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普遍共識,2020年是在線教育行業喜憂參半的一年:一方面, 疫情過后,各大玩家紛紛入局促使競爭格局加劇,行業呈現出玩家水平參差不齊、流血擴張與日俱增的態勢;另一方面, 在“教育新基建”政策的驅動,在線教育位列重點支持發展新業態首位,又會為在線教育市場帶來更廣闊的博弈空間。
更廣闊的空間不乏有更具活力的玩家。近日,國內最大的K12在線教育平臺作業幫發布2020年暑期業績,付費課學員、增長速度、用戶規模,均保持行業領先;獲客成本行業最低,成為在線教育暑期招生戰中最大的贏家。
毋庸置疑,作為在線教育行業的領導品牌,作業幫依托AI系統、大數據等技術,通過教研教學及服務運營體系的實施 ,有效破解在線教育服務鏈條上的諸多難題,快速提升了管理效率,加強與用戶的溝通,為整個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連環:緊密耦合的服務鏈條
現階段,在線教育行業已躍遷邁進高速發展期,各大品牌玩家都試圖通過教研創新、獲客轉化及服務品質等塑造一條完整長效的服務鏈條。此時,作業幫的整合能力便突顯出來,逐漸扮演著在線教育行業引領者的作用。
作業幫副總裁羅亮曾表示,教育業務是一個以教學和服務為核心的長鏈條服務業,一個業務的運轉需要教研、教學、運營、獲客、轉化、上課、服務、續費等多個流程來配合,其運營難度超出了互聯網產品幾個梯度,需要的時間杠桿也更多。
實際上,面對猶如疫情用戶爆發式增長的特殊時期,只有各環節緊密嵌合,才相互帶動,保證整個服務體系的高速運轉。比如,從1月24號大年三十開始,作業幫直播課技術負責人洪定乾每天要打 150 個以上的電話,以確認免費課能夠在5 天內順利上線。春季免費課發布后,千萬級的訂單一天之內全部涌了進來,于是,400 個自愿加入春季加油站的項目成員從除夕便開始了加班。
面對教育行業有暑秋、寒春兩個招生旺季,在所有在線教育品牌準備在這兩個周期貼身肉搏時。作業幫為了打好這兩場仗,則會早早將業務全鏈條重新梳理一遍、制定新的競爭策略,而一個招生季的籌備往往需要 5 到 6 個月的時間。“一年只忙兩次,一次忙半年”似乎一成為作業幫的常態。
雙驅:內外循環的流量戰略
行業高速發展,競爭洪流中,要獲得投資者和市場認可,在線教育公司就必須講出自己的故事,要么提升市場占有率,做大規模;要么降低獲客成本,提升商業效率;規模與效率二者至少要占其一。激烈競爭中,作業幫則選擇“雙循環”驅動,修筑自己的核心堡壘,大幅提升了商業效率,避開對手炮火半徑,形成自己的勢力范圍。
回看作業幫發布2020年暑期業績:作業幫直播課暑期招生量繼續保持行業領先,付費課學員總人次780萬,同比增長超過390%;暑期正價班學員就讀人次超過171萬,同比增長超過350%。
正價班新增人次中,超過67%來自自有流量,相比2019年暑期的53%,提高14個百分點;正價班新增學員來自外部投放獲客的只占33%。合并計算自有流量轉化和外部投放,綜合獲客成本不到行業平均值一半。同時,端內、端外的合并計算,大幅拉低了綜合獲客成本,使得其在競爭鏈條的第一步就占據了先機。
伴隨行業投放獲客成本的水位大幅超過臨界點,企業是否具有自有流量等結構性優勢,就越發凸顯。獲客效率、轉化效率、管理效率等也變得異常重要,如果效率不行,只求上規模,麻煩會越來越大。
作業幫聯合創始人陳恭明曾表示,相比于其他企業在暑期招生大戰中的燒錢擴張,對索取流量,作業幫在公交、地鐵、電梯廣告、影視劇、綜藝等方向上的投入則相對冷靜。作業幫的獲客策略是充分利用自有流量,實現端內端外流量“雙循環”,并相互促進。“一方面,憑借工具側和技術側霸主地位,實現端內流量的大量超低成本轉化;一方面,堅持理性適度的外部投放策略。并且外采流量還會大比例沉淀到端內成為自有用戶。雙循環戰略下,公司實現了規模、效率兼得。”
對教育公司來說,組織效率是一個永恒的命題。正如作業幫創始人侯建彬所言,“一個行業的集中度是和組織難度正相關的,組織難度越高、行業門檻就越高。”而面對行業風暴,作業幫正試圖從內部著手,聯動整個公司,一路迎風起舞。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