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對一級市場科技公司的年終盤點中,OpenAI超過16億美元的年收入擊穿了不少人此前的預期。相較于2022年的2800萬美元營收,這對應著超過50倍的增長,也意味著漲到1000億美元的估值。然而OpenAI的大好局面在行業內并不普適,尤其是對于去年上半年那群跟風入場大模型的創業公司來說:有統計顯示,國內之前200余家號稱做大模型的創業公司只有20多家還活著。
所以一個客觀的經驗是,圍繞大模型會產生很多機會,但做大模型本身不一定。如《新立場》在此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從商業模式上講,這的確又是一個締造世界上最偉大科技公司的角斗場。只是這一次的勝利者,絕對不會像當初蘋果起步一樣,從喬布斯的車庫里冒出來。”
目前為止,吃到第一波AI紅利的公司,普遍都是因為找到了適合大模型落地的場景,比如說最為典型的智能客服或者知識問答。從產品形式上說,大語言模型幾乎是為這個領域量身定制。在頭部大廠提供的PaaS能力基礎上,只需要輔以企業特定的知識庫,就能開發出一個效果遠超“關鍵詞觸發”的智能客服。
不過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當下大模型跟生產力場景的結合還有著巨大的進步空間。即便是像微軟Copilot、釘釘AI魔法棒等標桿產品,雖然實現了智能化從Chat到Work的轉變,但仍然是屬于應用層的創新。而如果要充分釋放大模型的潛能,后續要走的路顯然是“由表及里”,讓AI從上面的應用層深度扎進業務場景,跟企業數字化打通。
從這個角度看,釘釘1月9日的發布會可能會是個很好的契機。在昨天這場發布會上,釘釘宣布推出AI超級助理,還將上線與之配套的AI助理市場。 釘釘的判斷是AI Agent是最佳的AI應用入口,所以讓用戶、開發者、 ISV都能在釘釘上低門檻開發個性化AI助理就變得尤為重要,只有這樣個人創意才能成為可重復利用的生產力。
當創建AI助理的基礎設施、分發AI助理的交易平臺、創意變成收益的激勵機制都已經搭建完畢,釘釘的AI助理生態已然成型。這也意味著AI創業者迎來了大模型浪潮的第二波紅利,“在AI創業、用AI賺錢”大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容易。
01、釘釘超級助理,AI原生的AI Agent
釘釘推出的AI助理,本質上是其對AI Agent探索的一種應用形態,所以我們不妨先討論一下AI Agent這個概念。
Andrej Karpathy是OpenAI的創始成員之一,他在去年發過一個很出圈的視頻,就是因為談到了AI Agent這個話題。他的原話是,如果現在新出一篇有關訓練大模型的論文,那他根本不會care,因為大概率兩年以前OpenAI內部就已經有人嘗試過類似方法了;但如果是新出了一篇AI Agent的論文,那OpenAI的所有人都會很興奮并且真的去看。
比如,當你直接使用大模型的時候,你需要自己構造提示、理解輸出、推動一個由多輪提示組成的任務流程,這對用戶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但如果有一個合適的AI Agent,用戶只需要給出任務描述,Agent自己就能完成任務分解、工具調用、結果評估等一系列流程,在節省用戶精力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大模型的易用性。 另一位OpenAI研發主管對AI Agent給出了更為嚴謹的定義,她認為 Agent = LLM(大語言模型)+ 記憶 + 規劃 + 使用工具的能力。所以粗略的理解,Agent的“腦子”還是大模型,但是在這之上疊加了其他能力做增強,因而其可以更自動的方式完成更復雜的任務。
最初ChatGPT推出的時候,支持自然語言對話的聊天機器人形式極大拉近了用戶的距離感。但除了問一些基礎的問題,普通用戶對大語言模型這個新工具的使用其實非常有限。怎么才能讓大模型更容易更恰當地使用呢?AI Agent給出了一種解法。
概括而言,大模型是工具,AI Agent是使用工具的工具。這就類似一個原本很大的數,可能不好處理。但如果你給它開次平方,它就會變得小很多。要是依然很大怎么辦呢?那就再開一次平方嘛,這就相當于使用其他Agent的Agent。從遞歸的視角看,這其實給出了所有復雜問題的方法論,雖然只是理論上的。
回到這次發布會。釘釘這次推出的AI助理也是想解決同樣的問題。
在過去一年里,釘釘的智能化“再創業”行動很快。先是在4月宣布全面智能化,隨后用大模型對17條產品線做了重構。接著又在8月將智能化底座(AI PaaS)開放給生態伙伴和客戶,并推出“數字員工”和多款場景及行業解決方案。雖然這個過程中方向因為對AI趨勢認知的加深而有所調整,但迭代的主線只有一個,就是降低技術門檻推動智能化的普惠。
借助阿里的集團化優勢,釘釘的AI能力建設是基于通義千問大模型的底座,因此通義千問過去一段時間的升級優化也直接傳遞給了釘釘。葉軍昨天提到,釘釘底層的模型參數規模已經從最早的4B更新到了200B。
根據《新立場》在現場了解到的情況,釘釘這次推出的AI助理在上面提及的記憶、規劃等能力上,都有著不俗的表現:
感知能力。在獲得授權后,AI助理可以獲取你的工作上下文信息,如聊天、日程、待辦、文檔、任務、審批等信息,它將對用戶工作的上下文、所處的位置和參與的事項獲得深入地了解,并根據工作場景,自動完成日程安排、信息摘要、業務流程等任務的執行。
記憶能力。AI助理通過不斷學習記憶個人或組織專屬的知識,在獲得授權后以對話的方式,生成結果或開展數據分析、執行任務;它能在用戶日常的使用中,結合上下文的短期記憶,來提升創作、會議、待辦、生產數據等任務的生成與執行效果。
規劃能力。AI助理能圍繞用戶的需求目標,規劃分解任務,并自動執行計劃,調用相應的技能來逐步執行任務。
跨應用程序的任務執行能力。AI助理可以與釘釘上的開放API、連接器、生態應用、自建應用無縫連接,幫助用戶、企業在一個對話窗口,便可方便快捷地使用豐富工具。從現場的演示看,甚至它還可以借助開放接口,與釘釘外的視頻、資訊、電商等各類第三方APP連接。比如,企業創建的差旅AI助理,可以根據指令在第三方平臺完成差旅訂機票、酒店、行程安排等工作。
當然,相較于AI助理這個產品本身,釘釘同時官宣的AI助理市場可能更為重要,因為它解決了資源復用和用戶激勵的問題。
從形式上看,如今跟釘釘AI助理和AI助理市場最接近的產品,應該是OpenAI的GPTs和GPTs商店。不過跟OpenAI作為一個純粹的技術公司不同,釘釘已經深刻參與了中國企業的數字化進程。這意味著大量的釘釘AI助理將直接受到實際業務的驅動產生,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同企業現有的數字化流程整合,因而更貼近落地創造價值。這將是釘釘AI助理市場跟GPTs商店的差異點,即用應用和業務場景優勢吸引用戶加入,也讓AI助理的創建者從剛需和高頻使用的過程中獲取收益。
比如相對傳統的農食行業,由于很多知識和經驗都是非標的,對不同崗位員工的培訓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煜蜂N售員可能一個月就能背下產品說明書,但農食產品銷售人員往往需要一年才能把各季的農產品摸透。針對這些痛點,農食企業佳沃借助釘釘AI能力,通過和佳沃自身知識庫和業務數據相結合,創建了綜合AI助理“小佳”,種植經驗的交流、更精準的產量預測、更有效的倉儲管理都能一站式解決。
02、 創意成為生產力,想到就能賺到
對于這場由大模型掀起的智能技術革命,我們今天仍然不能確切地知道它會把我們最終引向何方。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一場生產力的革命正在發生。
然而,雖然這種分工機制在客觀上是必要的,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絕大部分事業不只需要個人的智慧和努力,更需要調動充分的資源才能辦成。以最典型的內容行業為例,從想法到作品就得經歷一個相當困難的過程。比如劉慈欣在娘子關發電廠,僅憑個人的閑暇時間就寫出了《流浪地球》這部小說原型。但當郭帆想要把它拍成電影搬上熒幕的時候,數以千計的工作人員需要在幕后折騰大半年。 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是世界的分工逐漸變得越來越精細化。推動這個趨勢發生的是兩個方面的力量。一是因為分工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帶來更多的產出。二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世界運行的邏輯愈加復雜,客觀上造成一個人再努力也只能理解它的一小部分,在極其有限的范圍內發揮極其有限的作用。
生成式大模型的到來正在改變這種狀況。
不久前,一款名為Pika的人工智能視頻生成工具爆火。這個由4名華人構成的創業公司,成立僅半年時間就獲得了2億美元估值。利用這款工具,只需要輸入一段文字,給出對應的人物、場景、風格等需求,Pika就能生成你需要的視頻畫面。比如,輸入“穿著太空服的馬斯克,3D動畫形式”,軟件就會給出動畫形象的馬斯克,背后是騰空而起的一發火箭。
盡管從實際的使用體驗看,目前類似Pika的視頻生成工具還并不成熟,視頻存在時長有限、分辨率不夠、內容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但一個確定的趨勢是,在AI加持下,從想法到作品的巨大鴻溝將被彌合,并且不只限于視頻,還包括其他藝術創作、軟件開發等各個領域。對于擁有創意的普通人來說,未來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就將等同于一支軍隊。
事實上,在很多科技公司內部,產品經理和研發團隊的配比已經發生了變化:當AI能完成越來越多的研發工作,產品實現占據的權重就會逐漸讓位給產品設計。
就其本質而言,釘釘這次發布的AI助理其實也是這個趨勢的一部分。只要你有想法,創建一個AI助理只需要三步:
為AI助理定制專屬的名稱、頭像;
選擇特定知識庫、文檔或上傳文件,對AI助理進行訓練;
為AI助理配置需要的AI能力,可直接選擇官方能力,或者配置自定義能力。
自定義能力包含企業自建系統、第三方應用、釘釘生態應用等等,也包含配置各大電商、視頻、新聞、搜索等等各類平臺的開放API,實現開放連接能力。
AI Agent的普惠正在為人們抓住風口提供更強大的工具。
跟Pika這些著眼于特定任務的垂直軟件不同,釘釘更多似乎想讓用戶在釘釘上長出一個個“Pika”。
釘釘為AI助理的創建預置了智能問答、圖像生成、內容創作、數據統計等高頻的官方AI能力,用戶僅需簡單配置后即可使用。針對開發者、IT團隊,支持通過釘釘AI PaaS快速開發自定義的AI能力,通過釘釘開放的API、連接器,與SaaS應用、本地系統等原有系統連接;也可以獲取外部平臺的開放API后,連接購物、視頻、外部網站等各類第三方平臺。
在這個能力底座的支撐下,未來釘釘上將會涌現出大批的優秀AI應用,其中可能就包括了下一個Midjourney或者Pika,這是創業者不可錯過的風口。
在大會現場,葉軍還宣布啟動釘釘AI助理創造大賽,激勵企業和個人立足具體的業務、辦公和生活場景,創建創新、實用的AI應用。每類場景按照不同的評審標準決出獲獎者,分享百萬獎金。除了獎金和獎項,參賽者在大賽過程中將獲得專屬的技術和社區支持,通過社區活動、社群交流獲得更多創新靈感。
所以,那些有想法的普通人,首先可能需要的是轉變思維方式。因為過去我們談到創業時,不可避免地把它跟風險聯系得很緊密,于是創業就帶有賭的成分,需要有搏一把的勇氣。但如我們上面提到的,這個邏輯在釘釘AI助理這個問題上并不適用,你的創意就等價于你的生產力。
創業從來最缺的就是idea,但幸運的是,這次也只缺你的idea。
03、寫在最后
在9日的發布會上,總裁葉軍給釘釘的AI超級助理訂了個很直白的目標:計劃在3年內打造1000萬個AI超級助理。這個不小的數字顯然不是拍腦袋決定的,三年前釘釘給低代碼應用立了個相同的flag,到今天已經順利實現。 相較于低代碼應用,AI助理無疑進一步降低了參與門檻,“人人都是開發者”進化到了“人人都是創造者”。 所以《新立場》的預期是,“7億用戶造出千萬助理”這事肯定會發生得更早一些。
但需要注意的是,寄希望于用AI賺錢的創業者現在已經有了行動的緊迫性。
釘釘龐大的生態和多樣化的業務場景的確意味著豐富的長尾需求,所以無論是出于個性化或者技術嘗鮮的目的,AI助理一定會層出不窮,長期保持“產能旺盛”的狀態。然而對于創業者來說,發現機會、盡早入場、跟釘釘AI助理生態同步壯大成長才是搞錢的最佳姿勢,你的創意和錢包都沒必要等。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