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朋友們這里是2017年中國財經峰會冬季論壇的現場,今天我們非常榮幸的請到了易達圖靈總經理華仁紅華總,歡迎來到我們分會的現場。我們都知道其實人工智能是非常熱的風口,貴公司的人工智能的發展戰略是什么樣的?
華仁紅:我們公司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和現在市場上大家提出的人工智能公司有些區別,現在市場上的人工智能公司大多面向刷臉、語音識別、翻譯等通用技術的開發,我們公司主要面向的是行業人工智能的研發,服務的是垂直行業,我們認為這一塊是一個新的風口,面向行業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服務,理解業務并能解決行業用戶深度需求。
在人工智能的戰略層面上我們有自己的人才計劃,我們和中科院、清華等進行緊密合作,建立科創聯盟平臺,旨在打造一個把科技研發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并不斷迭代前行的創新平臺,通過該平臺延攬業界和我們一樣有夢想、有激情、有創新精神的年輕科學家,一起親歷并開創人工智能的光輝未來。
主持人:我們聽說貴公司在行業領域里面取得了不少的突破,能給我們分享一下詳細的細節嗎?
華仁紅:人工智能作為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我們的想法是要把產品真正的市場落地,而且這個產品是真正能夠給用戶提供服務的。我們服務的行業用戶主要是國家電網,國家電網現在有十多萬個無人值守變電站,需要大量的機器人提供運維服務,但是以前的機器人主要是采用磁導軌和激光導航技術,隨著電網業務發展,這兩種機器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業務組織非常不靈活而且擴展性很差。我們就想,能不能研發出一種機器人,就像人一樣靠眼睛去識別道路、躲避障礙物、識別設備等等,滿足國家電網的業務需求。
于是在2015年底組建團隊的時候,就把人工智能作為公司主要發展方向。但是人工智能確實很難,尤其是在2015年的時候,人工智能在中國還是屬于比較早期的時候,技術沒有現在這樣趨于成熟,也找不到好的案例和方向做支撐,我們只有邊走邊摸索。但正是懷揣著一份對人工智能的執著,我們整合了中科院和清華大學很多真正的智能專家進行技術攻關,從基于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構架到每一個AI模塊的反復迭代,從一年多的密云基地實驗到陜西富平330kV變電站的落地實戰,最后不僅鍛煉出了一個國內超一流的人工智能團隊,同時也給電網一個滿意的答卷。在今年8月份,國家電網邀請兩個院士,還有三十多個專家組織召開了的技術鑒定會,最后我們得到的評價是國際領先:“該項目解決了變電站電力設備識別和機器人運動控制兩大技術難題;為變電站系統性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了技術支撐,取得了集成創新的研究成果,在變電站巡檢機器人應用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該項目成果盡快標準化并行業推廣”。國際領先是所有鑒定會中級別最高的結論。
結論中的國際領先讓我們感到無比自豪,但我們的技術團隊并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雖說現在離8月的技術鑒定會也只過去3個多月,但我們的機器人在技術上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尤其是在視覺導航領域,絕對是真正的市場領先技術。
主持人:您覺得您公司在關于人工智能創新方面有什么樣的想法嗎?
華仁紅:在創新層面上來講體現為很多點,涉及到了很多的問題,首先是人才問題,因為人才現在是非常稀少。第二就是商業模式,你是走技術突破路線還是技術集成創新路線,實現關鍵性應用還是非關鍵性應用,是技術提供商還是解決方案提供商,是面向大眾需求還是垂直市場的行業需求,等等都需要做人工智能的公司細細斟酌。我們是屬于解決方案提供商,走技術集成創新路線,面向的也是垂直市場的行業需求。技術集成創新并不是在理論基礎上做深度突破,因為這個非常有難度,也不是我們所擅長的。應該說雖然基礎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獲突破,具有無限的應用可能性,但離通用智能化產品還是比較遙遠;而工業相對標準化,人工智能技術很容易與之結合,能夠在各行業里演進出很多具體的智能工業產品。第三,服務群體。我們服務的客戶是能源領域最大的公司,而且國家電網作為一個標準化企業,人工智能的技術是最可能應用的,我們也是在這條路上準備加快腳步,通過智能化工業產品迭代我們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
可以說“工業+人工智能”的春天已經到來。我們也將在這條道路上磨礪前行,并以最開放的心態迎接人工智能的未來。
主持人:非常感謝華總來到我們的峰會會場,在此也祝愿我們的華總的易達圖靈在人工智能領域上有更多的創新,謝謝。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