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聲明,宣告了“新榮耀”的出生。

11月17日,收購方發布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收購協議。根據該協議,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收購方,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后,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當榮耀被華為出售的消息在11月17日刷屏時,在港股,小米表現的有些“無精打采”!要知道,在過去的幾個月內,小米股價可謂飛漲。
其實,客觀地講,華為芯片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小米。畢竟,榮耀是小米最大、最厲害的對手。
這一次,榮耀另立門戶, 小米會因為榮耀的另立門戶而憂慮嗎?
我想,小米肯定不會太好受。
首先,在華為遭遇芯片危機之后,小米已經逐漸“接手”華為的海外市場。
由于芯片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華為的海外市場,已經不可避免的逐漸失去。
根據數據,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三星以21.9%的份額位居第一,華為、小米、蘋果分別以14.1%、12.7%和11.9%的市場份額分列其后。
再次位列前三,小米的擴張成果是顯而易見的。而國外市場的成功,功不可沒。
華為,小米,此消彼長。
第二,榮耀曾經是華為制衡小米的主要武器。
不管小米是否承認,曾經的榮耀手機,就是華為制衡小米的主要武器。
榮耀,幾乎是走著與小米同樣的道路,然后“亂拳打倒老師傅”。
第三,被出售的榮耀,終于可以邁向真正的“高端”。
雖然“所有權的變化不會影響榮耀發展的方向”,但榮耀在產品上的發展卻更加自由了。
在華為體系內,榮耀始終屬于“第二選擇”。
而獨立之后,如果在芯片方面沒有阻礙,那么榮耀就可以邁向真正的“高端”。
第四,榮耀始終留有華為的“基因”。
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雖然不再擁有榮耀的股份,但華為的基因始終印在榮耀的身上。榮耀的高管團隊、技術團隊得以保留,小米的對手,依然是“華為榮耀”。
“榮耀高層及團隊將保持穩定,繼續夯實榮耀成功的基石。”
總之,榮耀的被出售是有利于榮耀發展的。用收購方公告的話講:“此次收購既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和市場化投資,能最大化地保障消費者、渠道、供應商、合作伙伴及員工的利益;更是一次產業互補,全體股東將全力支持新榮耀,讓新榮耀在資源、品牌、生產、渠道、服務等方面汲取各方優勢,更高效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
這樣看,小米的壓力又大了。
但是,小米也有優勢。那就是,在華為受芯片所困的這段時間,小米產品逐漸確立了優勢地位。這一點,從雙十一的戰果上可以看得很清楚。新榮耀,說不定會促進小米的發展。
此外,新榮耀在芯片方面會有怎么樣的待遇還不清楚,一切都很難說。
小米會因為榮耀的另立門戶而憂慮嗎?肯定會。但,這又何嘗不是小米的機會?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