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產大模型之戰愈演愈烈,全球移動互聯網企業APUS正在加速落地大模型應用。
日前,在2023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APUS與騰訊云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集中各自優勢,在ICT基礎設施、大模型生態建設等領域開展廣泛、深入合作。同時,APUS還在2023百度聯盟大會上,與百度聯盟凝聚生態共識,獲得了前者的信賴與認可。
據悉,APUS成立于2014年6月,致力于為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提供最好的用戶系統,幫助用戶實現最佳的手機和移動互聯網使用體驗,多次被評為“獨角獸”企業,同時也是最早提出出海概念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成立初期,APUS曾憑借一款基于安卓系統的桌面應用,在上線三個月后拿下了30多個國家Google應用商城的個性化榜單第一名。
2023年初,ChatGPT的月活躍用戶數突破1億,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程序,大模型浪潮席卷而來,以千億級多模態大模型“天燕大模型”的推出與應用為標志,APUS全面轉型人工智能企業。現階段,天燕大模型具備對文本、圖像、視頻、音頻的理解和生成能力,并已通過智能問答大師等七款人工智能應用向C端用戶開放使用,同時,并行落地智慧客服、智慧醫療、智慧網信、智慧判案等產業應用場景。
不過,在天燕大模型實際落地過程中,APUS仍面臨不少難題,比如市面上大模型數量眾多,天燕大模型能夠創造出哪些新價值?現階段,大模型行業的戰況激烈且焦灼,新形勢下,APUS能否借助大模型浪潮實現換道和突圍?APUS能夠站上多大模型的風口嗎?
01. 出海元老轉型人工智能
APUS是最早開始關注并投入人工智能的入局者之一,“我們在2018年就進行了AI技術布局,并在2018年推出了多款基于AI技術的應用如CutCut、PickU 、Vieka等,用戶可以體驗智能摳圖,變老變年輕等功能”。APUS創始人兼CEO李濤表示。
2018年,APUS開始嘗試從工具類產品向內容產品轉化,這來源于李濤的戰略思考:作為一家全球化企業,如何打造差異化能力,與具備內容基因的巨頭平臺進行競爭。當時李濤的設想是“如何用AI進行內容生產和創作”,因此APUS研發了一系列AI類產品,從讓用戶變年輕的智能摳圖到換發型的人臉融合,再到語義分析和解讀等等。
盡管入局較早,但APUS的轉型之路始終難言順利,“可以說,關于AI產品的探索,已經做到快崩潰了。”李濤曾坦言。
2022年11月,OpenAI推出的新型AI聊天機器人工具ChatGPT在一夜之間火爆全球互聯網,引來了無數人的關注,截至2023年4月,ChatGPT的全球訪問量再創新高,達到17.6億次,僅次于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
ChatGPT的火爆讓APUS看到人工智能將全方位改變業態。2023年初,APUS開啟新一輪戰略轉型:從工具到AI,對所有產品和服務進行全面性改造。
4月18日,APUS發布了自研多模態人工智能大模型天燕大模型(AiLMe)。據悉,天燕大模型參數已達千億規模,具備了對文本、圖像、視頻、音頻的理解和生成能力。針對具體應用場景,APUS從AiLMe內蒸餾出文本模型“異雀八”、圖像模型“異雀三”、視頻模型“異雀四”、音頻模型“異雀六”四個垂直領域精煉模型,并基于此研發出了智能問答大師、簡筆成畫、墨染、Daily Astro、Star Night、KJV Bible Now、PicPik等七大AI產品。

圖源:APUS
值得關注的是,天燕大模型在模型訓練時,分為預訓練階段和微調階段,基于此,天燕大模型已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不同于ChatGPT需要用戶手動選擇插件,天燕大模型在設計時采用了插件式架構,無需用戶干預,就能夠使大模型實現目標驅動,進行自我進化。未來,天燕大模型的發展路線圖將從兩個方面去發力:一是生態建設,二是能力加強。
02. APUS轉型迫在眉睫
“今年APUS要全面轉型人工智能,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李濤坦言,APUS的2023年目標是全面轉型人工智能,希望業績能實現200%的增長。
APUS是工具類產品出海的頭部企業,但急于轉型的背后,實際上是APUS正面臨著不小的困境。
不容忽視是的是,用戶粘性低、可替代性強、市場嚴重飽和,被認為是工具類產品的通病。更要命的是,由于工具類產品的成長路徑太長,在培養用戶付費習慣上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如何變現成為了懸在工具類產品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APUS曾兩次向中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根據其在2019年初更新的招股書,APUS面臨著諸多難題,比如盈利模式單一、客戶集中度高等等。
招股書顯示,APUS在2018年上半年的總營收為4.4378億元,凈利潤為1.7564億元。而在2015年至2017年,其總營收分別為5516萬元、5.85億元和9.06億元,同期營業利潤分別為-1.9億元、1.5億元、2.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77億元、1.67億元、2.42億元。
雖然經營業績持續向好,但值得關注的是,APUS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過在自有用戶基礎上接入第三方廣告平臺向用戶展示廣告并向第三方廣告平臺收取廣告服務收入。
與此同時,APUS還存在著客戶集中度較高的情況,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APUS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864.12萬元、5.05億元、8.56億元和4.39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70.05%、86.11%、94.44%和98.88%,呈現出持續走高的態勢。
截至2017年,APUS產品累計安裝用戶數突破12億,覆蓋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然而坐擁12億用戶,卻始終無法造福業績。
需要說明的是,APUS招股書披露的經營業績停留在2018年,已不具備代表性,并且此后APUS也未向外界披露過相關數據,其現在的真實情況不得而知,不過APUS面臨的難題似乎未能得到解決,不然也不會急于在2023年內全面轉型成為人工智能企業。
如何擺脫對大客戶的高度依賴,以及如何尋找穩定的盈利增長點,或是目前APUS最需要直面的挑戰,加速入局AIGC,蓄力大模型,已是迫在眉睫。
03. 大模型難成救命稻草
長遠來看,大模型有助于APUS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
大模型賽道的想象空間巨大。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的報告數據,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3年的113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518億美元,預測期內復合年增長率為35.6%。由于云存儲的創新使數據易于訪問,以及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發展,預計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在預測期內將以顯著的速度增長。

圖源:APUS
不過在現階段,大模型卻難以成為APUS的救命稻草。
硬件是一筆巨額投入,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推算,處理ChatGPT的訓練數據需要2萬枚GPU芯片,而隨著OpenAI進一步展開ChatGPT和其他GPT模型的商業應用,其GPU需求量將突破3萬張(該報告計算以A100芯片為主)。
此外,訓練大模型的成本也不容小覷,根據國盛證券發布的《ChatGPT需要多少算力》估算,GPT-3訓練一次的成本約為140萬美元,對于一些更大的LLM(大型語言模型),訓練成本介于200萬美元至1200萬美元之間。以ChatGPT在1月的獨立訪客平均數1300萬計算,其對應芯片需求為3萬多片英偉達A100 GPU,初始投入成本約為8億美元,每日電費在5萬美元左右。
以OpenAI為例,有研究報告指出,OpenAI僅運行其人工智能服務ChatGPT每天就要花費約70萬美元,OpenAI目前正處于燒錢的狀態,若不加速自身商業化進程,很有可能在2024年底不得不申請破產。硅谷權威媒體The Information也在報道中稱,OpenAI在2022年總營收為0.28億美元,凈虧損為5.4億美元。
押注大模型并不能立竿見影,大模型還處于快速進化的階段,遠遠沒有想象中那樣無所不能。綜合來看,大模型還很難成為APUS的第二增長曲線:一方面,在推進大模型產業化落地過程中存在多重難題,比如算力面臨掣肘、數據質量參差不齊、與行業難以高度融合等等;另一方面,大模型產品還面臨著同質化嚴重的情況,APUS仍需持續挖掘特色與價值。
不過,在李濤看來,大模型的首要目標并非商業化,而是制定行業標準,類似于安卓與iOS之爭。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只需要關心小模型和中模型即可。“畢竟未來這個世界最有價值的東西就兩個,一個是操作系統,一個是生態就是場景,其他的東西都是過眼云煙。”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