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谷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過去五年中激增了近 50%,主要原因是其用于人工智能運算的巨型數據中心耗電量驚人。根據谷歌周二發布的 2024 年環境報告,該公司距離其 2030 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似乎漸行漸遠。
報告顯示,2023 年谷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1430 萬噸,相比 2019 年增長了 48%,較上一年也增加了 13%。報告中,谷歌將這一排放量上升歸因于“數據中心能耗增加和供應鏈排放增加”。
“隨著我們將更多 AI 技術融入產品,預計未來排放量將因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帶來的能源需求而居高不下,實現減排目標面臨挑戰,”報告中寫道。
IT之家注意到,谷歌的這份報告揭示了人工智能爆炸式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影響。谷歌、微軟、亞馬遜、Meta 和蘋果等科技巨頭正計劃斥資數十億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研發,但訓練人工智能模型需要消耗極其龐大的電力。此外,使用人工智能功能本身也會消耗大量電能。2023 年,來自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Hugging Face 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單個圖像所消耗的電量,足以給一部智能手機充滿電。據《金融時報》報道,伯恩斯坦分析師表示,人工智能將“使美國電力需求增長速度翻一番,總耗電量可能在未來兩年內超過當前供應水平”。
上個月,同樣承諾在 2030 年代末實現“碳負排放”的微軟也發布了其環境報告,報告顯示,由于數據中心建設增加,其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自 2020 年以來增長了近 30%。
谷歌的報告中提到,由于人工智能工作負載的增加,其數據中心為保持冷卻而使用的水量也大幅上升。2023 年,谷歌的數據中心用水量比前一年增加了 17%,達到 61 億升,這相當于美國西南部地區大約 41 個高爾夫球場一年的灌溉用水量。
“隨著我們業務和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們預計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會在下降之前有所上升,才能最終實現既定的絕對減排目標,”谷歌的報告中寫道,但并未解釋排放量下降的具體原因。“預測人工智能未來對環境的影響復雜且不斷變化,我們過往的歷史趨勢可能無法完全捕捉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軌跡。隨著我們將人工智能深度集成到我們的產品組合中,人工智能和其他工作負載之間的區別將變得不再那么重要。”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