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研究機構IDC日前公布2018年上半年全球公有云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廠商市場份額數據,在過去5年中,阿里云全球市場份額增長12倍,市場份額超過谷歌和IBM等公司,居于全球前三大公有云廠商的位置。而去年9月權威機構Gartner發(fā)布的2016年全球IAAS報告稱,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云排全球前三,至此有兩大權威機構背書,阿里云世界第三的位置無可質疑了。
自2008年9月,阿里巴巴確定“云計算”和“大數據”戰(zhàn)略,決定自主研發(fā)大規(guī)模分布式計算操作系統“飛天”開始,到IDC確認阿里云世界第三的地位,已經整整過去十年了。這十年對于阿里云來說,并不容易,以至于當年阿里云剛剛成立的時候,擔任阿里的首席架構師的王堅博士和一意決定投資云計算領域的馬云,被外界認定為不知道誰忽悠了誰。
而在2010年,BAT三巨頭在深圳談及云計算時,馬化騰認為云計算確實有很大想象的空間,但是還需要長時間的研究才能卓有成效;而李彥宏說,不客氣一點講,云計算是新瓶裝舊酒;只有馬云認為這是云計算才是未來,要堅持不懈地投入下去。
這是一個道阻且長的過程,這一年4月,阿里金融訂單貸款產品“牧羊犬”成功在飛天平臺上線,邁出了第一步。但在年初,阿里云總裁胡曉明(他領導的阿里小貸是阿里云的唯一客戶)在西湖邊上忍不住對馬云說,“馬總,能不能放我一馬?”除了沒有外部的環(huán)境支持,早期研發(fā)的困難用王堅的話來說就是“阿里云的成就是工程師拿命來填”,在最困難的時候,阿里云80%的工程師選擇離開,今天的阿里云工程師可以已經更替了數代,他們內部以長征的“爬雪山”“過草地”來比喻。
這些艱難無疑嚇退了無數企業(yè)家,長期以來中國只有阿里在做云計算產業(yè),而就如馬云語言的那樣,云計算不僅變成一個企業(yè)的競爭力,也變成了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云計算是未來,要和谷歌微軟等國際巨頭們競爭,這是必須要走的一步。最后這樣的投資堅持了十年,馬化騰說的1000年才有的陳果開始顯現。
2018年,摩根士丹利將阿里云2024年的營收預期上調到285.83億美元,同時維持阿里巴巴買入評級,目標股價為230美元。兩年時間內,阿里云的估值從390億美元一路攀升至如今約670億美元。而同年,國際投資機構MotleyFool撰文稱,投資者對連續(xù)保持100%以上增長率的阿里云懷有極大興趣,“飛快的增長速度將幫助其穩(wěn)步追趕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這樣的判斷無疑讓競爭對手心悸,近日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就直言,微軟在公有云市場只有三個主要競爭對手,分別是亞馬遜、阿里云和谷歌。

(微軟CEO親認阿里云為競爭對手)
根據IDC和Gartner的數據顯示,云計算市場正在走向寡頭時代,排名前五之外的廠商們的機會會越來越小,而阿里云是前五里唯一的中國企業(yè),在此我們不由慶幸十年前開始的一場“忽悠”。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chuàng)作風格。
IDC今日發(fā)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