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模大戰”顯然已經演變為“千模大戰”。
據《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4年)》統計,目前,全球的基礎大模型有1328個,中國的大模型也達到了478個,約占全球數量的36%。
這也折射出來,雖然Open AI憑借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估值將達到800億美元,一騎絕塵,但其實生成式AI相關企業呈現出來短期噴涌而至,各類產品發布周期越來越短、越來越密,相對的,商業化落地速度也被一再提及。
畢竟,不論大模型如何多,怎樣快速實現商業化變現,率先把大模型跟具體場景結合,最先沖到商業價值的終點線,才會是這一輪大模型競爭的贏家。
尤其是,國內各家相關企業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把進程一再推前,進入AI發展的深水區,各家企業必須使出渾身解數才能靠自己的獨特競爭力獲得一定的江湖地位。
當下,正值財報季,以云天勵飛為例,其半年報顯示,云天勵飛營業收入2.89億元,同比增長97.4%。這也是一份關于AI發展非常圓滿的答卷。
“多位一體”的AI戰略初顯成效
為何以云天勵飛為例來講述生成式AI的突飛猛進?這是因為,云天勵飛是業內少有的既有自研大模型,又有自研AI芯片的企業。隨著未來大模型的應用不斷深入,邊緣AI市場將越來越廣闊。
而且在大模型普遍追求規模效應的當下,云天勵飛提出邊緣AI戰略,以及其基于邊緣AI平臺的三大業務領域:智能硬件、智算運營、智慧行業,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之”,但剛發布的2024年半年度報告,卻驗證了云天勵飛自身發展的前瞻性和獨特性。
為何這么說?“行業+大模型”市場不斷擴大,這本身就為云天勵飛智慧行業相關業務帶來新的增量。
目前,云天勵飛早已形成城市治理、智慧交通、智慧應急、智慧城管、智慧園區、智慧社區、智慧泛商業、智慧道路巡檢、智慧警務、低空經濟、智慧教育等行業產品與解決方案體系,并結合多模態大模型技術特點和行業需求,持續拓展創新業務。
也因此,今年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24大模型示范應用案例》中,云天勵飛與深圳市龍崗區打造的數字政務行業大模型入選。
究其原因,就是在智慧交通和智慧警務解決方案中,云天天書大模型在事件分撥、處置、分析等環節均發揮重要作用,為提升效率、提高服務質量作出重要貢獻,助力城市實現了交通的智能調控以及公共安全事件的有效預防。
此外,云天勵飛在今年上半年還格外重視智慧教育業務。云天勵飛提出公司提出了 Fly計劃,致力于構建全面、立體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態系統,為學生、教師和學校帶來顛覆式的教學體驗。
再看智能硬件,云天勵飛選擇自研和收購兩條腿走路。半年報中,云天勵飛基于自研“云天天書”大模型和神經網絡處理器,打造出了面向各類邊緣AI場景的各類硬件設備,包括 AI 芯片、與華為昇騰合作打造的“天舟”大模型一體機等,并獲得了業界的一致好評。
這其中,云天勵飛還推出了融合“云天天書”多模態大模型能力的警務安全智能終端,具備萬物識別、自然語言檢索、警務知識咨詢等功能,可全面助力基層警務人員提升執法水平。
另一方面,今年3月,云天勵飛直接收購智能穿戴方案設計頭部公司岍丞技術。而后者的產品則主要應用在華為、榮耀、OPPO、VIVO、安克、boAt、Noise等品牌的終端產品上。
收購岍丞技術后,云天勵飛得以積極探索“大模型+智能可穿戴”相關產品。尤其是7月,云天勵飛還注冊了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嚕咔博士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人工智能硬件銷售、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等。極有可能是云天勵飛為進軍C端智能硬件市場做的準備。
至于云天勵飛倚重的“智算運營”則更不用多少,早在2023年,云天勵飛就開始深度布局智算行業,不斷在技術能力、集群運營管理、客戶資源、供應鏈渠道等方面積累自身核心競爭力,在同行業中資源儲備較為齊全。
據悉,云天勵飛自 2023 年起在芯片方面,云天勵飛有芯片自主研發能力。去年底發布大模型推理芯片DeepEdge10;今年推出采用D2D Chiplet技術,基于DeepEdge10芯片平臺打造的大算力芯片DeepEdge200,并打造了IPU-X6000加速卡。
在大模型訓練方面,云天勵飛甚至自主研發了千億級大模型“云天天書”,并在大模型的研發過程中積累了一系列算力調優、提升模型訓練效率的技術平臺和相應工具,并將上述技術沉淀嫻熟地運用在 AI 算力服務中,幫助客戶提升模型訓練及算力利用效率。
半年報也顯示,今年6月,云天勵飛與德元方惠簽署AI算力運營合作協議。德元方惠將向云天勵飛購買AI訓練及推理異構算力服務,總算力規模約4000 PFLOPS,該協議在未來三年服務期內將為云天勵飛貢獻約16億的營收。
未來,云天勵飛亦可在超大規模異構高性能算力集群中,將自研推理卡與高性能訓練算力相結合,為自研推理卡落地打開場景觸角,搭建生態,為行業帶來更豐富的算力服務。
從長遠來看,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離不開邊緣AI的支撐。從自動駕駛、機器人/具身智能到 AI PC/phone,面向現實世界,基于設備端智能化的邊緣 AI 正逐步發展壯大。
越來越多行業巨頭開始擁抱邊緣 AI,一方面,谷歌、微軟、Meta 等都推出了輕量化大模型支撐邊緣 AI 的應用;另一方面,蘋果、英偉達等巨頭推出邊緣 AI 芯片,應用在 AI 手機和機器人上,支撐邊緣端的大模型運行。
邊緣 AI 讓物聯網升級成為 AIoT,助力大模型落地。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隨著 AIoT 的發展,未來 3 年邊緣智能硬件設備將保持 5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
“蛋糕做大”的競爭下如何快速成長?
從2023年至今,做大模型、做生成式AI到底能不能賺錢,其實一直是行業里熱議最多的話題。
根據Bloomberg Intelligence披露的數據,2023年全球生成式AI市場整體規模約為670億美元,預計2029年及2032年將分別達到7280億美元和1.3萬億美元,2022-2032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2%。
也因此,在早期大模型狂熱至今發展一段時間后,業內普遍達成了一個共識:此次大模型應該是一場“蛋糕做大”的接力競爭賽。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也曾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基礎模型對商業社會及日常生活所產生的革命性影響越來越顯著。
這首先,對于企業來說,自身發展壯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比如,6月6日,云天勵飛就發布公告,其與德元方惠簽署《AI算力運營合作框架協議》。德元方惠將向云天勵飛購買AI訓練及推理異構算力服務,總算力規模約4000PFLOPS,該協議直接預計在未來三年服務期內為云天勵飛貢獻約16億的營收。
云天勵飛當然是一抹行業縮影,其背后正是業內都看到,大模型對各行各業影響之大可以說史無前例,將引領千行百業數智化創新發展,也有更多的新生力量不斷蓬勃發展。
當然,一體兩面,無論是各類基礎設施的完善,還是目前格外熱鬧的價格戰,使得競爭實力差的企業更多只是曇花一現快速退出市場,也使得更多專注于大模型的公司不得不考慮自身所面臨的更大資金壓力。
那么,另一方面就是不斷加劇的價格戰。
作為巨頭,李彥宏也判斷道,(大模型)價格戰幾乎不可避免。“但某種意義上講也不是壞事兒,當你足夠低,甚至免費的時候,就會有更多人有積極性來嘗試,去開發各種各樣的應用,大模型對于各行各業的滲透速度會更快。”
同為巨頭的阿里云就率先宣布通義千問大模型降價,其中GPT-4級主力模型Qwen-Long的API輸入價格從每千tokens 0.02元直降至0.0005元,降幅高達97%。對此,阿里相關人士就表示,這次降價旨在推動AI應用的爆發,預計未來大模型API的調用量將呈現成千上萬倍的增長。
緊接著,字節跳動的豆包大模型,也直接將AI使用成本從“以分為單位”降低到了“以厘為單位”的時代。百度、訊飛等等都緊跟其后,都進一步加劇了大模型領域的競爭,但同時也為整個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活力和創新空間。
具體而言,上游的基礎設施層,包括AI芯片、存儲芯片、數據層、算力層等,技術附加值高,市場集中度強,供應商議價能力較強。而下游的應用層,則面臨著消費者需求廣泛、應用程度不斷加深的挑戰。
但另一方面,各家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獨特競爭力,增加投入,以擴大自己的護城河。
科大訊飛近日披露的2024年半年報中,就顯示隨著星火大模型商業化落地不斷擴大、未來自我造血能力不斷增強,可以實現公司把握人工智能的產業紅利,長期的高質量、可持續增長。
而面對嚴峻市場形勢,科大訊飛管理層認為,當前還處在人工智能的關鍵歷史機遇期,公司在模型的源頭和應用落地上,堅持不能手軟,并在大模型商業變現到自我造血過程中的路徑和節奏已經逐步清晰。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達到21.91億,占營收比重達到23.5%,同比增加了5.35億。
云天勵飛也是這么做的。比如,云天勵飛早就在持續看好大模型進入成熟商業化階段后推理需求,并不斷在推理算力領域進行戰略部署。
2023年底,云天勵飛自研的神經網絡處理器NNP400T的DeepEdge 10 正式發布,可廣泛應用于AIoT邊緣視頻、移動機器人等場景,目前已在智慧交通、清潔機器人等領域進行應用。
此外,依托創新的D2D chiplet架構打造的推理卡已適配SAM CV大模型、Llama2、通義千問等國內外開源大模型,可承載大模型應用落地的大規模推理計算。
這也正如李彥宏所強調的,就市場本身而言,最終會回歸理性,最終還是要看誰的技術更好、效率更高。就過程而言,技術的優勢,也決定了競爭的可持續性。
所以,大模型大潮襲來后,所有的頭部廠商們一如既往地野心勃勃固然沒錯,但確實也只有憑借自己的獨特競爭力,才能在期待蛋糕做大的同時,奪得屬于自己的一杯羹。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