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于近期順利落幕。在會議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圍繞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法律普及等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黃綺帶來了一份呼吁盡快為法治宣傳教育立法,提升“八五”普法成效的提案。她強調,普法應注重方法和形式的創新,適應社會的進步和需要。
“八五”普法開局年,與時俱進更有好成效
2021年既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端,也是“八五”普法的開局之年。自我國開始實施5年一輪的普法計劃起,普法教育宣傳活動已走過35年,普法的成效卻存在不盡人意處。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黃綺認為,普法在內容的選擇上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社會的進步和需要。在當前時代快速變遷和社會高度發展的背景下,只有更改與創新普法的內容形式,才能更好地被大眾所接受。
“AI+法律”讓普法更適應時代發展
令人驚喜的是,在今年兩會期間,法律科普領域開始有了AI技術的加持。在對法律知識的解讀上,騰訊云小微與擎盾集團共同合作,推出了“AI小法”智能機器人,對兩會期間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作出智能解讀。

據悉,“AI小法”通過騰訊云小微的知識圖譜平臺,將法律領域的知識與資源進行聯合,擁有了一個“知識大腦”,同時運用數據自動撰寫和智能解讀等能力,對法律知識進行解讀,讓法律更通俗易懂。
與以往相對依賴線下和人工咨詢的普法工作不同,“AI小法”不僅能對最高院報告中的熱點事件和案件進行答疑,還能實時在線為用戶解答各類日常的法律問題。除此之外,“AI小法”還擁有一個頗具個性、有辨識度的形象,讓普法體驗變得耳目一新。

廣州司法局在近期也對AI機器人“法寶寶”進行了智能升級。“法寶寶”依托擎盾數據和騰訊云小微的AI技術,進一步擴充了機器人的法律知識庫,并提升其自我學習能力,從而實現在海量兩會資訊中,篩選出與“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內容并作出解讀。
用戶只需要通過“廣州微司法行政”小程序,就可隨時隨地與“法寶寶”進行法律咨詢互動,實時獲取法律解答和業務指引,還可在線進行刑事量刑預測、費用計算等操作。

可見,“AI+法律”的形式讓普法工作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而相關技術能力的運用、線上線下場景的結合,也讓法律知識普及更有成效。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