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擅長制造爆款的內容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定位為“故事生成助手”的AI工具。
7月初,僅靠網友自來水傳播,該產品在一周內新增用戶過萬。
在產品官網上,研發團隊如此介紹道:“用AI快速生成連續、一致的角色與故事……幫助任何人零門檻創作故事影集。”
這款AI工具叫“OneStory”,背后開發公司是創壹科技。雖然在AI領域,這家公司還是個生面孔,但在短視頻、短劇等熱門內容賽道他們已經成功打造了多個爆款內容IP:
有虛擬美妝數字人“柳夜熙”。
“柳夜熙”于2021年10月31日發布第一條視頻。短短2分鐘的視頻,融合了懸疑+美妝+劇情+后期特效技術,出手即爆款,隨后迅速走紅網絡,是2021年新媒體領域的“現象級”虛擬人。
目前,“柳夜熙”在抖音平臺上粉絲量超過700萬,在小紅書、快手等平臺上的粉絲量也都達到了百萬級。
創壹科技旗下還有“慧慧周”“非非宇Fay”“宇航員小五”等多位頭部短視頻達人。
其中,“慧慧周”以特效短視頻作品見長。2023年,“慧慧周”與抖音聯合出品爆款懸疑短劇《柒兩人生》,全劇90分鐘中60%的內容采用虛擬制片制作,是國內首部虛擬制片網絡微短劇。
創壹科技從虛擬數字人、到虛擬制片,再到如今推出AI產品OneStory,背后的思考路徑是怎樣的?內容公司下場做AI工具的優勢在哪兒?從內容公司生長出來的AI工具,能更好地服務創作者嗎?最近,“AI新榜”和創壹科技AIGC產品技術負責人順宇、產品負責人Allen聊了聊,試圖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
從0到1,
OneStory是如何誕生的
OneStory現階段的產品形態更像是一款使用AI提效的分鏡工具。
僅需輸入一段故事大綱或上傳劇本文件,OneStory就能生成詳細的分鏡頭表和故事板。
確認好畫面和構圖之后,OneStory目前還支持根據分鏡圖一鍵生成故事視頻。
分鏡是傳統影視制作中的關鍵一環,相當于影視劇集的“藍圖”,需要創作者提前將視頻中每個鏡頭的視覺元素、人物動作和鏡頭運動等信息,用圖畫或文字腳本的方式呈現出來。
常見的應用場景是影視制作中輔助劇組內部人員溝通,或是在廣告片等商業項目中向甲方直觀傳達創意概念。
用AI實現分鏡自動化,未來或許還能解放不少影視圈的“靈魂畫手”。
網傳國內知名導演姜文曾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畫的分鏡頭手稿,主打一個抽象,導演本人能看懂就行。
圖源:網絡
“適合創壹體質的AI方向,我們內部也思考了很久,考慮到當時的技術發展情況和對未來的一些預判,我們覺得開發一款分鏡工具是非常好的切入點。”順宇表示。
順宇是OneStory這款產品誕生的核心推動者。他畢業于上海交大計算機專業,研究方向是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出于對內容創作和AI工具的研究熱情,于去年6月份加入創壹科技。
他跟我們補充介紹道,OneStory特點是可以生成具有連續一致性的圖像,定位上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分鏡工具,而是一個涵蓋內容創作全流程的AI工具。
“當時我們的一個預判是,分鏡會是未來AI內容創作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順宇認為,分鏡本質上是一種促進上下游協作交流的工具,一方面應用在創壹公司內部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分鏡盡管在傳統拍攝中并不是必需品,但對于AI來說,分鏡在很大程度上是至關重要的。
當前AI視頻有一個經過眾多創作者驗證的成熟工作流:先用文生圖工具(如Midjourney)生成視頻畫面關鍵幀,再用AI視頻工具(如Runway、可靈等)圖生視頻。
除了視覺效果需要仰仗文生圖工具提供可控性,劇情向的視頻最終敘述效果如何,更是取決于文生圖工具所生成的畫面關鍵幀在人物和場景上的一致性。
文生圖工具生成的畫面關鍵幀體現在OneStory產品上,即是其生成的一幀幀分鏡圖。
以往用文生圖工具生成的畫面關鍵幀往往需要創作者做好素材管理。隨著素材數量增加以及創作團隊規模的擴大,素材管理的難度也會隨之提高。
早前全球首部在洛杉磯舉行首映式的AI電影《Our T2Remake》的制作人之一Junie就曾向我們透露,這部時長近90分鐘的AI電影,每個細分章節都有分鏡頭表,為了保持角色一致性,還會針對主要角色進行特定的Lora訓練。
在OneStory之中,無論是素材管理還是分鏡頭表,都可以通過AI一鍵完成。無需創作者在各個軟件中頻繁切換,從而提升整體創作效率。
能夠快速找到垂直細分賽道的用戶需求,是內容公司下場做AI工具的核心優勢之一。
“創壹作為一家內容創意和生產力較強的公司,有這個基因和能力去做這個事情。我也一直在告訴團隊,我們應該把其他部門看作是我們的B端大客戶,去思考如何幫助他們實現真正商業級應用的影視內容產出。”
據順宇和Allen介紹,OneStory從前期開發到產品打磨,都與公司內外部的創作者進行了深度交流,所以深知創作者使用AI工具進行生產的創作痛點。
在創壹公司內部,包括OneStory在內的AI工具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順宇表示,根據不同的項目,AI工具在整體制作流程優化方面能夠帶來30%至90%的效率提升。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創壹旗下短視頻達人“宇航員小五”最新發布的幾條視頻,基本上做到了90%的AI全流程嘗試。
“視頻中小五看手機的畫面,實際上是AI做的,但對大很多觀眾來說已經看不出是AI做的了”,順宇表示,在“宇航員小五”賬號上的AI視頻內容嘗試,效果是超出團隊預期的,雖然數據表現“不是特別好”,但就內容質量而言,整體“AI味”并不明顯,很多場景,尤其是與主角小五相關的場景已經完全看不出是AI做的了。
創壹內部還利用OneStory復刻了一條“柳夜熙”播放量過億的爆款視頻,既探索了AI在短視頻領域的實際應用效果,又起到了為產品引流的作用。
一周新增用戶過萬,
誰在悄悄用OneStory?
“產品是在今年6月4號悄悄發布的,到7月份開始有一定影響,這期間我們并沒有花錢做大規模宣傳。因為早期產品需要一定的用戶數據來打磨,否則產品推得越廣,流量反噬的風險越高。”
Allen解釋說,OneStory在7月初用戶開始呈現顯著增長,得益于當時收獲了第一波“自來水”用戶,其中主要是影視制作相關背景的專業用戶占多數。
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用戶案例是,一個在B站上有十幾萬粉絲的UP主“老白的分鏡”做了一場OneStory的產品實測直播。
“他可能本身就是搞分鏡這塊的專業人士,用我們的產品做在線直播,我們和他在前期是沒有任何溝通的”,Allen強調說,“我們當時抱著既忐忑又興奮的心情去圍觀了一下,然后發現其實我們這個產品發出去的第一版,如果100分是滿分的話,應該能拿到60分的及格分數。”
在Allen看來,OneStory產品選擇的方向,是目前文生圖領域一直沒有完全解決的針對創作者的一個痛點。也因此,很多專業的創作者會帶著好奇的心態去嘗試新產品,這給OneStory帶來了第一波流量。
目前,針對OneStory這款產品,創壹AIGC團隊已經建立并運營了十幾個用戶群。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團隊快速跟進用戶反饋,主打一個“聽勸”;另一方面,Allen強調,這些群的退群率都很低,可以看出用戶對這款產品的關注和興趣是很高的。
Allen還補充提到,OneStory的人均使用時長在幾十分鐘左右,這在網頁端產品中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用戶愿意投入時間使用該產品,也從側面體現出產品有一定的市場空間和潛力。
根據后臺數據和用戶反饋,Allen認為OneStory的用戶類型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專業用戶,他們在影視相關領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
第二種是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的用戶,他們可能是愛好者或者在行業里沒有做到特別頭部的公司或崗位,但也有想利用AI工具發布一些作品的需求;
第三種是普通創作者和純粹的消費者,他們使用OneStory主要是出于興趣或希望嘗試創作簡單的繪本等作品。
“專業用戶提出的反饋是最多的。”Allen坦言,產品上線后,他抱著“會被用戶罵”的心態,看了很多用戶的反饋意見,專業用戶普遍認為這個工具是有用的,但也有“不好用的地方”。
在Allen看來,這些“不好用的地方”,用戶提出的標準是專業影視制作的內容標準,即“我想要做一部院線電影,但你們的工具還沒有這些功能”。
對他來說,這點是相當“驚喜”的,證明第一版產品已經吸引住一批專業用戶,而專業用戶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覆蓋后兩種用戶的需求。
“除了滿足專業影視向的需求,我們也在逐步解決一些由于網站性能問題導致的圖片加載失敗等問題。其次,用戶討論比較多的是圖片連續性和角色一致性,有人反饋生成效果很好,有人反饋生成效果不符合預期。首先這肯定和我們平臺的功能優化有一定關系,但由于AI產品的隨機性、不同用戶的使用方式,導致這種情況在現階段是不可避免的。”
接下來第二階段的增長,Allen表示,產品還處于一個穩步推進、快速迭代的階段,因為創壹本身做內容的基因很強,所以之后會在微信公眾號、B站上發布一些產品教程或相關的內容,逐步向外推廣,“短期增長策略以內容獲客為主,用戶口碑傳播是核心的轉化”。
7月29日,OneStory正式上線AI視頻生成功能,并推出付費會員訂閱制,開啟商業化探索。目前,用戶還是可以繼續免費使用OneStory的基礎功能,生成分鏡圖片,但在數量和頻次上有一些限制。
此外,出于算力成本考慮,OneStory的視頻生成功能需要單獨付費,一次圖生視頻的價格為3元人民幣。
針對該定價,順宇表示,定價和成本是大致持平的,甚至還會有虧本的情況。
他解釋說,產品背后自研算法的部分需要購買服務器,目前整個服務器市場的價格偏高,并且視頻生成功能非常消耗算力,所以對普通用戶來說,這個定價肯定是貴的。
但對專業用戶來說,如果這個功能生成的一個5秒鐘的片段可以用在柳夜熙和慧慧周的視頻里的,那就是非常有價值的,能夠節約的成本以萬為單位。
“我們也需要市場的反饋,如果用戶不愿意付費,那么這個方向可能存在問題。讓用戶付費也是一種PMF驗證方式。”Allen向我們透露,OneStory付費會員訂閱制上線后,即便是單次付費價格最高的年度會員,也呈現出穩定的增長,證明產品在市場上已經找到了一定的契合點。
為了響應用戶需求,近期OneStory即將發布一系列新功能,包括圖片精細編輯、圖片多尺寸選擇和角色庫擴展等。
開發圖片編輯功能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用戶的“抽卡”次數。
“圖片編輯原理很簡單,就是讓用戶多輸入一些東西。比如,用戶可以在畫面左上角畫個框,指定人物出現的位置,相比文本描述“男人在左邊,女人在右邊”,這樣可以解決文生圖模型對方位理解較差的局限,通過UI界面交互,用戶可以結合文本和簡單的圖形操作來控制畫面內容。”順宇補充道。
不止做分鏡工具,
一家內容公司的AI野望
“我們最初想把OneStory打造成一個專業的分鏡工具,但從公司內部了解到,專業人士對分鏡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求很強的一致性,并且需要具備3D空間操作和建模的能力。”
大的迭代方向和定位上,順宇表示,除了滿足專業創作者的分鏡需求,在產品上線后,團隊發現很多用戶不僅僅是把OneStory當分鏡工具去使用,“有些用戶會用它做宣傳片,包括校園安全教育的圖文或短片”。
“往生產力工具方向迭代,同時用OneStory結合AI視頻做純AI工作流,這是我們未來的核心探索方向。因此,無論是從目的還是意義上來看,OneStory肯定會在當前階段以及未來的發展中超越分鏡工具的概念。”
將OneStory打造成一站式AI影視制作生產力工具,是第一階段目標。在此基礎上,順宇認為,利用創壹在內容創作和IP開發上的優勢,OneStory在之后也未嘗不可能會發展成為一個以工具為基礎的內容社區平臺。
“AI分鏡只是這個產品的第一步,保持工具能力不斷迭代的同時,打造創作者和內容消費者的內容社區也會是這個產品的未來方向之一。”Allen強調。
創壹科技創始人謝多盛是導演出身,在內部溝通時他提到自己入行以來,用的大部分軟件都是國外的。
這也讓順宇思考,中國互聯網做內容、做應用很厲害,為什么厲害的工具性產品卻很少。
AI原生應用讓他看到了新的機會。
“之前我們用Photoshop,打開后就是一整排的操作欄,使用起來很復雜。而AI原生應用的好處是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只需要點擊一下、畫個框、拖動一下,再輸入一些文字,就能生成用戶需要的內容。”
相比傳統生產力工具Adobe復雜的操作界面,OneStory的產品設計從一開始就考慮到了AI的接入,從AI原生應用的角度出發,考慮用戶交互和整個產品的設計邏輯。“在人物一致性上OneStory有自研算法,同時我們也在跟進市場上的新模型和新技術,不斷優化自身的算法和功能,對與各家大模型公司的合作也持開放態度。”Allen補充道。
實際上,OneStory并不是市場上唯一一個提供AI分鏡制作功能的產品。
同一賽道,既有做圖像產品起家的美圖公司推出的AI短片創作工具“MOKI”提供分鏡功能并且產品目前已經進入內測階段,大廠字節旗下的AI視頻創作平臺“即夢”也上線了相關功能。
更不用說在AI視頻賽道競爭進入白熱化的當下,新入局的玩家也把分鏡當成了產品的標配功能。例如,阿里達摩院最近推出的一站式AI視頻創作平臺“尋光”就把“分鏡故事板一鍵創建”當作核心功能點放在主頁宣傳。
面對激烈競爭,Allen表示,其他玩家的加入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需求是明確的,他不需要糾結或說服任何人,不用跟別人論證這是不是偽需求。
如何解決圖像或視頻生成的一致性,實現真正的商業化落地應用效果,是整個行業共同面對的問題。
一旦模型底層技術實現新突破,AI視頻類產品進入大規模商業化階段,對創壹這類強內容公司來說,或許就會迎來真正的主場。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