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消息,面對日本本土化妝品市場趨于飽和甚至萎縮的困境,日系美妝品牌紛紛尋求市場新增長點,試圖在整個亞洲市場謀求擴張。在此趨勢下,POLA、花王紛紛加入中國美妝市場的掘金熱。
日本化妝品企業寶麗奧蜜思控股旗下品牌寶麗POLA日前發布加速開拓亞洲市場的計劃。按照該計劃,POLA將于12月9日開設中國的首家概念店,并在2020年之前將中國市場的店鋪總數增至目前的4-5倍。
據《電商報》記者了解,POLA于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不過由于品牌知名度較低,最初銷售狀況表現不佳。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對日本美妝品牌市場需求的擴大,以及POLA知名度的提高,POLA日益重視中國市場,并決定在中國擴大銷售網。
無獨有偶,日本日化巨頭花王今年3月曾宣布,將在現有產品線基礎上擴大優勢,計劃未來在中國市場更大力地去推廣美妝品牌。這一戰略或許花王在日本本土市場增長放緩有關。
日本美妝品牌布局中國市場,與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的不斷壯大不無關系。以資生堂為例,據公司今年11月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決算速報顯示,期內資生堂在中國地區的銷售額為1053.53億日元,占比為14.4%,同比增長21.3%。占比雖不算大,但與其本土市場11.8%的銷售額增長相比,中國市場增長之強勢顯而易見。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彩妝產品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化妝品市場規模由2012年的3078億元萎縮至1978億元,2011-2016年均復合增速為-5.2%。而中國在這五年間的年均復合增速則為9.2%。
另據英國調查公司歐睿國際統計,2016年的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比2011年增長了超過40%,東盟主要6國的市場規模也增長了近50%。因此將市場的戰略重心轉移至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市場,也不無道理。
然而在國貨崛起的大環境下,日本化妝品牌入華已經不見得占有多大優勢。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化妝品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國產品牌在國內護膚和彩妝市場的占有率,近年來不斷攀升。對試圖布局中國市場的日系美妝品牌而言,將不得不直面來自海外對手的挑戰。
此外,POLA在今年11月底因代理門店貼出“中國人禁止入內”的貼紙卷入輿論紛爭,盡管事后POLA官方發布道歉信,并公布撤去告示及該店鋪代理資格等處理結果,但這一事件將難免對POLA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