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重投入,走向“數實融合”的拼多多,或將尋找到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上市僅兩年,就成為了股價接近翻10倍的超級明星股,拼多多這家企業從不缺外界的關注度。3月20日,拼多多發布了最新一季和2022全年的財報。
單從數據層面來看,拼多多沒有什么新故事可言,驅動公司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引擎也沒有變化。但深入觀察,一個個來自土地、工廠具體可感的產業蛻變案例,讓拼多多扎根農業、“脫虛向實”,從“量”到“質”要增長的發展脈絡,逐漸清晰。
一、百億研發,“向下生根”
“百億研發”是此次財報中最受關注的焦點之一。
財報數據顯示,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拼多多去年全年研發費用金額超百億元,同比增長15%。這一數字,一舉拿下“成立以來年度研發投資最高金額”。其中,2022年Q4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9%,達到24億元。
研發費用五年間連續增長,從2017年 的1.29億增至2022年的103.8億,完成近百倍 的提升。
如果從戰略調整來看,這一數據的變化并不令人意外。自2021年,拼多多從“重營銷”向“重研發”戰略轉型,一方面研發投入金額在加碼,另一方面,營銷費用率在降低。
從百分之百的營銷費用率,降至50%甚至更低,其分割線恰是2021年的戰略轉型。說到做到:2021年,全年營銷費用率為47.7%,同比降低21.6個百分點;2022年,這一數字是41.6%。
從“百億補貼”向“百億研發”轉變,是此次財報透露的第一層變化。
更重要的是,補貼大幅下滑了,盈利能力依舊保持在不錯的水平。拼多多2022年全年營收1306億元,同比增長39%。凈利潤315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306%。
從盈利能力的角度來看,研發承擔著為公司創造新鮮血液的重要功能。企業研發支出較大,短期內會影響利潤表現,但長期來看,高研發投入對企業長期競爭力和成長性大有裨益。
在戰略調整第二年,拼多多“重研發”的效用正在凸顯:2022年隨著一系列研發成果落地,研發帶動營收日趨明顯。企業“質地”正在發生改變,這是此次財報顯示出的第二層變化。
電商圈的底層邏輯正在起變化,“重研發”是平臺下的一劑猛藥。
QuestMobile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全網用戶凈增2214萬,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規模首次超過12億。這意味著電商平臺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流量見頂,而電商平臺獲客難將加劇。在此背景下,通過科研挖掘存量價值,提升流量利用效率,成為行業共識。
拼多多未雨綢繆,依靠研發,重構市場、產品、消費者的關系,并堅持講述農業故事,挖掘下沉市場的可能性。
在2022財報全年業績會上,拼多多CEO陳磊稱“我們將延續自己重研發的方向,更高效的去理解消費者新的需求和偏好,那么提升他們的購物體驗,從而增強消費者的信任。”
一直在農業深扎的拼多多,具備供應鏈方面的深度和廣度,下一步,或將更多的研發精力投入到所擅長的領域。在提高人貨的匹配度,提升流量分配效率上,拼多多打造“農地云拼”模式建立其深厚的護城河,或是為未來業績增長打下基礎。
二、“羊硅谷”的誕生
羊肉裝上冷鏈車,駛向新修的高速公路,兩個小時后,肉會到達慶陽,4小時候抵達西安,然后由飛機、火車、汽車分發送往全國各地。
從下單開始,24小時內,劉國寧上線拼多多的羊肉就會出現在北上廣一線城市的餐桌上。盡管他店里的羊肉比東來順還要貴上一兩成,但是抵不住顧客的熱情。去年,劉國寧賣掉了約6.5萬只羊,線上銷售額超過1億元,其中來自拼多多的收入占六成。
1989年出生的劉國寧大學畢業后回家創業,借助電商平臺的力量,成為了環縣首屈一指的養羊大戶。
劉國寧的家鄉甘肅慶陽環縣,2017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000多元,貧困人口人均只有不到4000元。2022年,環縣全縣完成線上銷售3.1億元,其中羊肉1.9億元。
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扶持下,環縣打造出了一個“羊硅谷”模式,實現了羊產值8年增長近 7倍的增長神話。
人才是硅谷的核心之一,“羊硅谷”的一大支柱也是人才。在環縣,有將近有400名大學生從事養羊行業。
以科技為底座,環縣打造出一個“羊硅谷”樣本。而“羊硅谷”的故事,也是拼多多“重研發”戰略下對農業實現產業重構的一個縮影。
科研可以撬動生產、銷售端的全鏈路產業革新。 通過發力農業,拼多多加速供給側的品種培優、標準化生產以及品質提升,核心在于技術升級。目前,已連續舉辦三屆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讓中國一些因規劃化、高成本等困難重重的地區,誕生了諸多新造富故事。
2022年度,在“百億農研”專項名義下,拼多多加大對高科技農產品的資源傾斜,實現“銷量反哺科研”,一大批蘊含科技含量的農產品進入重點扶持的名單。
在生產端 ,借助標準化的養殖打造適合電商的標準化產品;在銷售端,得益于電商平臺在銷售端的杠桿作用,無縫連接供需端的訴求,高效完成匹配。
在此基礎上,一批以95后為代表的“新新農人”出現。截至2021年10月,僅拼多多平臺上的“新新農人”數量已超過12.6萬人。技術改變世界的力量一旦發揮作用,勢必帶動越來越多人投身其中,在曾經的產業洼地里尋找機會。
總理李強近期指出,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過2.4億,我國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從“羊硅谷”出發,拼多多的想象力沒有上限。
如果說“羊硅谷”的誕生做到了從無到有,那么,拼多多打造的“農地云拼”模式,則讓更多商家實現了“從1到100”。平臺發揮杠桿撬動的作用,近9億消費者正在平臺上消費農戶們的農副產品,它們共同在云端形成一個農產品產銷直聯的大市場。
“依靠技術加強供需匹配”的新農業模式,成為拼多多“百億投入”轉化而來看得見的成果。
去年12月,拼多多榮獲2022年度聯合國糧農組織創新獎,這表明拼多多的新農業模式不僅跑得通,還將進入更廣闊的空間發揮實效。
三、“羊硅谷”效應溢出,拼多多向實體要增長
拼多多在夯實自己的基本盤的同時,也在助力打造科技驅動的新農業模式,“進一步加大投入,尤其在農業和制造業領域,通過提升供應鏈效率,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
眾所周知,農業利潤率較低,加速推進數實融合,將“羊硅谷”效應遷移至制造業等更多產業,讓千千萬萬中小微企業在變動的市場格局中重獲新生,是拼多多持續探索的方向。
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制造業對于經濟增長具有更強的刺激作用,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亦是不可或缺的經濟參與主體。相關調查顯示,70%中小微企業的管理者有強烈的數字化轉型意愿,可近80%已經進入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尚處于基礎探索階段。
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大浪潮中,中小微企業亟待解決的是產業鏈生態的信息匯集分析、生產調度協調、縮短用戶信任鏈等難題,電商平臺可以補足這一塊缺失的拼圖。
去年7月底,拼多多啟動“2022多多新匠造”行動,對潮州陶瓷等產業帶進行重點扶持。目前,“多多新匠造”已經深入湘西鳳凰、安徽宣城等多個聚集傳統手工業產業帶的地區。平臺背書的“身份”標識,增加了消費者信任度,直接縮短轉化成本。去年,拼多多平臺傳統手工藝品的商家規模增幅超過132%。
除瞄準當下市場強需求推出“多多新匠造”之外,拼多多還抓住消費新趨勢,打造了“2022多多新國潮”等。數據顯示,在80%的細分品類市場中,國貨的市場份額超過了國際品牌;在線上零售市場中,新國貨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72%。
從需求端發力,有的放矢地刺激供給側改革,拼多多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供應鏈效率,推動產業帶在生產、技術、數據和管理等層面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同時,也讓更多中小微企業生產的產品“出村進城”。
“始終如一”講述農業故事,推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打造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新引擎 ——如果說這就是拼多多追求高質量增長的宏愿,那么向研發要品質則是必然之路。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