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雙十一,智能音箱成交額近5000億,如今的智能音箱卻只落下吃灰的命運。”
這是今年來,不少行業內人士對智能音箱的第一觀感。
即便是行業前三的玩家,阿里、小米也難掩出貨量下滑的窘迫: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2022年一季度,阿里、百度、小米的智能音箱出貨量分別下降25.6%、23.8%和18.5%。
智能音箱,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
1
消費熱潮衰退:不實用
2014年,由亞馬遜Echo掀起的全球智能音箱狂潮,在2022年息鼓偃旗。這項在國內依靠瘋狂補貼起來的生意,終究沒能滿足市場對它的期待。
實際上,在2018年至2019年,國內智能音箱分別錄得823.3%和126.6%的銷售額同比增速后,就開始斷崖式下跌。2020年,這個數字降至2.4%。直到如今陷入負增長,且一直沒有復蘇的態勢。
直到今年8月份,IDC一紙報告,才將整個行業的艱難毫無遮掩地鋪開在市場面前。
首先,智能音箱產品數量在下降,行業整體出貨量減少。
據IDC報告,今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總銷量只有1483萬臺,同比下降27.1%,銷售額為4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6.2%。

圖片來源:IDC
其中,帶屏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589萬臺,同比下降24.3%,無屏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894萬臺,同比下降28.9%。
其次,智能音箱品牌持續數量縮減。
RUNTO的報告指出,僅2021年上半年,就減少了9個品牌——而在2019年一季度,這國內智能音箱品牌多達上百。
那么,為何智能音箱的銷量在2022年暴跌?
首先,發展了這么多之后,智能音箱產品本身還是“高不成低不就”,并沒有展現出“顛覆”式的進步。而且,智能音箱搭載的語音識別技術不成熟且使用場景不多,后續的生態鏈搭建沒有跟上,全屋智能場景還不夠看。
其次,對于消費者而言,發現買了智能音箱這么多年,用得最多的功能還是播放音樂,而這一功能可替代的智能電子產品選擇可太多了,并且智能音箱的音效音質還不如一些專業音箱。
于是,智能音箱發展到2022年,坐上了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
如今只有小度、天貓精靈和小愛同學還活躍在智能音箱市場。
而即便是這三大巨頭,也很難依靠智能音箱賺錢。
2
資本熱度降溫:不賺錢
大家都知道,前幾年,尤其是18、19年、20年雙十一,為了爭奪所謂的語音交互和Alot入口,小米、百度、阿里(以下簡稱MBA)都對智能音箱這款產品寄予厚望,大打價格戰,百億的補貼說給就給。
但即便是智能音箱賣得最火爆的那幾年,巨頭們也并不賺錢。
因為前期市場普及階段透支的大額補貼,到如今都沒有完全補上窟窿。
以天貓精靈為例,2018年,阿里投了30億“人工智能補貼金”給到智能音箱,激烈的價格戰一度將音箱售價壓到百元內,500的產品100虧本賣,賣的越多虧得也就越多。
2020年阿里還在加注,投了100億給天貓精靈建設AIoT生態,但結果卻并不如人意。
天貓精靈的銷量在2020年累計突破千萬之后,便再也沒有可稱頌的戰績。今年跟隨大環境,銷量也在下滑,一季度,出貨量同比下降了25.6%。
至于小度和小愛的發展起伏,參考同行業天貓精靈,并沒有很大的差別。
就連資本偏愛的小度,在去年8月完成B輪融資估值達到330億后,也再也沒有掀起資本浪花。
面對低迷的市場,資本也猶豫了。
短期看,智能音箱銷量暴跌,投入補貼賣設備只會是打水漂;長期看,Alot技術發展不成熟,而資本的熱錢卻沒有足夠的耐心。
智能音箱,的確是走到了十字路口。
3
賽道十字路口:MBA戰略初變
2022年,在認清形勢后,MBA果斷改變戰略。
首先在產品上,放棄價格戰,精簡產品線,提質增價。
廠商們不再追求低價策略,減少補貼,而試圖通過更好的音質、更豐富的內置應用軟件、更充足的音視頻教育資源來滿足用戶需求。
目前,阿里巴巴、小米、百度帶屏音箱的價格都穩定200-1000元不等,無屏音箱則都在500元以下。
價格提高得有理由,于是巨頭玩家們近期在產品創新上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譬如小度推出的添添智能旋轉屏,可以翻轉屏幕刷短視頻,還可以K歌;小米推出的高端產品Xiaomi Sound,搭載通過哈曼卡頓調音的高音質技術,與過去低價走量的產品形成明顯區別。
這樣的改變,短期來看必然降低銷量,但長期來看,卻是向好的。
IDC數據顯示,IDC數據顯示,2021年智能音箱市場出貨量同比收縮,但在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之下,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5%。且今年上半年,智能音箱平均單價為184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
顯然,智能音箱價格還有上探空間。
其次,把智能音箱作為Alot生態的硬件入口之一,而不是唯一入口。
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在用手機、平板、電視、智能中控屏等作為智能家居的交互入口:如蘋果、小米、OPPO 等手機廠商推動手機作為智能家居連接中樞;而華為、小米、海爾和歐瑞博等智能家居廠商則先后推出智能中控屏。
也就是說,智能音箱未來將不會作為一個硬件設備獨立存在,而是融入到各家的智能生態中,是Alot智能化升級的端口設備之一而已。
所以早在2021年3月,小度就推出了圍繞智能音箱的小度智能中控屏、教育平板等多款生態硬件產品,逐步構建起自己的生態系統。
而前不久,阿里宣布設立新的人工智能一級業務組織“智能互聯”,天貓精靈作為該部門核心業務,最主要的不是硬件音箱的實體身份,而是精靈交互系統AliGenie OS。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智能音箱產品的定義也因此正在變得越來越模糊,正如天貓精靈彭超所言,“智能音箱或者別的產品很重要嗎?我們根本上是要做智能交互,音箱是一個階段性的入口。但是其實它就是一個收音單元,一個通訊終端。”
或許最終,智能音箱的形態只是作為一個語音助手,可以兼容到多種多樣的硬件當中。
從戰略上來講,以小度科技為例,其整體業務架構 "1+X+Y",其中 1 是語音自然交互系統,X 指通過 1 去賦能的交互類硬件,Y 則代表智能家居和 IOT 生態。
從呈現形式上來講,就如蘋果的Siri,小米的小愛同學,可以接入音箱、平板、臺燈、電腦、冰箱、空調等各種硬件——據悉,天貓精靈的AliGenie OS也已經接入上億的端口。
回過頭來看,兜兜轉轉這么多年,Alot生態發展其實還是處于初期階段,而智能音箱作為最初級的入口,其過去的作用類似于“投石問路”。
目前的結果也驗證了,在整體Alot智能生態發展不成熟的背景下,走得太快的智能音箱,未來無論是從技術還是服務哪個方面進行創新、突破,都無法獲得真正的市場認可,因為胳膊拗不過大腿,單個硬件帶不動生態。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