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企業正在遭遇史無前例的挑戰。
去年12月,反壟斷壓力來襲,阿里、美團相繼接受反壟斷調查;幾十家企業因投并申報流程不規范接到市場監管總局定格處理罰單;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流量已到天花板,白熱化競爭下,商業摩擦加劇。各家互聯網企業都到了重新梳理戰略的新時刻。
騰訊或是第一家主動謀變的互聯網公司,“當一家企業越往上生長,越需要把創造社會價值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穩。”4月19日,提出“社會價值創新”第四次戰略升級時,馬化騰在給全體騰訊員工的信中這樣寫道。
騰訊的解題思路不難理解:要在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中尋找平衡。這個嘗試其實始于2020年,疫情期間,騰訊不僅積極投身于科技抗疫中來,開發了健康碼、騰訊會議等社會價值為出發的產品,同時也加大了數字新基建的投入。
而近期的第四次戰略升級則是一個更加明確的“信號”。在外界看來,社會價值創新驅動或是騰訊過往以來最不同尋常的一次戰略調整,也將是影響最深遠的一次。
5月20日,騰訊剛剛發布了最新的一季度財報,當季實現收入1353.03億元,同比增長25%,Non-IFRS凈利潤331.18億元,同比增長22%,整體符合預期。而一季財報的關鍵詞同樣指向了社會價值。
財報中,騰訊表示,“作為服務廣大用戶及企業客戶的科技公司,我們認識到我們的社會責任,以及通過創新締造重大社會價值的機會。因此,我們增設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整合企業社會責任及公益活動。”同時,騰訊強調,“科技進步將為消費互聯網及產業互聯網活動帶來大量機會,要主動加大投入,把2021年的部分利潤增量投資于新的機會,相信此舉長遠而言可帶來豐厚回報。
在保持主業穩健發展的同時,騰訊可能已經在把更多賺來的錢花在了社會價值創新上。
“兩張網”同步連接社會價值,讓發展底座更扎實
今年初,騰訊股價一度沖上700港元創出歷史新高,這背后,要歸功于2018年三季度以來騰訊基本面的新一輪發力,在明確“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兩張網業務戰略后,騰訊不斷向市場兌現著穩定成長預期。
從最新一季財報可以看到,騰訊傳統強項增值服務、網絡廣告都保持穩定增長,這兩年不斷增長的新收入貢獻項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To B板塊也繼續增長,騰訊整體表現符合市場預期。
2012年的那次戰略升級中,騰訊抓住了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為現在的社交、游戲、數字內容等消費互聯網板塊優勢業務奠定了戰略基礎。而2018年產業互聯網轉型,同樣是騰訊重要的一次業務外延。
最近幾年,騰訊發力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底層技術,整個To B板塊不斷優化路徑,從IaaS到SaaS構建技術生態,從業務到產品尋找突破口,從行業到產業再到區域經濟,尋找合作機會,在一個其原本不熟悉的新市場,探索路徑,打破市場對騰訊沒有“To B”基因的質疑。
2020年的突發疫情,更是讓發力產業互聯網的騰訊快速看到了“危中的機會”:在全社會加速數字化的過程中,騰訊布局多年的To B業務凸顯了技術積累,充分釋放了C To B的獨特連接優勢。這其中代表作很多,諸如騰訊云的高增速,騰訊會議的黑馬表現,以及企業微信的穩扎穩打。
結合發展情況來看,騰訊的過去幾次戰略無疑是成功的。不過,與前三次迥異的是,近期騰訊發起的第四次戰略升級,卻不是一次純粹的業務外延戰略。
有人說,這是一次看似“被動”的轉型,是騰訊在國內外各行業反壟斷、尤其是平臺經濟監管趨嚴壓力下的主動表態。
誠然,強調公益、社會責任是所有大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使命,但是,并沒有哪個企業能強調,要將“社會價值創新”作為發展底座,并牽動所有核心業務。這意味著,未來騰訊的各項業務和產品發展,都不僅僅要考慮商業價值,更要考慮社會價值。
馬化騰在罕見接受媒體專訪時坦言,“這一戰略的提出不是心血來潮,對于我們這樣的新型企業,這其實是發展中的必經階段。”
當騰訊從從C端走向B端,助力各行各業的數字化,騰訊和各行業、產業,人們生活的許多方面關聯越來越深。而2020年突發疫情后全面投入數字抗疫的經歷,也是促成騰訊這一戰略升級的重要因素。
整體看來,在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兩大業務板塊,騰訊的核心業務還在一個穩定向上發展周期中,而這次對“社會價值創新”的主動思考和戰略升級,或將讓騰訊的增長底座更加扎實。
利潤之上,社會價值投入持續增加
社會價值創新如何做?
第一步,騰訊先做的是專設部門、制度驅動,專項投入。
伴隨最新戰略,騰訊在4月19日宣布新設部門,將騰訊公益平臺與企業社會責任部進行升級,在企業發展事業群下設立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
如何調動全公司的能力去投入新戰略?馬化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內部正在設計機制,”讓社會價值成為使命去驅動工作,需要從方方面面去考慮。除了需要專人專職持續去推進社會價值,未來騰訊還可能建立內部協同機制,例如由技術等部門的人員兼崗參與。
同時,騰訊宣布了首期投入500億元用于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對包括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鄉村振興、碳中和、FEW(食物、能源與水)、公眾應急、養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領域展開探索。
第二步,讓社會價值創新牽動核心業務在各業務板塊,這可能意味著兩個方向:第一,除了上述專項投入,騰訊可能各主要業務板塊中,都將繼續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用于社會價值創新;第二,騰訊許多業務板塊的部分商業利益,甚至可能將“讓渡”社會價值。
其實在數字抗疫中,企業微信、騰訊會議等許多產品和業務部門,不遺余力投入資源和技術用于產品創新,應對突發需求,已經潛移默化已經在朝著“社會價值創新”這個方向走。
而在騰訊明確產業互聯網戰略后,其逐漸摸索了一條“騰訊特色”的“開放共建”路徑,對數字新基建基礎設施和資源的投入一直在增加,在與各行業、政府的合作共建中,助力各行業和全社會數字化進程,釋放社會價值。很長時間內,這可能都是一個“先投入后產出”的業務板塊。
這些投入都體現在了財報中:2020年全年,騰訊成本開支增加了24%至2605億元,其中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的成本增加918億,占比接近三成。2021年一季度騰訊成本開支達727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的成本264.3億元,占整個收入成本的36.7%。
近年來,騰訊資本支出也高于行業,發力云計算、大數據等基礎技術和設施投入。根據財報數據,騰訊2019 年資本開支 323.69 億,2020 年 339.6 億。今年一季度,其資本開支項也進一步增加,達到77.34億元,同比增長20%。
而在人力投入上,一季度,騰訊一般及行政開支同比增長34%至190億元,反映研發開支及僱員成本增加。2020年全年騰訊就投入了676億元用于“研發開支及雇員”,目前研發人員占騰訊總人數為68%,這個數字在互聯網大廠中位居前列。
另一方面,在新戰略下,可能未來在很多業務中,騰訊都需要衡量“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
例如在產業互聯網板塊中,上述“有騰訊特色的To B發展路線”重要特點要開放生態,除了出資金搭建底層技術平臺外,還要讓渡利益,聯合生態伙伴成為中間關鍵一環。
那么,騰訊為何舍得把業務分切一塊給到上下游或者泛生態中的合作伙伴?這或許也跟騰訊做連接器的內生基因有很大關系。早在2011年前后,騰訊提出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開放戰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自身定位于發揮“連接”功能,而到了2018年的產業互聯網戰略上,開放戰略得以延續。
在具體業務上,也體現為:夯實IaaS+PaaS基礎設施,SaaS平臺做好“企業連接器”。騰訊曾披露的SaaS打法:“99%的 SaaS 細分場景將交給合作伙伴來做,騰訊將專注于擅長的領域”。
再例如,在騰訊傳統消費互聯網板塊的社交、廣告等業務中,騰訊在投入自研底層技術的同時,也更加強調隱私算法、用戶數據保護。雖然市場看到騰訊社交廣告商業空間巨大,但其克制的商業變現態度一直很明確,變現速度緩慢。
而在游戲業務中,騰訊明確“不賺小學生的錢”,近年來持續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完善“防沉迷”體系。
上個季度財報騰訊首次披露,18歲以下未成年人對騰訊游戲在中國網絡游戲流水的占比為6%,其中16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流水占比為3.2%。
當社會價值創新被寫入新戰略,利潤回報顯然已經不是這家企業唯一追求或最大目標。
“流水不爭先,貴在滔滔不絕”。對于騰訊這樣一家成立23年的大型互聯網企業而言,這次的自發式探索,或將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路徑產生影響。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