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三年的市場低迷,廚電行業乃至整個家電行業都對2023年寄予了厚望。為此,開年以來,各大品牌紛紛搶先行動,加盟商大會、新品發布會、品牌戰略啟動會此起彼伏,整個行業呈現出一片繁榮的熱鬧景象。
然而,與廠家的熱鬧氛圍相比,終端零售市場卻呈現出另外一番景象。
“今年1-3月的銷售情況不太好,對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0%左右,整個市場目前還處在一個相對疲軟的狀態。”來自華東區域的一位廚電經銷商在接受艾肯家電采訪時如此說道。
期待中的回暖不僅沒有出現,反而還在下滑。對此,某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現階段國內經濟已經走向復蘇,但傳導至家電行業還需要時日。目前消費層面的復蘇,主要還是集中在日用消費品和快消品等方面,包括餐飲、旅游、交通行業等等,廚電產品作為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的周期相對較長,很難出現像快消品那樣的報復性反彈。”
而在上述這位經銷商看來,一季度開局低迷更直接的原因還在于房地產。“廚電行業的發展向來與房地產行業息息相關,新房市場成交量的持續低迷直接影響了終端市場的銷售。”
盡管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地的“救市”政策不斷,但是從今年1--2月份的相關數據來看,整個房地產板塊還沒有明顯的起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669億元,同比下降5.7%;其中,住宅投資10273億元,下降4.6%。1—2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513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0.6%。
一邊是廠商在加快2023年度市場的拼搶速度和爭奪力度,希望把失去的3年搶奪回來,另一邊,整個行業期待的反彈遲遲沒有出現,終端消費始終不火,經銷商面臨的壓力不小。
“工廠要求我們今年增長10%,但我們一季度下滑了10%,一來一去相當于下滑了20%,這樣一來后面三季度的壓力就大了。”前文提到的廚電經銷商表示,進入4月份以來,市場依舊沒有明顯的回升趨勢,就看后面的五一、618這兩個促銷節點能不能帶來一波銷量的增長了。
市場表現平平,廠家還在不斷加大促銷政策刺激經銷商打款提貨。有業內人士戲稱,產品從廠家的倉庫轉移到經銷商的倉庫,就是不到消費者手里。“一味地要求經銷商打款提貨只是解決了廠家的出貨問題,并不能解決經銷商的出貨問題,反而增加了庫存壓力。”
也有經銷商表示,雖然今年一季度的市場不是太樂觀,但從全年來看還是有回暖的希望。“整個廚電市場2023年大概率會實現恢復性增長,全年可能表現為前低后高的態勢,即Q1、Q2表現一般,下半年增長較快。”
一方面,從宏觀環境來看,經濟回穩復蘇值得期待。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3577億元,同比增長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廚電產品的剛需屬性決定了市場基礎,雖然短期內終端銷售受挫,但是這部分需求不會消失。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中產階層力量的不斷壯大,廚電市場正從剛需消費向品質消費過渡,存量市場煥新升級的需求,再加上新興品類的崛起,也為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的增長空間。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產品向上走、推高賣新,成為了企業的必然選擇。一位來自浙江區域的經銷商就表示,“為應對廚電消費需求升級,今年公司推出了很多新品,無論從顏值上還是功能上,相比起舊款都有很大的提升,當然價格方面也有明顯的上漲。作為經銷商來說,我們也要及時跟上廠家的節奏,把老款盡可能排空,盡快上架新品。品類方面,主要是在夯實傳統廚電品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洗碗機、嵌入式微蒸烤等新興廚電的占比。”
對于今年的市場形勢,有人說好,也有人說不好。可以預期的是,在接下來的二季度,廚電市場有望比一季度要好,但也不太可能走出強勢上漲的格局。畢竟,市場復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時間。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