單車的成本接近四五百,簡直可以買一輛全新單車。
而此前摩拜公布過車損耗大概在10%左右,以北京地區投放1萬輛單車計算, 也就是說僅在北京地區幾個月就有1000輛車需要維修,按單車400元的維修費用計算,需要花費40萬。再加上摩拜公開的100多名運營人員,按照每人5000元工資,每月則需支出50萬。
而如果放到一個正常的商業環境下來看,維修成本必須要遠小于收入,才能夠達到盈利,而目前摩拜單車的各種維護成本依然是個天文數字,開工沒有回頭箭,最終這一切都需要投資人買單。
專車戰爭燒錢還有著正常邏輯,即燒錢可以培養市場,培養潛在用戶與車主,但是平臺卻并不需要為車輛保養維修去買單,而摩拜單車的擴張卻相反,其不僅需要比對手更高成本的獲取用戶,其還需要為更高的維修成本買單。
摩拜方面顯然也意識到了問題,也開始推出了大量輕版單車,也在縮減成本透支,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已經投放市場的重型單車,不可能全部替換,只能夠維持更高成本的維修開支。
單車戰爭必將重回理性
還是回到之前說的,將資源的利用最大化,才是盈利的關鍵。
此前共享專車大戰之時,盡管資本在風口的補貼用戶與司機,但是當補貼消失,價格回歸價值,最終一切回歸理性時,市場被教育了出來,而閑置資源也開始被合理的二次利用,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供需開始平衡,沒有一輛多余的車輛。
但是單車大戰卻有個問題,當前的資本一味的砸錢造車,最后一定會導致大量的閑置車輛出現在城市中,關鍵是每一輛車的維護成本還非常之高,尤其是摩拜單車,如果其生產單車的量與ofo相當,那么其必定要付出幾倍的生產成本,以及后期的維護成本。
但是增加成本并非意味著市場會買單,一切由市場供需決定,這是常識。在單車這個領域,由于租賃價格本身就低,用戶對價格并不敏感,而很多用戶更偏向于有一個更輕便的出行體驗,更快速的解決騎行問題為主,輕單車一直是國內用戶的主力。
因此未來很可能出現這么一種情況,當摩拜單車與OFO單車在城市的數量上達到相同時,這個市場將會出現高度的飽和狀態,而注定有一部分單車資源是要被浪費掉的,但是摩拜單車的高成本則意味著,其將會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與損失,同時還并不一定會受到主流用戶的買單。
單車大戰,最終一定會造成大量的單車閑置資源,這一點已經可以預見,但問題是,誰能夠在擴張的同時,一邊節省資源,一邊又能捕獲更多的用戶,這將決定了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
摩拜單車此次急于輪融資,表面上是在擴張,但實際上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持續的燒錢正在難以為繼的困境。其高成本的擴張與維護,最終依然需要投資人買單。
這一輪的單車泡沫,開始越來越明顯。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