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知識付費”趨勢的形成,是近幾年音樂、視頻等領域逐步培養的用戶付費習慣,與移動支付大潮合力的結果。
而作為“知識付費”代表的知乎,在“知識服務市場”的探索也令人矚目。正如闌夕在《知乎這座城》一文中提到,知乎這座城市在擴張和變化的過程中,需要克服包括秩序和制度在內的很多麻煩,但是最根本的,是它要承擔公眾的期待和理想,用知識連接人和人的關系乃至一個可交易的服務市場。
有人說,知乎在近五年的時間一直處于“慢”節奏的發展狀態,實際上在“為知識付費”大環境還沒真正到來的時候,周源對知乎的發展重心放在了用戶生態建設和社區優質內容的積累上。因此,完善知乎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知乎平臺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闌夕看來, 周源在很多事情上,都呈現出這種工程師式的謹慎,寫了程序之后很快的放出來運行測試,但是距離能夠大規模商用,中間會有大量的隱形論證工作要做。只是慢的時候可以大膽假設和小心求證,到了該快的時候,它所需要的則是對市場復制要求極高的執行力。
正如周源曾經說過:社區不同于游戲和電商,它的成熟周期會長上許多。而在歷經克制之后,當工匠、商賈和手藝人們都已駐扎下來,集市的形成也就順理成章。其實,知識經濟的崛起并非偶然,簡單來講,圖書出版和售票講座都是知識的傳統變現方式,并無突兀之處。只是互聯網將媒介變得數字化之后,付費行為亦遭到重寫。
加速知識的連接,是周源對知乎平臺化發展的戰略構想。而未來,知乎或將擴展使用場景,滿足更大和更細分用戶的需求,連接更多組織和機構形成更豐富的網絡,并實現和平臺媒體價值相當的廣告收入,建立知識服務市場。讓知乎這座城里的人,發現生活、工作、學習和更多場景中的實際知識分享和變現需求。
可以預見的是,平臺化后的知乎,下一步或將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知識服務生態,成為知識服務市場的標桿。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