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一家文具廠成長為國內服務器巨頭,這家公司用了七十多年時間,它就是浪潮集團。
根據Gartner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及中國服務器市場數據,作為全球領先的IT基礎設施產品、方案與服務提供商,集團旗下浪潮信息以10.3%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二,穩居中國第一。
高光時刻還不局限于此。近段時間,隨著以ChatGPT為代表的預訓練大模型產品,加速商業化落地,引發了市場重新關注算力產業的機會,其中浪潮信息蹭上ChatGPT概念股的東風,股價不斷拉升。
商業世界的詭譎隨即展現,還未等消化這波紅利,浪潮信息就遭遇降維打擊——當地時間3月2日,美國商務部將28家中國大陸企業和研究機構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其中浪潮集團赫然在列。
受此消息影響,3月3日早盤浪潮信息一字跌停,此后兩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均觸及跌停。根據盤后披露的龍虎榜數據,不少資金都在紛紛出逃。
浪潮信息暴漲和暴跌的邏輯分別是什么?
風口上的算力龍頭
眼下,ChatGPT是國內外互聯網圈的“頂流”,該賽道已經吸引了眾多玩家。
借用AI公司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的論斷,現在入局的各方勢力可以分為巨頭派、大佬派、海歸/大廠高管派、小創業公司轉型派、教授派、打醬油派等。
如此“興師動眾”背后,原因不難想象,ChatGPT的魅力早已不局限于聊天機器人或搜索引擎。某種程度上,ChatGPT是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的奇點和強人工智能即將到來的拐點,并將標志著一場超越互聯網的產業革命的到來。
隨著ChatGPT領域的投資不斷高漲,一個現實問題也被擺在眼前。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技術,背后需要依靠著強大的AI模型和海量數據。其中,算力作為重要支撐之一,是影響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核心因素。
先看模型訓練方面。根據民生證券估算,為支持ChatGPT訓練階段總算力消耗約3640PF-days算力(即1PetaFLOP/s效率跑3640天),需要投資約7-8個標準數據中心(按500P算力為例)。
此外,執行及為客戶服務亦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
據SimilarWeb數據,2023年1月ChatGPT官網總訪問量為6.16億次;據《Fortune》雜志,每次用戶與ChatGPT互動,產生的算力云服務成本約0.01美元,如果使用總投資30.2億元、算力500P的數據中心來支撐ChatGPT的運行,至少需要7-8個這樣的數據中心。
考慮到ChatGPT是持續升級的,這意味著算力消耗將呈幾何倍增加。
基于以上,可以得出簡單的結論,類ChatGPT應用將帶動全球算力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
對于二級市場而言,關注點則在于有哪些標的能在其中分得一杯羹?根據投資機構A16Z研究,生成式AI市場里的大量資金,其實最終流向了基礎設施公司。
A16Z估計,應用程序公司平均將約20%-40%的年收入,用于推理和定制化的微調。這部分通常直接支付給云服務提供商,以獲取實例或支付給第三方模型提供商,后者將大約一半的收入投入于云基礎設施。
這時可選擇的標的已經十分有限,畢竟云基礎設施主要包括網絡、服務器、操作系統、存儲等,此時這些領域的標的只要適當吹風,市場自然作出反應。
浪潮就是一個不錯的鼓風手。
隨著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火爆出圈,自今年2月9日起,浪潮信息在互動易平臺頻繁高調回復投資者關于“ChatGPT”及“AIGC”等相關問題,坦言公司目前在ChatGPT和AIGC相關方向上已有布局,產品迭代相關的專項研究也在有序推進。
眾多周知,ChatGPT能夠實現當前的交互功能,離不開OpenAI在AI預訓練大模型領域的積累。
浪潮立刻“投其所好”,宣稱公司于2021年發布的“源1.0”是面向中文的超大規模預訓練自然語言模型,模型結構與GPT-3類似,與GPT-3相比參數量增加40%,訓練數據集提升10倍,達到了2457億參數,訓練使用了5TB的高質量中文數據等等。
考慮到浪潮的市場地位,根據最新數據,在服務器、存儲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保持全球前列。2021年,浪潮人工智能服務器全球市場份額20.9%,保持全球第一,中國市場份額超過50%。
再加上市場對于ChatGPT概念股的輪番炒作,得益于以上諸多因素,浪潮信息股價自開年以來不斷暴漲。
經不起摔打的“紙老虎”?
此次被列入“實體清單”,顯然是浪潮信息暴跌的導火索。
據《財新》報道,28家中國實體被納入“實體清單”后,美國企業向這些實體出口、再出口、轉讓EAR管轄的所有產品和技術時,都需要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
此外,28家中國實體中,包括浪潮集團在內的6家實體特別受到了美國的長臂管轄。這意味著只要使用了美國《出口管理條例》(EAR)管控的軟件和技術直接生產的產品,即使不在美國生產,也需要獲得美國的許可。
這對于浪潮而言或許是十分致命的。
需要了解的是,在整個服務器產業結構中,上游由組成服務器的核心部件構成,包括CPU、內存、硬盤和電源以及連接器等;中游則由系統集成商和服務器廠商構成;下游則主要為數據中心服務商、互聯網企業、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電信運營商等。
浪潮信息正處在“最受氣”的中游。
原因在于,服務器上游的核心元器件為芯片,芯片行業的壟斷程度非常高,導致上游供貨商議價權極大;而下游互聯網巨頭瘋狂購買服務器建造新型數據中心,客戶集中度上升,客戶議價能力隨之大大提高。浪潮可謂在上游供應端及下游客戶端,均受制于人。
而此次制裁,無異于破壞了浪潮原有的上游渠道,這里主要指的是英特爾。早在2013年,英特爾便是浪潮信息第一大供應商,期間,英特爾占浪潮信息年度采購比例維持在28%-38%之間。
根據財報,2019年浪潮信息從英特爾采購的金額達到179億元,占比達到37.53%。在2021年財報中,浪潮信息隱去了前五大供應商的名稱,但第一大供應商采購的金額仍高達169億元,占比為23.83%,市場猜測仍是英特爾。
而上游采購被卡脖子,對于浪潮信息而言,無疑是一大利空,因此暴跌無可厚非。但不能忽視的是,浪潮自身的基本面,也起到了助燃劑的作用。
上文提到浪潮信息的產業鏈地位,這導致其議價能力較弱,進而使利潤率不斷被壓低。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三季度,浪潮信息毛利率12.02%,同比減8.57%,凈利率2.89%,同比減1.43%。
正因此業內有觀點認為,浪潮信息在中國乃至全球服務器市場這幾年所謂的高增長和領先,采取的是“以價換量”模式,并非因為創新和產品技術壁壘高、不可替代,甚至稱其為服務器集成商或者代工廠業務也不為過。
同樣被質疑的地方還有蹭概念嫌疑。
此前由于搭上AIGC東風,浪潮信息股價累計漲超60%。隨后,深交所于2月15日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結合AIGC、人工智能服務器等業務相關的具體產品、應用情況、實現的收入規模、行業競爭情況、技術研發進展等進行說明。
在收函5天后,浪潮信息于20日晚間做出回應。可畫面一變,不同于此前在互動易平臺的“躊躇滿志”,浪潮信息在回函時十分低調,稱公司關注到在“源1.0”大模型通用能力上,尤其在用戶意圖理解方面還與當下頭部產品存在差距,“源1.0”大模型表現的能力距通用智能的差距也較大,存在短期內無法大規模落地行業應用的風險。
可見,由于根基不穩,一旦有負面消息影響,浪潮信息便難以止跌。
寫在最后
浪潮信息的暴漲暴跌,給市場帶來兩大啟示。
一是,居安思危意識必不能少。此次“黑天鵝”事件之下,作為當事者的浪潮信息,乃至于所代表的中國的服務器及芯片產業,都需要借此機會進行一次自我反思,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二是,概念不能亂蹭。對于浪潮還是其他企業,主營業務才是立足之本。一味追求炒概念、蹭熱點,將會使風險暴露于聚光燈之下,最終成為反噬企業的洪水猛獸。
不過煞風景的是,“人類從歷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此前在2020年7月1日,英特爾確認臨時暫停向浪潮供貨,后經雙方證實,此舉僅是英特爾需要根據美國相關法律對供應鏈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因而不得不臨時性暫停對此客戶的供貨。最終的結果自然是虛驚一場。
時隔兩年多,面臨幾乎同樣的困境,浪潮還能“虛驚兩場”嗎?
參考資料:
孫永杰《英特爾“斷貨”浪潮信息背后:真的只是虛驚一場嗎?》
財新《美國出口管制再加碼 浪潮、龍芯等28家中國實體進“黑名單”》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