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TechCrunch2019國際創新峰會在深圳落幕,“科技無界”是此次峰會主題。貓眼娛樂CTO陳清陽做客主論壇,圍繞內容生態重塑的話題進行探討。
作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貓眼一直在致力于用互聯網的方式重塑娛樂產業鏈條,助力文娛產業透明化、高效化發展。
行業并非寒冬:堅持為用戶講一個好故事
“我并不認可現在行業處于一個寒冬期。”對于“影視寒冬”的悲觀論調,陳清陽如此回答。

貓眼數據表明,中國電影市場連續三年都有五部新片替換影史票房前十,且國產電影均有四部之多。
2019年,電影市場大盤仍在增長,繼2019春節檔成為史上最強春節檔后,今年國慶檔也成為史上最強的國慶檔。他表示:“國慶7天的票房接近44億,同比漲了130%。整個10月份是160多億。從全年的票房大盤來講,我們預估還有6%—10%左右的增長。”
不斷攀升的數據背后,是觀眾們觀影體驗的變化。陳清陽表示:“觀影已經成為了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了我們的必需品,無論是春節、暑假,還是國慶、五一等,都是這樣的。”
除觀影體驗變化外,陳清陽認為大眾的關注側重也在發生變化。
他進一步表示,之前喜劇片是市場的主流,影片類型比較單一。但從去年開始,《我不是藥神》等現實題材影片引發全社會熱議,也對社會帶來影響。今年以來,《流浪地球》成為中國科幻的開創之作,《哪吒》成為動漫電影的集大成者,豐富的影視作品滿足了不同的觀影口味。
他同時表示,高質量的內容成為了票房的最大保障。“每一部電影都是一個產品,能成為爆款的前提是內容足夠好。”陳清陽說到。
如何讓內容更富吸引力,才是每個從業者需要面對的課題。陳清陽認為,對于做好內容的公司,是沒有所謂的寒冬,“對想要做好內容、有實力做好內容的公司來說,在業務穩定下,越是‘寒冬’時期,越是調整的最佳時期。”
貓眼破圈:為行業構建廣闊平臺
一部影視作品的成功,不僅需要創作端嘔心瀝血奮斗,也需要拉近好作品與用戶的距離,這是貓眼擅長的部分。眾所周知,貓眼起步于票務,但陳清陽坦言,“C端用戶的認知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強,尤其是跟B端用戶相比。”
當用戶想看一場電影、一場演出,就會打開貓眼APP下單購票。如今,貓眼打通了微信、QQ、美團、點評、貓眼、格瓦拉等全場景渠道入口,且用戶在看百度資訊、刷頭條、刷抖音的同時,也可以實現一鍵下單購買。
相比于消費者,娛樂行業用戶更熟悉貓眼。據陳清陽介紹,在線票務只是貓眼的一部分,全文娛戰略之下,票務、數據、營銷、產品、資金等五大平臺,正在為全產業鏈各環節提供服務。
陳清陽表示:“以票務的角度來看,貓眼看起來已經很大,但從公司定位來說,票務只是起點。明年全文娛產業預估有3萬億的市場規模,電影只是其中很小的部分,我們有劇集、現場娛樂、短視頻、音樂、藝人等產業鏈,都是文娛市場的范疇。”
“2020年,我們希望在票務平臺之外的其他四大平臺有能力構建出更廣闊的平臺,構筑我們的增長曲線。”陳清陽說到。

直面未來:技術變革將是文娛行業的機會點
創新是互聯網公司的基因。作為貓眼娛樂CTO,陳清陽對新興技術有其獨特的看法。
他舉例說:“在我們布局的藝人產業鏈中,虛擬偶像的誕生,這兩年非常的火爆,虛擬偶像背后有一定的數據和AI的體現。而在內容加工產業鏈,內容自動生成的應用也非常成熟。”
在他看來,VR的娛樂體驗也很有市場,不過硬件設備、視頻分辨率及內容生產鏈的升級,仍需一定時間。他同時預判,隨著5G和AI技術成熟,全場景視頻化能力必將帶來文娛內容生產和消費大變革。
變革之中,貓眼作為用戶和內容的連接者,一方面為用戶提供充足內容,另一方面為內容生產者提供技術保證,助力產業鏈升級。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貓眼全文娛正在加速成長,推出適用于全產業鏈的工具化產品和專業服務,助力文娛產業透明化、高效化發展。
未來,娛樂形式壁壘逐漸打破,創新技術層出不窮,用戶的內容消費需求將日益膨脹。面對一系列變化,陳清陽表示,這是貓眼的機會點,也是行業的機會點,這一產業將加速向好發展。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