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8 日消息,2025 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汪萬福提到,有關部門可利用北斗網格碼為不可移動文物賦予唯一空間編碼,構建全域不可移動文物“文物 DNA”編碼 (數字身份證),實現厘米級定位與多源數據關聯,整合文物、生態、遙感數據,破除“信息孤島”。
IT之家獲悉,北斗網格位置碼是在地球空間剖分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適用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各種應用終端輸出的一種網格位置編碼,它與 GeoSOT 模型為基礎的相關編碼體系同根同源、一脈相承,設計上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相適應,可以精準定位文物具體位置。

▲ 圖源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官網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下一代北斗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參考有關部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2035 年前發展規劃》,其中提到國家計劃 2035 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統建設,將覆蓋地表至深空的各類用戶終端,以及與其他不依賴衛星的定位導航授時手段融合的各類用戶終端,實現用戶多場景、高精度、智能化使用。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