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市場,專域型具身智能機器人早已完成“厚積”,暗暗發力“薄發”。具身研習社盤點了業內關注度最高的八家工業具身智能、商業具身智能企業,詳細拆解其在具身智能的“進化”。透過八家企業,還原現階段具身智能商業化及發展潛力。
具身智能機器人唯一的衡量標準就是“好用”。該標準不僅是應用下限,更是具身智能機器人的頂層設計。“場景訴求”早已點出該脈絡,場景需要的是絕對穩定的作業能力和提質增效的應用目的,新生產力的落地絕不是“看起來炫酷”,而是“真的好用”。
從目前兩大派系來看,泛用型具身智能機器人更具有泛化能力,能完成復雜環境下的非標流程作業,承載著解決自動化流程關鍵樞紐的角色。但必須要承認的是,該應用能力仍在探索中,尚未完成規模化落地。而專域型具身智能機器人,更具有高穩定性和協作一致性,其已經切實解決了場景痛點,早已在工業、商用場景中不知疲憊的工作數年。
專域型具身智能機器人憑借“實際解決能力”驗證了其商業化的可行性,通過錨定垂直領域需求完成全球化商業落地,構建起「場景落地-數據積累-技術迭代-場景再延伸」的正向循環,成為一種具備閉環進化能力的新質生產力。
在技術大躍遷的當下,專域型具身智能機器人站在自身技術積淀與場景洞察的基礎上完成新進化。“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一樣,只不過巨人就是過去的自己”產業分析師夢夢對具身研習社說道。
再深一步探究,一方面,專域型具身智能機器人企業早已完成規模商業化布局,能聽得懂場景語言,做出解決場景潛在痛點的新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依托于過往產業鏈整合,專用機器人企業布局更快、成本更低,迭代能力也有明顯提升,不僅能率先完成生態卡位,還具備持續競爭力。
放眼市場,專域型具身智能機器人早已完成“厚積”,暗暗發力“薄發”。具身研習社盤點了業內關注度最高的八家工業具身智能、商業具身智能企業,詳細拆解其在具身智能的“進化”。透過八家企業,還原現階段具身智能商業化及發展潛力。
海康機器人:“手眼腳”協同,拓展應用邊界
海康機器人脫胎于智能物聯龍頭企業海康威視,專注于機器視覺、全場景解決方案以及移動機器人硬件的研發與生產。海康移動機器人能夠輕松應對物流場景,已大規模應用于物流倉儲行業、汽車制造業、光伏行業與3C電子行業,從事物料搬運工作。
以澳大利亞企業BOCINI實際案例為例,其引入海康機器人料箱到人解決方案,通過在現場部署料箱機器人(CTU)及梳齒工作站,搭配智能管理系統和機器人控制系統,能做到65000個料箱自動化處理訂單揀選,有效提升料箱流轉效率與存儲空間利用率。
在移動機器人深耕多年間,海康機器人自主研發了SLAM導航算法,展現了高精度的避障能力,即使在復雜動態環境下,也能靈活應對。在機器視覺領域,融合深度學習的光學檢測技術,缺陷識別準確率高達99.9%。基于過往在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積累,今年3月,海康機器人宣布“手、眼、腳”協同戰略,推出全新產品業務——關節機器人,其在汽車零部件工廠、金屬加工行業、3C電子行業均有落地應用。
目前,海康機器人正在探索AI大模型應用,開發力控協作機器人。而在其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專用機器人的優勢逐漸清晰,依托于海康威視的供應鏈優勢,海康機器人自研控制器、傳感器,硬件成本比外資品牌低30%,性價比極高。
由此可見,從場景中走出的專用機器人不僅能打磨出更能精準解決需求的前沿技術,還能“吃到”自身供應鏈紅利,以降低成本的方式進一步帶動終端價格競爭力。
優艾智合:集群協作,規模化應用的工業具身智能
優艾智合成立于2017年,專注于工業移動機器人技術研發與應用,其兼具自主移動與操作能力的復合機器人廣泛應用于半導體、能源巡檢等等場景,已服務全球超300家頭部客戶。
半導體晶圓廠因其生產要求高標準的特性,對于物流機器人的穩定性、潔凈度等有著極高要求。優艾智合自主研發的復合機器人實現“手眼腳協同”,將移動和對接貨物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內,振動值嚴格控制在0.2g以下。通過視覺算法訓練,機器人自主識別設備工藝、人機交互決策,實現從“單一設備”向“群體智能體”進化。目前優艾智合的機器人批量化應用于全球頭部晶圓廠,擁有多個工廠內100+臺機器人協同作業的案例,累計400萬次物料對接零失誤。
基于對場景的深度洞察以及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優艾智合創新性構建了“一腦多態”技術架構,即一套機器人智能系統,控制多種特定的機器人形態,進而達到支撐不同場景的規模化落地應用的能力。“一腦”指的是,高泛化AI控制系統——MAIC(Mobile AI Comprehension),能實現多模態融合感知、自適應多臂協同操作、多形態移動控制、全域物流調度等功能。
此外,優艾智合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設立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發布了“天演”系列七款人形機器人計劃。構建起覆蓋雙足、輪式、四足、履帶式等多形態的完整產品體系,為復雜工業場景帶來智能化變革。
其中,首款輪式人形機器人產品“巡霄”,在半導體制造車間和能源行業配電間表現卓越,不僅能絲滑穿梭在工廠中,還能穩定使用工具進行精細化操作。
依托于“一腦多態”架構,優艾智合的人形機器人和復合機器人能“共用大腦”,消除不同機器人的認知偏差,進而做到無縫協同。專域型具身智能機器人完成相對標準化作業流程,泛用型具身智能機器人能勝任非標作業,勾勒出“專家型”和“通用型”生產力的緊密配合,進一步提升工廠應用效率。
越疆科技:直膝行走+靈巧操作的人形機器人真正用起來了
作為“協作機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的商業化實力不言而喻,越疆從制造現場出發,天然具備“具身智能落地”的客戶土壤,AI模型可快速導入,實現規模化快速部署。其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客戶應用場景和行業數據,還具備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工業、商業環境下的人機交互、智能識別和操作控制等關鍵技術,并通過規模化應用充分驗證了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下的穩定運行能力與商業落地成熟度。
這份優勢讓其在協作機器人市場占據龍頭地位,更憑借首款“靈巧操作+直膝行走”的全尺寸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Dobot Atom,開啟了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場景化應用的新階段。在工業制造:越疆具備深厚的客戶基礎,如比亞迪、奔馳、保時捷、豐田、微軟等,到廣泛工業制造中小型企業的20萬用戶,AI模型可快速導入,實現規模化快速部署;在服務業:越疆結合人形/輪式平臺 + 多模態交互,在開放環境中實現服務。
據了解,Dobot Atom突破了神經驅動靈巧操作系統,實現端到端自主推理操作,使其具備上下肢協同的高水平運動控制和工業級的雙臂協同高精度操作能力,重復定位精度高達0.05mm。
針對大多場景的精細化上肢作業需求,Dobot Atom具備很強的任務完成能力和操作性能。在家庭環境中,Dobot Atom已經可以自主完成做早餐,倒牛奶、水果擺盤、烤面包、烤培根、早餐擺盤等;在商業服務的企業客戶接待環節,Dobot Atom可以實現倒咖啡、送文件、取快遞等任務。
首批Dobot Atom部署在諸如汽車制造、電子裝配、倉儲物流等領域。在這些場景中,Atom可以充當靈活的“全能工人”角色:比如在汽車或新能源電池的生產線上,負責組裝物料搬運,往返于不同工位之間,將傳統固定機械臂難以覆蓋的流水線空白銜接起來。
這種移動作業能力恰恰是人形機器人對傳統機械臂的有力補充。越疆的協作機械臂擅長單工位的精細裝配,而人形機器人則可以在多個工位之間靈活走動、聯動多臺設備操作,實現“一機多能”。兩者相輔相成,將為工廠提供前所未有的柔性生產力。
在Dobot Atom發布之前,為了加速具身智能機器人更快進入場景,越疆率先發布具身智能機器人X-Trainer,已在多家制造業龍頭企業應用,成為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中首家將AI賦能協作機器人商業化的公司。
當下,越疆的各類機器人已成功應用在汽車、新能源、3C電子、金屬加工、家電等15大行業部署超過80000臺。2024年業績報中,越疆科技表示,未來將以協作機器人智能化升級+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雙輪驅動戰略,打造“軟硬一體,模型驅動”的下一代具身智能平臺。
擎朗智能:洞悉場景需求,以崗位化敦促發展
擎朗智能自2010年成立以來,在專用型具身服務機器人領域精耕細作,已發布5個系列產品,包括面向酒店場景的服務機器人W3系列、餐飲領域的配送機器人T系列、醫療領域的配送消毒X系列、大載重S系列和清潔機器人C系列。目前,擎朗智能的機器人產品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貨超10萬臺,形成成熟的產業鏈布局。
在眾多產品系列中,配送和清潔機器人是擎朗智能的核心產品線,也是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出海的主力軍。以T系列為代表,其在服務配送場景表現卓越。憑借先進的導航技術與避障系統,配送機器人能夠在復雜環境中精準規劃路徑,高效完成配送任務。
3月31日,擎朗智能發布了首款人形機器人XMAN-R1,其以“崗位化、親和力、安全性”為設計理念,定位為“為服務而生”的人形具身服務機器人。目前,XMAN-R1已完成服務場景內“點單-配餐-送餐-收餐”等長任務閉環。
在餐廳中,XMAN-R1可以獨立完成取酒、倒酒、放置托盤等配餐動作,并通過機器間任務調度,將餐品交接給配送機器人T10按最優路徑送餐,并在最后完成桌面清理任務。人形具身服務機器人XMAN-R1也成為了擎朗補齊服務機器人生態矩陣的關鍵一環。
針對海外酒店場景中的梯控難題,擎朗智能的雙臂具身服務機器人XMAN-W3結合云端多模態大模型完成長程任務規劃和復雜場景理解的“大腦”,結合完成軌跡規劃、安全交互等任務的“小腦”,通過雙側機械臂實現按電梯、取放物品等操作,適應更多服務復雜場景需求。
在酒店場景下,XMAN系列還將與大載重配送機器人S100、清潔機器人C40等協同作業,完成迎賓、行李配送、商業清潔等一系列服務。
擎朗智能多年深耕場景滲透與數據沉淀,不僅完成技術側的能力躍遷,更構建起覆蓋全場景需求的智能矩陣。在酒店、餐飲、醫院等非結構化場景中占據價值高地,這種深度產業化的實踐積累,正在為機器人技術的迭代進化提供真實世界的驗證場域與需求坐標。
節卡機器人:用雙臂賦能,以上游姿態入局
自2014年成立伊始,節卡機器人便專注于新一代協作機器人本體與智慧工廠的創新研發,其已逐步構建起全面且高效的全產業鏈式“柔性智能+”服務體系,為全球工業、零售、物流等多領域企業提供從研發、生產到售后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節卡機器人已在德國、日本設立子公司,各類明星產品已銷往歐洲、亞洲、美洲等諸多國家和地區,超萬臺機器人被廣泛部署在施耐德、豐田、偉創力、東山精密在內的汽車、電子和精密制造等領域的全球頭部客戶產線中,落地包括上下料、鎖付、取放、搬運、碼垛、打磨、焊接等數百個應用場景。
在具身智能領域下,節卡更多側重點放在了“上游”。例如,節卡機器人研制的JAKA K-1人形機器人,也主要是為其他公司提供人形機器人雙臂解決方案及軟硬件支持,同時也部署于搬運、分揀等簡單工業場景。該產品已應用于各大實驗室和院校,支持多種場景探索。
此外,節卡機器人還計劃針對園區樓宇、社區等場景探索無人配送應用,針對車站機場、超市、酒店等高流量場景推出無人售賣機器人。多家知名品牌如康師傅等已開始嘗試將節卡機器人應用于主題體驗館中。
更能突出“上游”姿態的在于其JAKA Lumi具身智能平臺,該平臺以“高效數據采集+模型訓練+參數調優+模型部署”為核心功能,集成12自由度協同運動系統、智能升降模塊、多模態傳感器。還可以按需搭載多個JAKA+品牌靈巧手等末端執行器,進而構建具身智能的完整工具鏈。
該平臺最直觀的優勢為7.98萬元的定價,得益于節卡在驅控一體化關節領域十余年的積累,使其能成為“鯰魚”,以較低的價格入局,掀起新發展格局變幻的篇章。
普渡機器人:三種形態全面布局,圍繞場景進化
普渡機器人以專用機器人起家,瞄準商業服務場景,是業內為數不多擁有“專用、類人形、人形”全矩陣的機器人廠商,旗下機器人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的餐廳、醫院、學校、辦公樓、政府大廳、網咖、KTV、機場、地鐵站等場景。
專用機器人:以普渡機器人的經典產品為例,“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專為餐飲場景送餐任務設計,其可在復雜餐廳環境中精準避障、規劃最優路徑,實現高效送餐。普渡機器人已在全球近6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覆蓋了日本、韓國、新加坡、歐洲等。在餐飲領域,入駐了海底撈、西貝莜面村、巴奴毛肚火鍋、八合里海記等眾多知名餐飲企業。
類人形機器人:3月31日,普渡機器人發布了全球首款商用場景類人形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閃電匣 Arm。該款機器人由普渡創新實驗室 Pudu X-Lab 研發,能夠在酒店、樓宇、餐飲、零售、醫療等各類商業場景中完成多種任務。
人形機器人:普渡機器人在2024年發布的首款全尺寸雙足人形機器人PUDU D9。其能夠在工業生產中承擔如零件裝配、物料搬運、質量檢測等工作,可適應多種復雜的工業生產環境和任務需求。
能做到形態“全面開花”,離不開早期專用機哭人對場景的深度理解。這條脈絡的底層邏輯,來自被驗證過的成熟商業場景,而不是“拿著錘子找釘子”。
追覓科技:掃地機器人長的不是手,是想象空間
追覓科技作為家用機器人第一梯隊的玩家,其不僅以技術見長,構建起高速數字馬達、智能算法、運動控制技術的技術護城河,更通過掃地機器人、無線吸塵器、智能洗地機等品類,完成智能生活家電全布局。頻頻在各大電商平臺銷量榜上的身影,是對其商業化能力認可的絕佳注腳。
在具身智能浪潮下,追覓科技基于自身技術積累和對場景痛點的“拿捏”,在專用機器人基礎上研究出新物種:長著手臂的掃地機器人。
大腦側,具身智能大模型賦予了掃地機器人自主決策能力,能做到依據空間邏輯進行對應的分類和歸置,通過深度學習及環境感知,自主規劃整理路徑。
硬件側,仿生多關節機械手具備5個自由度,伸展距離可達33厘米,能夠夾取寬度約為6厘米、重量500克以內的物品。兩套相機系統能夠識別地面上的所有物體,夾爪上的RGBD攝像頭則與主機雙目系統協同工作,使得機械手能精準確定抓取點,確保抓取動作的絲滑完成。機械手還搭配了單獨的配件倉,如吸塵器、海綿刷等配件,根據場景/臟污實際情況,自主導航在配件倉完成拿取及安裝工作。
簡單來說,長出一只手更聰明的掃地機器人,能絲滑穿梭在家里清潔地面的同時,處理地上散落的雜物,并將其歸納安置。讓掃地機器人從原單一平面清潔,轉向3D空間清潔,從地面到全屋,詮釋“家用保姆”。
透過該產品來看,這不僅是具身智能產品的場景化驗證,更揭示了具身智能發展的關鍵路徑:當末端執行器與認知智能實現深度耦合,家庭服務機器人的能力邊界將向三維空間持續拓展。
大疆:隱藏的具身智能黑馬,醉翁之意在技術賦能
大疆是全球領先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及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研發和制造商,現已成為消費級、專業級和工業級無人機市場的全球領導者,占據全球無人機市場約70%-85%的份額。
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積累了自主飛行控制、環境感知、AI目標檢測等核心技術。無人機的本質為“空中機器人”,其所積累的避障等核心技術,不僅有利于后續自身布局具身智能還能賦能其他企業,默默打造“技術外溢”。
雖然目前大疆尚未入局具身智能機器人,但其在被視為“具身智能前身”的自動駕駛上做了頗多努力。目前,大疆的車載業務已深度覆蓋智能駕駛全鏈條場景。其推出的智能駕駛業務品牌“卓馭”以純視覺技術為核心,可滿足高速路、城市快速路和停車場等結構化道路的多樣化需求。通過 “油電同智” 戰略,“卓馭”已與9 家主流車企達成合作。
以此來看,大疆通過無人機與自動駕駛兩大核心業務,構建起了一個橫跨空中與陸地的具身智能技術協同體系。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