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易到舉行“戰略”發布會,其創始人周航高調宣布易到將要打造一個“生態圈”,但外界和媒體很快發現這個所謂的“生態圈”除了與東家樂視捆綁賣中超球票外,并沒什么實質性內容,甚至被媒體戲稱“易到的生態圈只留下了一張PPT”。
會上周航并無興趣對云里霧里的生態圈多加闡釋,而是馬上話風一轉,宣布易到已經超越優步成為市場第二,在發布會現場,周航公布了一系列數字:
·易到平臺擁有車輛超230萬,新增車輛超150萬,超過過去5年的總和,在162個城市每天都會誕生超1.5萬個新司機
·每天的有效訂單量超過270萬,6月20日完成的訂單數超108萬。此外,易到平均客單價是58元,約是友商的4倍
·易到占有純專車市場30%份額,GMV(交易總額)也已經超過了Uber,位列行業第二。
對,周航說易到已經超過Uber中國了。
咳咳,我們看看,滴滴此前宣布占到專車市場80%份額,優步宣布占據專車市場35%,易到如今也宣稱占據30%,還不算神州、首汽等一眾公司,僅三家合計就達到市場份額145%!呵呵,這數據真是注水肉嗎?誰在說謊呢?更要命的是易到宣稱其數據來自艾瑞報告,艾瑞此前已經被媒體多次質疑數據問題,周航同學真是不關心新聞嗎?
其實,早在今年3月份,易到就宣稱其日訂單超過50萬單,超神州專車3倍,基本與優步持平了。
略關注新聞的人都知道:在制造一堆新名詞之外,以某行業巨頭作為對標,并發布超越其的愿景規劃——雖然看不到什么具體內容和行動,也是樂視系的標配做派。
咱們先不說易到這些數字是否靠著近期大肆推出的“充多少返多少”類似買一送一的賠本賺吆喝取得,就說這些數據本身,真假可能也只能易到自己知道,僅就平均客單價58元這一項,小編是比較懷疑的,小編及身邊的人都生活在一線城市,一般去到近點地方會比較一下幾個APP的報價,多數時候會選擇幾元到十幾元的滴滴或優步,去遠點地方大家多數選地鐵,倒不是錢的問題,堵車傷不起。
易到并非上市公司,財報咱們無從考證,不過細細推敲,易到發布的數字也挺講究的——一是絕口不提利潤和收入,因為這樣的數據發布出來很容易引起稅務工商部門關注,只說司機和車輛數量;二是這些數據中,易到給自己生生造出了一個“純專車市場” 概念,并說自己在這個市場占有了30%的市場份額,周航對純專車的解釋是:客單價高于出租車的。對此,我們想問:各地出租車里程計價不同,國內出租車客單價是多少?出租車結賬一般都是現金交易,基本沒法沉淀數據,這些是政府主管部門摳破頭都沒拿到更沒法算出來的,易到怎么拿到的?并且還分了類?
在易到宣稱自己已經成為行業第二的同時,卻有大把用戶在網上吐槽易到不斷地借由多個重大節目吸引用戶充值,可許多用戶在充值完后發現根本叫不到車,不僅叫不到車,換了手機后原賬戶竟然就不能用了;就算叫到了車,乘客一單去多地也不能用了,高端用戶重要的日租也不能用了,甚至連城際都不能用了。
被坑還有易到的司機:平臺抽頭太高,扣點最高25%,同時易到用車在全國范圍內下調專車價格,優惠乘客卻不補貼司機,以10公里20分鐘訂單為例,北上廣深的全系專車車型均降價幅度超過15%,其中北京地區的經濟車型降價幅度更高達21.4%。
一邊是貼錢血拼“買一送一”吸引用戶加入,另一邊則是無利可圖的司機紛紛出走,易到客戶充了錢卻打不到車的矛盾正在逐漸激化。
先是血腥海報驚嚇用戶,然后拋出空洞的生態圈,再然后突然就超越優步成行業第二了,易到再這樣玩下去,然后還有然后嗎?對此,只能讓人呵呵了。

來源:XXX(非中文科技資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問題,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news@citnews.com.cn。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