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雷科技(ID:leitech),作者:雷科技。
作為全球最大的科技盛會,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無疑是觀察科技行業變化最好的窗口。
今年也不例外,美國當地時間1月9日~12日,CES 在拉斯維加斯迎來了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余家參展商,參會者超過13萬人,其中就有超過1114家中國企業在現場展示新技術和新產品。
而縱觀本屆 CES,AI 毫無疑問成為了主角,大量產品都開始深度結合最新的生成式 AI 技術,從手機到 PC、AR 眼鏡、電視、冰箱、汽車,還有各類家庭機器人以及各種產品。某種程度上,AI 正在通過這些消費電子產品,變得無處不在,無所不能。AI 硬件大爆發
CES 開幕前夕,三星搶先召開了主題為「All for AI:人工智能時代的互聯互通」的活動,一舉發布了大量新品,其中大部分都加入了 AI 的支持。
在電視里內置 AI 處理器 NQ8AI Gen3,支持 AI 自動「升級」低分辨率內容,AI 優化語音和背景噪音等;在冰箱里配備 AI Vision Inside,支持識別冰箱內多達33種不同食物并自動打上「推薦食用日期」等標簽;在洗烘一體機里使用深度技術,學習不同衣物的特點以及不同用戶的習慣,從而實現個性化的洗衣和烘干。
三星是一個非典型的典型代表。非典型在于三星是一家全球范圍的大型集團,業務涵蓋太多領域;典型在于,消費電子各個領域的其他公司也都在基于 AI 重新思考產品。
比如法國公司 Baracoda 展出了全球首款基于生成式 AI 的智能鏡子 BMind,可以根據用戶的精神狀態提供個性化措施,如光療、引導冥想和自我肯定等,以改善情緒。
又比如本屆 CES 就殺出了一匹黑馬——個人 AI 硬件設備 rabbit r1,由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初創公司基于最新AI 技術打造,通過語音指令就能實現復雜的應用和服務操作,開售首日賣出了1萬臺。
如果說 BMind、rabbit r1是基本建立在最新AI 技術上的產物,那 CES 上更多的 AI 硬件則是在已有的產品形態上,通過結合 AI 增強和釋放產品的潛力,最典型的代表就是 PC 和 XR。
聯想、華碩、戴爾、惠普、宏碁、微星……幾乎所有主流 PC 廠商都在主打 AI PC,比如聯想就發布了全球首款商務 AI PC —— ThinkPad X1Carbon AI,配備 Creator Zone 生成式 AI。
處理器廠商繼續高舉高打。英特爾自不必說,早早就扛起了 AI PC 的大旗,這次還推出 AI 增強型車載 SoC,支持生成式 AI 和基于攝像頭的駕駛員/乘客監控系統。AMD 這邊則是推出全新銳龍8000G 系列臺式機處理器,首次將 NPU 加入臺式 PC 處理器。
XR 這邊也是百花爭艷,包括雷鳥創新、XREAL、Meta、Magic Leap 等廠商也都帶來了自家最新的技術和產品。雷鳥創新還在1月9日發布了新一代 AR 眼鏡雷鳥 X2Lite(海外名:RayNeo X2Lite),內置大模型語音助手 Rayneo AI。 爆發之下 AI 到底帶來了什么?
從 ChatGPT 開始,生成式 AI 已經證明了最新AI 技術的飛躍,而 AI 作為一種橫向技術,可以跨越每個垂直行業。但 AI 硬件,不僅僅是在硬件上整合 AI,更重要的還是如何結合 AI 能力提高產品體驗。
就以雷鳥 X2Lite 為例,在光學顯示方案上采用了第二代雙目全彩 MicroLED+衍射光波導,機身僅重約60g,基本解決了 AR 眼鏡在顯示和佩戴體驗上的痛點。與此同時,雷鳥也在深度結合生成式 AI 技術,嘗試解決 AR 眼鏡的人機交互問題。
交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鍵鼠和 GUI(用戶圖形界面)之于 PC,觸控之于手機,都完全改變了人類和機器交互的方式。但在 AR 眼鏡上,不管是配件(手柄、智能指環)還是手勢操作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前者挑戰了更自然的用戶習慣,后者存在算力、成本、重量與體驗之間的矛盾。
大語言模型帶來的變化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 AI 有了超強的「對話」能力。依靠大模型語音助手 Rayneo AI,雷鳥 X2Lite 可以支持多輪自然語言對話、行程規劃、便捷百科問答、頭腦風暴等多項能力以及 AI 輔助翻譯。
具體到實際,用戶在很多場景下就不需要不斷重復:掏出手機、解鎖、打開 App、操作完成、鎖屏并放回口袋,在佩戴雷鳥 X2Lite 的情況下直接呼出語音助手,用對話的方式解決需求,把操作隱藏在后臺。
我相信,這不僅是雷鳥一家正在做的,也是未來所有 AR 硬件廠商都要做的,而且 AI 還會更加深入到交互設計之中,承載更多更廣泛的場景。
雷鳥創新創始人兼 CEO 李宏偉表示,AR 眼鏡的信息交互與感官系統的高度一致性,使得我們可以放心地讓 AI 作為大腦,讓 AR 眼鏡負責無感交互。AR眼鏡可以適應更多的場景,并通過眼動和手勢實現完全無感的自然交互,所以雷鳥創新認為,AR 眼鏡是 AI 的最佳載體。
在雷鳥 X2Lite 之外,本屆 CES 其實還有一些產品也找到了 AI 硬件的「結合點」。比如前文提到過的「黑馬」rabbit r1,基于「大型行為模型」(Large Action Mode,簡稱 LAM)打造。
rabbit r1是在通過生成式 AI 技術學習用戶使用各種應用和服務的方式,再通過模仿和執行實現「張口就來」——對它說要打車去哪里,r1就會理解用戶意圖并在云端進行自動化操作,再將結果輸出到 r1的屏幕上。
再有,三星 Ballie 作為一款 AI 家庭陪伴機器人,可以通過底輪、攝像頭以及其他傳感器在家里自由移動,還內置了一臺投影儀可以用以視頻通話、視頻播放等場景以及圖形反饋。
但按照三星的說法,最能體現 Ballie 智能的地方,也在于用戶也能通過「對話」的交互形式讓 Ballie 執行特定任務,Ballie 會準確理解用戶的意圖并且在過程中不斷學習、優化。 寫在最后
如果說2023年最大的科技趨勢是 AI 軟件的變革,隨著 AI 芯片、端側大模型的普及,AI 硬件的變革就幾乎可以斷定將是2024年科技行業最大的變化之一。
但 AI 是技術,不是產品,無法直接產生用戶價值,所以留給2024年和所有消費電子廠商的共同命題是:AI 時代如何做產品。
任何變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算不考慮初代 iPhone 之前數十年對于「手持計算機」的探索,也花了好幾年才確定今天智能手機的產品形態。
AI 硬件亦然。在不久前,《MIT 科技評論》雜志就將幾個月前火過的 AI Pin 列入「年度爭議性技術」,rabbit r1也好,Ballie 也罷,同樣都存在不可回避的缺點,但你無法否認一點:
AI 正在改變消費電子產品,也必將改變。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