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將近,嗶哩嗶哩聯合DT財經發布了《2021青年新職業指南》,指南指出,年輕—代越來越看重生活的品質感,更善于取悅自己,渴望更高品質的人生體驗,而時代的發展以及新科技的浪潮也為年輕人帶來了新的擇業觀。

調查結果顯示,接近八成的年輕人選擇職業首先看重的是符合興趣愛好,排在第二第三的則是自由以及價值認同,而非回報收益。換句話說,年輕人更愿意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為職業,傳統的“三百六十行”吸引力明顯下降。
前不久,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公布的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前五名均來自服務業。可以說餐飲業缺人早已是常態,但餐飲業的“用工荒”“招人難”在2021年更加嚴峻了。五一未至,大量餐館門前就已經開始張貼招聘廣告,在這些招聘的職位中,最短缺的就是服務員、傳菜員等崗位。““一直沒人來應聘的,人手實在太缺,我只好把侄子都叫來后廚幫工了。”一家韓餐店老板表示。
餐飲行業的待遇逐年提高,但招人的難度卻沒有逐年降低,餐企很難招到人也很難留住人。在眾人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中,“服務生”“傳菜員”等職業不體面,說出去沒面子,甚至成為一些家長教育小孩的說辭:“不好好學習,以后就去餐廳里頭當服務員”
現在20歲出頭的年輕人找工作,做得開心、舒服是首選,寧愿少拿點工資,也不想去餐廳端盤子做服務員“受氣”。概因年輕人不太樂意干餐飲,不少餐企也把招聘對象的年齡放寬到了四五十歲。然而,年紀大的餐飲從業者對互聯網不如年輕人熟悉,更加傾向于熟人介紹工作。
豪蝦傳創始人蔣毅表示,“餐飲行業的用工人數在減少,但是餐飲行業對人的需求卻在增加,這個一正一反兩者對沖的情況下,行業所面臨的問題就很嚴峻了。現在餐飲業的掃碼點餐也好、智能送餐機器人也好,都是為了應對接下來的用工荒問題。”
未來,餐飲業勞動力整體緊張,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解決日益緊缺的勞動力缺口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一方面可以提升員工待遇、用人保障,另一方面則可以轉變用工模式,在機器人與人力之中尋求平衡。

在數字化、智能化的趨勢下,打造“智能化餐廳”開始成為大小餐企最重要的升級方向。從2018年海底撈在北京開業的智慧餐廳,到今年新白鹿九成餐廳完成智能升級,智能點餐,機器人送餐、機器人迎賓等等解決了兩大難題:一是安全安心,二是降本增效。還有以及借助高科技手段打造新的光影空間與沉浸式體驗,都成為當前科技時尚型餐廳的標準配置。
加華資本宋向前表示,在招工壓力之下——特別是火鍋、烤串這類有限服務的場景面臨著提質增效的挑戰。因此,接下來的幾年,隨著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餐企最終也要嘗試在機器人和人的結合上尋求平衡。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