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廣袤農村的一隅,潢溪鎮朝陽村400畝甘蔗林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奶牛場里變廢為寶的牛糞資源化再利用,AI開發者助力農業畜牧業邁向節能、環保、高效之路。
4月22日,46億高齡的這顆藍色星球迎來了專屬她的第53個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保理念,既深刻印在訊飛開放平臺的AI開發者心中,也綻放在他們步履不停的腳下。

正值春耕時節,坐落于鷹潭市余江區潢溪鎮朝陽村和金墩村的400畝甘蔗林,新長的嫩芽已一片蔥郁,長勢喜人。在這里,農情監測站、土壤墑情儀、智能蟲情監測、殺蟲燈、水肥一體機等數字農業設備正在高效運轉。
區別于傳統粗放式的作業,以物聯傳感、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為代表的數字賦能,為潢溪鎮甘蔗種植與鄉村振興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自2020年10月松浦科技落地了潢溪鎮「甘蔗—紅糖」數字化農業項目一期以來,2021年甘蔗地畝產從800~900斤紅糖提升到1200斤以上,400畝數字甘蔗增收448萬元。
數字種植、智能灌溉、生產管理等一系列智慧農業手段的深入應用,不僅符合當今節能環保的時代主題,又可以幫助解放體力勞動、提高生產效益,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村民的連連稱贊。

▲松浦數字化農業項目案例
潢溪鎮朝陽村的甘蔗林只是一個縮影。松浦科技作為2021年科大訊飛AI開發者大賽智慧農業賽道優勝團隊和訊飛生態平臺的創新創業企業,將人工智能、物聯網、衛星遙感等前沿科技應用到設施農業農田、畜牧養殖、果樹茶園、植物工廠等各個領域,致力于農業農村數字化建設服務。
松浦創始人魏鵬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碩士畢業,這個正宗的“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后就一頭扎根在農村做事業。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還有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大學等環境與農業發展相關專業的幾位技術大拿、資深新農人,2021年以來松浦科技目標聚焦于利用數字化手段賦能奶牛糞便的資源化利用,就是將“牛糞”的生態產品價值進一步市場化與規模化。
在接受采訪時魏鵬驥表示,松浦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傳統資源化處理工藝流程,將牛糞變廢為寶,不僅可以解決奶牛場的環保痛點,而且實現了廢棄物的資源有效利用,為奶牛場供應了安全環保的剛需耗材,大大提升乳業的質量與工廠的運營效率。“奶牛的席夢思智能生產工廠”這一項目也獲得了去年清華大學第23屆創業大賽的冠軍,行業前景表現十分亮眼。
當提及人工智能如何在智慧環保與智慧農業行業發揮更大作用價值,魏鵬驥的第一反應是大數據和物聯傳感器的發展。“要有廣泛的采集范圍和應用場景,以及長期的大數據積累。”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仍在初期階段,數據沉淀不夠和優質數據不足都是智能化的“攔路虎”,農業的應用場景環境條件比工業互聯網的更加復雜,這也是當前整個數字農業發展的瓶頸。
辛勤耕耘,迎難而上,一步步沉淀驅動行業前行。這既是中國農耕文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傳統信念支撐,也是當今一個個堅守在各自領域的開發者創新故事側寫。
松浦科技是訊飛開放平臺420萬生態伙伴的先進代表,也是中國人工智能在環境保護、城市治理、農業發展等領域融合落地的創新創業縮影。面向產業數字化去深度挖掘行業應用價值,訊飛開放平臺進入2.0階段以來深入智慧農業、智慧環保等18大行業專題,匯聚了更多AI開發者,攜手以技術為武器,肩負社會使命,將人工智能與科技創新力量注入智慧環保、數字農業、鄉村振興、美麗中國建設等時代命題。
“用AI生態,守護地球生態”,放眼看,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腳下,開放平臺生態繁花正在盛開。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